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新课改不断深入核心素养于教学中的占比愈加加重,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单一传授知识已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素养型人才的要求,需拓宽教学视野,借助多样化手段进行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积极培育,作为生物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生命观念”对学生未来影响重大,加之新冠病毒肆意蔓延,更是强调生命存在的价值,这就更加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将生命观念渗透于学生日常教学中,以提高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从而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渗透策略
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发起,人们对生命又有了重新的认识,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面对着医护人员为保护患者生命而勇于牺牲自我,让人们感触颇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与时代同步,对生命形成更深层的认识与理解,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珍惜生活赋予我们的财富。高中生物中“生命观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想要做到深入渗透,就要将“生命观念”视作一种习惯,将其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强化渗透效果,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保证生命观念的全方位渗透,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生命观[1]。文章重点讲述生命观念于高中生物中的渗透现状及相应策略,旨在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新冠背景下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渗透现状
1.生命观念与其他科目素养脱轨
实际上,生命观念并不是个体,其与其他科目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中生物授课中,教师不能偏重于某一种素养的渗透,不然会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产生影响。因此在渗透生命观念时,除使学生对生命观念有一定了解外,亦要培育其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社会使命感及责任感,引领其从长远角度出发,综合考量生命,形成良好、系统的生命观念。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师并未将生命观念与各种素养完美结合,且内心无融合意识,致使生命观念脱轨于其他素养。基于此背景下,學生无法构建整体的生命观念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物教学进度延缓问题。
2.与生命观念背道而驰
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本质在于指导学生对生命世界加以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在新冠疫情席卷下珍重生命,爱惜生命,加强生命认识,感受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及意义,从而塑造科学、有效的生命观、世界观。但研究显示,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命观念积极渗透时,仅从单一角度亦或是单一手法对知识实施讲解,导致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理解滞留于基本的生命结构,难以促进成长,为此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更为新颖、灵活的教学思想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2]。
二、基于新冠疫情,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渗透策略
1.结构及功能观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及进步的今天,生物体结构及功能是相辅相成,对应的,某一种结构势必与某一种功能相对应,任何功能均需借助结构进行实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及功能观为生命观念的核心,亦是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立足于生物结构,研究、探索其相应的功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结构、功能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正确的生命观[3]。
以“ATP细胞能量”为例,为保证学生对结构、功能间关系实施理解与认识,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多媒体)将ATP结构图加以呈现,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而思考ATP结构分析,同时思考“ATP”为何被誉为细胞能量通货。认识ATP属不稳定化学分子,经断离高能磷酸键继而生成二磷酸酰胺及游离Pi,从而释放出能量。另外,为确保课堂气氛活跃、愉悦,教师可借助视频功能进行其能量释放过程的直面呈现,让学生通过动态图像了解、掌握ATP能量转化过程,认识其转化功能,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结构及功能观。除认识掌握分子构造及相应功能外,教师亦能带领学生对细胞器构造、功能等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学生生命观念有效养成。
2.物质与能量观
现代化生物教育背景下,生命多是存在于物质形式,亦能利用能量生存,两者彼此依靠,相互连接,换言之,物质变化会引起能量迁移,物质循环则需借助能量进行催化。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物质、能量互相转化的内容,为其观念培育提供了论证[4]。
如学习“光合作用”内容时,经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光合作用”试验过程,刺激其视觉,直面理解、体验物质-能量转变过程,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知能量及物质观。不仅如此,在“新陈代谢”一课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化学反应,认识合成、分解代谢原理,进而掌握能力和物质之间存有的某种联系,形成初步能量与物质观,通过理解转化过程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理解。即生命的自我更新及完善。
3.进化及适应观
俗语有说,物竞天择,强者适存,这一自然法则提示生物环境变化可对生物进化产生较大影响,而生物进化自身亦有诸多多样性特征,以适应环境各种变化。适应可决定进化趋势及方向,进化则是适应的直接性呈现。在生命观渗透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懂得进化与适应间的各种关系,促使其知晓当前我们所处环境的多样性特征,因此,必须于生物教学中融入适应、进化观,促进生命观形成[5]。
比如,在开展“现代化生物进化论”教学时,经全面分析、归纳教材内容可知本节内容重点在于生物进化论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立足于认识、理解“基因库、食物链”等知识的前提下对进化及适应间关系实施深层掌握,在这一过程不断思考和探索,明晰变异、基因突变等于生物进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4.调节及平衡观
生物个体间、不同物种之间亦或是生物、环境间,其均需一定调节才能实现平衡目的,如若存有不平衡现象,可造成严重后果。该类观念的培育,可让学生对生物存在的必要性及生物多样性实施理解[6]。
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结构中,教师先下发预习任务,让学生对生态结构构成内容、食物链等知识有初步认识,明白何为生态平稳,何为生态失衡,以此促进学生基于动态平衡理解基础上生成调节及平稳观,实现生命观的深入渗透目的,促进核心素养得以养成。
结语:
在新冠疫情不断扩散形势下,生命价值被再一次刷新,以往人们对生命健康并无全面意识,常常有任意践踏亦或是浪费生命的不良事件,而面来之迅猛的“新冠病毒”,多少新鲜的血液丧失于此,又有多少“白衣天使”为此与世界告别,他们都是为生命抗争的伟人。作为新时期高中生,生命观的培育极为重要,它是保障学生在未来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基石,亦是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特征,明确“生命观念”的重大意义,利用先进、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其渗透于日常教学,在提升教学成绩的同时形成可塑造性生命观。
参考文献:
[1]张现华. 聚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对“生命观念”的理解[J]. 中华少年,2018(27):189-189.
