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
日,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经济学家龙安志携新书《世界新趋势:“一带一路”重塑全球化新格局》到访中国。《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问题对三位作者进行了采访。
“一带一路”重塑全球化
中国经济报告: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请问你们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
约翰·奈斯比特:“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不仅仅是基础层面的开放,中国不仅仅是开放,更是要让这些相关地区的人民共同致富,让人们相互联接,是全面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就是互联互通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议蕴含的包容性、联动性、互惠性,激发了参与国家的积极性。中国愿意与相关国家及地区分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基础设施、金融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服务,而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必将帮助各方增进了解,更好地应对经济以及政治领域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多丽丝·奈斯比特:通常,大趋势是由各个地方出现的小趋势集合而成,但“一带一路”倡议恰恰相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创建一个大的趋势平台,让所有愿意加入其中的国家都可以参与,中国正在帮助并告诉人们该如何做而不是去统治他们。
龙安志:“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正是经济增长和对个体的尊重。对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和人民来讲都是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经济报告:“一带一路”倡议未来的潜力在哪里?
约翰·奈斯比特:“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21世纪的重点工程,也是习近平主席任期内的执政要点。这个项目实在太宏大了,其维度不是大趋势或者把握大趋势这样的说法所能涵盖的。它旨在创造出新的经济基础设施、开拓新的贸易线路、建立全球关系的新平衡,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同时解决全球供应链的各個环节自由度各不相同、各个市场又存在种种制约因素的复杂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综合了对经济、政治和地缘方面的考量和策略,因此它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相关国家不但在政治体系、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上千差万别,对于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和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看法和方法也颇为不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平等的前提下与相关各方建立伙伴关系,既有助于平息质疑、建立信任,又有助于实现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多丽丝·奈斯比特:首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规模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2.55%,GDP相当于全球总额的28.6%。
其次,中国希望能够重建并延伸古老的丝绸之路,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更是推动中国这个古老的中央之国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重要举措。这一愿望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重申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
第三,从宏观上讲,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提升,而“一带一路”构想将会重新绘制全球贸易地图,并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一带一路”要做的事不仅仅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它还昭示着相关国家间达成的深刻共识——它们不想成为旧的华盛顿共识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都已经破产了。
龙安志: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得益于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古丝绸之路开始焕发蓬勃生机,贸易和投资再度活跃起来。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参与国家、地区、组织不断扩展,辐射力日渐增强,“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要做的不是提供援助,而是创造出适宜的条件帮助人们自食其力。中国对外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瓷器、丝绸和茶叶的贸易,而是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和港口网络),同时也是沿线各国摆脱贫困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通过对南亚、中亚和非洲国家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通过城市化建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以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值得关注的是安全问题。中国的对外投资和金融政策可能会更倾向于减少地区冲突、愤怒、沮丧和恐怖主义。
中国经济报告:为什么说“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面对反全球化浪潮,“一带一路”能否重塑全球化?
