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效果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定的传播活动,是一项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些构成因素都是动态的变量,每个环节和因素都会对这一活动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因素;而社会作为外在性因素也对这一过程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和社会这两种因素的比较与解读,力求寻找到一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 社会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06-02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从思想政治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更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争取最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构筑一条永恒的“生命线”。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是一项由信息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信息传播内容与途径、信息传播障碍与反馈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质而言,它是以社会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的传播活动,而“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发生信息到接受信息,中间存在着许多的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和因素都对效果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这一传播活动的良好效果,就要抓住具体的传播实质,从组成该活动的要求着手进行解构、重整,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提供明确的途径,为宏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的规律要求,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优化效果创造条件,提供启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动态性过程,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体因素,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的因素。因此,要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这一传播活动最优化的效果,就必须从分析主体因素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1 坚持并加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教育者不仅掌握着传播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传播内容的取舍,作为传播过程中的控制者处于主动地位。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须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观念,具备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大胆创新的精神,通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熟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同时必须掌握“三种能力”,一是善于把握思想倾向和及时引导的能力;二是善于调动积极因素进行充分说理的能力;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的任务,还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高校应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同时,切实解决政工人员的思想问题,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思想教育体系。最后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队伍,逐步形成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择优输送、按需培养和有效分流的运行机制,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和实践的机会,使这支队伍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和引路人;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用制度作保障,充分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方法。
  2.2 尊重并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受教育者,但是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人格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信任的开端。所以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充分了解其个性特征,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的共性要求过渡,以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抓住受教育者的“兴奋点”和内在需求,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多渠道、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把社会对他们的需求转化为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根据学生所想所需去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且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尽力发挥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积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甘当“配角”,在“配角”位置上要充分发挥“指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确定、组织设计,以及活动程度要体现出教育的特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味各种教育活动对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最后尊重学生人格价值,实现“教学相长”的新境界。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我讲你听”“我导你行”的单向灌输模式,使教育活动的主客体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教育。当然,互相教育并不意味着教育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教育者应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否则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社会
  
  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在不断“社会化”,现实社会正在实实在在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教育为社会提供服务,社会为教育提供原始的素材,对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效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3.1 正视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果不正视挑战,不正视这些负面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消极效应,势必影响工作效果,甚至前功尽弃。第一,由于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过渡时期,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因而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变性的特点,加剧了观念的摩擦与碰撞,易使高校学生产生迷惘浮躁的心理。第二,新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复杂性、非规范性等社会的诸多不稳定特征为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滋生留下了空隙,对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带来消极影响,形成诸多不良社会效应。第三,社会变革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由国家、集体、个人三层利益主体变为多层利益主体,这种复杂的社会取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第四,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渗入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争夺阵地。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各利益的驱使为这些思想的滋生提供土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西方政治,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借互联网侵袭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互联网已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阵地。二是网络道德问题已凸现出来,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上网学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三是黄色信息污染,对高校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四是增加了信息导向的难度,互联网扩大了人们的信息自主权,增强了个人信息的发布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保信息接收和传播中的权威地位。
  3.2 认清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针,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其丰富而深厚的理论体系,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第二,丰富的物质财富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需的条件和手段,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生动具体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学校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三,以德治国,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工程,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第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所必需的改革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务实观念、效益观念、民主法制观念等观念意识的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增强了时代气息。第五,网络化使人类实现信息共享,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迅速地进行相互交流与协作,这已成为高校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网络提供了全球化的发展空间使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和交往十分便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快捷的渠道,并且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对内、对外的舆论阵地和对外宣传空间。二是扩大了工作覆盖面,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改变了以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平等的沟通方式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欢迎,增强了吸引力。三是提供了强大的宣传功能和有效的工作方式,网络媒体越来越多,网上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滚动播出更为便捷,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最简洁的方式来充分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提供了机会,真正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媒介和平台。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效果
  