约翰·奈斯比特:未来十年,“一带一路”能够成为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发动机。这从相关数据中就可以得到体现。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2%。在过去几十年里,西方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式就是慈善和资金转移。但是,这些资金中的大多数并未送到广大人民的手中,而是变成一些统治者在欧洲国家高端社区购置的房地产,这些资金又回到了捐助国。而中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希望能够利用互联互通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安全的发展环境。中国在建设互联互通项目的实践中,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了信任,这对于加强各国间的经贸往来和互惠互利尤为重要。
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希望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一带一路”将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之一。如果特朗普总统像他在竞选过程中宣称的那样始终不放弃保护主义路线,尽管并非其本意,但他其实是在助中国一臂之力。因为“一带一路”蓝图一旦实现,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及地区间政府合作平台,也是最大的国有及私营企业合作平台。
2016年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企业不胜枚举。物流及建筑方面人才需求巨大,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都会产生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对环保方面的考量将会开启新的合作之门。我们看到地缘政治和金融力量格局的改变已初见端倪,并将沿着“一带一路”海上及陆地的多条通道在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当中铺陈开来。 此外,“一带一路”在将最新的技术传播到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地区方面会发挥重大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网络的普及,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技术创业,为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开发新的市场。
龙安志: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的基本都是沿海地区和那些拥有海上运输通道的国家。但仔细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图可以发现,其重點是打造内陆通道,让那些自从古丝绸之路衰落后就封闭起来的地区重新接入世界。不过它又和古丝绸之路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条经济走廊不但是像古丝绸之路那样的贸易通道,而且还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发达国家领导的全球化经济版图重视金融市场以及互联网证券交易。“一带一路”倡议却另辟蹊径,以投资基础设施、制造业、加工业、贸易和服务业为基础。“一带一路”的新策略是重视腹地的发展,其战略构想是建立经济发展走廊,同时促进政治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带一路”的成功就无从谈起。
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的发展理念,能够建成“人人参与的全球化”,而不是西方主导的、旧的、排他的全球化。
没有“一带一路”的风险更大
中国经济报告:任何机遇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一带一路”在实践中存在怎样的风险?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约翰·奈斯比特:“一带一路”的中亚发展战略是以发展经济为核心。沿“路”建设经济走廊辐射“带”,让发展和成长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通过经济融合来实现地区安全目标。西方怀疑论者认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希望借此来扩大中国的海洋影响力并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这些质疑其实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即发展经济才是国家和国际安全的根本。
龙安志:首先,在我看来,没有“一带一路”的风险更大。因为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投资,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民没有经济来源,那就很容易产生大战、恐怖主义。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我认为不是宗教原因,而是因为经济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合作倡议,不是所谓的地缘政治工具。然而,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仍必须谨慎应对三大洲际超级大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内部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政策很可能会遇到许多事先难以考虑到的突发状况,还需继续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信任,共同抵抗外部势力的干扰,从而奠定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日,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经济学家龙安志携新书《世界新趋势:“一带一路”重塑全球化新格局》到访中国。《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问题对三位作者进行了采访。
“一带一路”重塑全球化
中国经济报告: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请问你们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
约翰·奈斯比特:“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不仅仅是基础层面的开放,中国不仅仅是开放,更是要让这些相关地区的人民共同致富,让人们相互联接,是全面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就是互联互通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议蕴含的包容性、联动性、互惠性,激发了参与国家的积极性。中国愿意与相关国家及地区分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基础设施、金融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服务,而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必将帮助各方增进了解,更好地应对经济以及政治领域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多丽丝·奈斯比特:通常,大趋势是由各个地方出现的小趋势集合而成,但“一带一路”倡议恰恰相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创建一个大的趋势平台,让所有愿意加入其中的国家都可以参与,中国正在帮助并告诉人们该如何做而不是去统治他们。
龙安志:“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正是经济增长和对个体的尊重。对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和人民来讲都是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经济报告:“一带一路”倡议未来的潜力在哪里?