  当前,人们的思想领域正在经历一个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过程;但作为培养新型知识劳动力为主体的高校,就不能仅仅是跟在社会变革的后面去被动地适应,而应是新观念、新思想的发源地、推广站;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思想观念的创新,为社会提供新颖丰富的思想文化成果,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社会的转型与成熟,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最佳的、最优化的效果。
  4.1 掌握真实信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效果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信息的传输过程。该过程的完成离不开对各种信息的摄取和贮存,这是作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思想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传播过程中,具有贮存、处理、输入、输出、组合、反聘等完整的形式。要追求这一过程的最优化效果,就必须让此过程所需“信息”纯化、优化、及时化,克服这一过程中时常存在的“信息差”的问题。一是“量差”,即思想信息量差,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全貌,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依据。二是“质差”,即信息失真,对高校学生思想信息结构缺乏分析研究,对信息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没有及时的掌握。三是“时间差”,即思想信息的传播跟不上情况变化的速度,或为收到的信息由于没有及时分析、采取措施而失效。四是“方式差”,即思想传播信息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的差异。
  4.2 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实现最优化的效果
  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充分利用各项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最优化的效果。第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拓宽视野,跟上开拓奋进、艰苦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在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想方式、品德能力和行为习惯。第二,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诸多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增强他们抗御各种诱惑和不良思想的能力。第三,坚持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他们认清社会形势,明确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來分析事物,认清形势,站稳脚跟。第四,充分发挥社会功能,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根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一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青年自愿者活动,让学生对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对知识、对人才的需求。二是与社会、企业单位共同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真正达到与社会互学互进,互进互惠的融洽境界。三是广泛应用各种良性资源,尤其是媒体资源、思想资源、物质资源、案例资源,真正使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桥,先进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路,丰厚物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铺路,事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色。四是构建“管 、导、 监”体系,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守住高校这块思想净土。“管”就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各种不良思想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导”就是学生自觉抵御社会不良思想;“监”就是通过及时的思想政治信息反馈制度,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制止不良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第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积极参与对网络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第六,适应教育改革的新特点,创造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可将学分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真正激发学生自我提高思想意识的积极性。同时,正视高校学生在新的就业制度下的新的思想动态,在就业指导中突出“做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创业教育、岗位成才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第七,加强社会大环境下的校园文明建设,充分关注以师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要空间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特殊功能。第八,充分重现高校学生住宿公寓化的新特点,建立“学生社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注重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社区环境与美化建设相结合,从宿舍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入手,积极推动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张晓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奖惩的因素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
  [3] 郭新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4] 郭永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J].辽宁大学学报.2000,(6).
  [5] 刘长春.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刍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3).
  [6] 吴海融.依托学生社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1,(1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英语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应有相应的改革方可适应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采取分层次教学、情景剧教学法、语篇分析法及网络多媒体教学法等措施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 情景剧教学法 语篇分析法 网络多媒体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期刊
1.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职场能力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阐述了课堂教学是职场能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职场能力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场能力 课堂教学 电脑应用 自我表达 主动 创新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04-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促
期刊
【摘要】当代行为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的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外界环境的刺激与有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或联系的过程。如何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使外语教学与学生群体反应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是很多教师与学生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与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了如何在外语院校营造良好的外语语言氛围,以便能更好的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外语氛围 外语教学 第二课堂   
期刊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及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剖析了我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德育 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12-01      1 引言      党的十七大新党章明确表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基本路线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类型定位,确定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特点的质量目标定位,运用过程控制思想方法,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运行程序、工作过程和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目标明确、评价科学、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学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过去的几年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了“主讲教师制”的教学模式。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主讲教师制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21-01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作为理工院校的主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直是
期刊
【摘要】本文就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中,围绕落实教学中心地位,针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核医学教学质量,所进行整改的举措简要综述如下。   【关键词】核医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23-01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面对繁重的临床一线医疗工作,我们感到学校和学院教学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
期刊
【摘要】结合十多年来的学科建设的实践,我们比较系统地研究和实践立了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各主要内容的相互关联,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健康快速发展。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是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内容综合为一体的整体性建设,是学院整体学术水平的建设;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主要体现在能否培育出高水平的人才,能否创造出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