约翰·奈斯比特:“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21世纪的重点工程,也是习近平主席任期内的执政要点。这个项目实在太宏大了,其维度不是大趋势或者把握大趋势这样的说法所能涵盖的。它旨在创造出新的经济基础设施、开拓新的贸易线路、建立全球关系的新平衡,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同时解决全球供应链的各個环节自由度各不相同、各个市场又存在种种制约因素的复杂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综合了对经济、政治和地缘方面的考量和策略,因此它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相关国家不但在政治体系、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上千差万别,对于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和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看法和方法也颇为不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平等的前提下与相关各方建立伙伴关系,既有助于平息质疑、建立信任,又有助于实现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多丽丝·奈斯比特:首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规模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2.55%,GDP相当于全球总额的28.6%。
其次,中国希望能够重建并延伸古老的丝绸之路,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更是推动中国这个古老的中央之国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重要举措。这一愿望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重申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
第三,从宏观上讲,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提升,而“一带一路”构想将会重新绘制全球贸易地图,并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一带一路”要做的事不仅仅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它还昭示着相关国家间达成的深刻共识——它们不想成为旧的华盛顿共识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都已经破产了。
龙安志: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得益于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古丝绸之路开始焕发蓬勃生机,贸易和投资再度活跃起来。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参与国家、地区、组织不断扩展,辐射力日渐增强,“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要做的不是提供援助,而是创造出适宜的条件帮助人们自食其力。中国对外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瓷器、丝绸和茶叶的贸易,而是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和港口网络),同时也是沿线各国摆脱贫困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通过对南亚、中亚和非洲国家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通过城市化建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以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值得关注的是安全问题。中国的对外投资和金融政策可能会更倾向于减少地区冲突、愤怒、沮丧和恐怖主义。
中国经济报告:为什么说“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面对反全球化浪潮,“一带一路”能否重塑全球化?
约翰·奈斯比特:未来十年,“一带一路”能够成为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发动机。这从相关数据中就可以得到体现。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2%。在过去几十年里,西方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式就是慈善和资金转移。但是,这些资金中的大多数并未送到广大人民的手中,而是变成一些统治者在欧洲国家高端社区购置的房地产,这些资金又回到了捐助国。而中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希望能够利用互联互通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安全的发展环境。中国在建设互联互通项目的实践中,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了信任,这对于加强各国间的经贸往来和互惠互利尤为重要。
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希望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一带一路”将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之一。如果特朗普总统像他在竞选过程中宣称的那样始终不放弃保护主义路线,尽管并非其本意,但他其实是在助中国一臂之力。因为“一带一路”蓝图一旦实现,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及地区间政府合作平台,也是最大的国有及私营企业合作平台。
2016年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企业不胜枚举。物流及建筑方面人才需求巨大,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都会产生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对环保方面的考量将会开启新的合作之门。我们看到地缘政治和金融力量格局的改变已初见端倪,并将沿着“一带一路”海上及陆地的多条通道在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当中铺陈开来。 此外,“一带一路”在将最新的技术传播到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地区方面会发挥重大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网络的普及,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技术创业,为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开发新的市场。
龙安志: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的基本都是沿海地区和那些拥有海上运输通道的国家。但仔细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图可以发现,其重點是打造内陆通道,让那些自从古丝绸之路衰落后就封闭起来的地区重新接入世界。不过它又和古丝绸之路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条经济走廊不但是像古丝绸之路那样的贸易通道,而且还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发达国家领导的全球化经济版图重视金融市场以及互联网证券交易。“一带一路”倡议却另辟蹊径,以投资基础设施、制造业、加工业、贸易和服务业为基础。“一带一路”的新策略是重视腹地的发展,其战略构想是建立经济发展走廊,同时促进政治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带一路”的成功就无从谈起。
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的发展理念,能够建成“人人参与的全球化”,而不是西方主导的、旧的、排他的全球化。
没有“一带一路”的风险更大
中国经济报告:任何机遇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一带一路”在实践中存在怎样的风险?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约翰·奈斯比特:“一带一路”的中亚发展战略是以发展经济为核心。沿“路”建设经济走廊辐射“带”,让发展和成长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通过经济融合来实现地区安全目标。西方怀疑论者认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希望借此来扩大中国的海洋影响力并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这些质疑其实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即发展经济才是国家和国际安全的根本。
龙安志:首先,在我看来,没有“一带一路”的风险更大。因为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投资,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民没有经济来源,那就很容易产生大战、恐怖主义。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我认为不是宗教原因,而是因为经济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合作倡议,不是所谓的地缘政治工具。然而,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仍必须谨慎应对三大洲际超级大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内部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政策很可能会遇到许多事先难以考虑到的突发状况,还需继续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信任,共同抵抗外部势力的干扰,从而奠定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