[2]赵占良.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生命观念的内涵和意义[J]. 中学生物教学,2019(11):4-8.
[3]肖安庆,吴志强,张大海.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 中学生物学,2018(4):17-18.
(作者单位:广河中学)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渗透策略
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发起,人们对生命又有了重新的认识,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面对着医护人员为保护患者生命而勇于牺牲自我,让人们感触颇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与时代同步,对生命形成更深层的认识与理解,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珍惜生活赋予我们的财富。高中生物中“生命观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想要做到深入渗透,就要将“生命观念”视作一种习惯,将其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强化渗透效果,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保证生命观念的全方位渗透,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生命观[1]。文章重点讲述生命观念于高中生物中的渗透现状及相应策略,旨在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新冠背景下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渗透现状
1.生命观念与其他科目素养脱轨
实际上,生命观念并不是个体,其与其他科目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中生物授课中,教师不能偏重于某一种素养的渗透,不然会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产生影响。因此在渗透生命观念时,除使学生对生命观念有一定了解外,亦要培育其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社会使命感及责任感,引领其从长远角度出发,综合考量生命,形成良好、系统的生命观念。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师并未将生命观念与各种素养完美结合,且内心无融合意识,致使生命观念脱轨于其他素养。基于此背景下,學生无法构建整体的生命观念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物教学进度延缓问题。
2.与生命观念背道而驰
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本质在于指导学生对生命世界加以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在新冠疫情席卷下珍重生命,爱惜生命,加强生命认识,感受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及意义,从而塑造科学、有效的生命观、世界观。但研究显示,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命观念积极渗透时,仅从单一角度亦或是单一手法对知识实施讲解,导致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理解滞留于基本的生命结构,难以促进成长,为此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更为新颖、灵活的教学思想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2]。
二、基于新冠疫情,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渗透策略
1.结构及功能观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及进步的今天,生物体结构及功能是相辅相成,对应的,某一种结构势必与某一种功能相对应,任何功能均需借助结构进行实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及功能观为生命观念的核心,亦是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立足于生物结构,研究、探索其相应的功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结构、功能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正确的生命观[3]。
以“ATP细胞能量”为例,为保证学生对结构、功能间关系实施理解与认识,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多媒体)将ATP结构图加以呈现,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而思考ATP结构分析,同时思考“ATP”为何被誉为细胞能量通货。认识ATP属不稳定化学分子,经断离高能磷酸键继而生成二磷酸酰胺及游离Pi,从而释放出能量。另外,为确保课堂气氛活跃、愉悦,教师可借助视频功能进行其能量释放过程的直面呈现,让学生通过动态图像了解、掌握ATP能量转化过程,认识其转化功能,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结构及功能观。除认识掌握分子构造及相应功能外,教师亦能带领学生对细胞器构造、功能等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学生生命观念有效养成。
2.物质与能量观
现代化生物教育背景下,生命多是存在于物质形式,亦能利用能量生存,两者彼此依靠,相互连接,换言之,物质变化会引起能量迁移,物质循环则需借助能量进行催化。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物质、能量互相转化的内容,为其观念培育提供了论证[4]。
如学习“光合作用”内容时,经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光合作用”试验过程,刺激其视觉,直面理解、体验物质-能量转变过程,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知能量及物质观。不仅如此,在“新陈代谢”一课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化学反应,认识合成、分解代谢原理,进而掌握能力和物质之间存有的某种联系,形成初步能量与物质观,通过理解转化过程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理解。即生命的自我更新及完善。
3.进化及适应观
俗语有说,物竞天择,强者适存,这一自然法则提示生物环境变化可对生物进化产生较大影响,而生物进化自身亦有诸多多样性特征,以适应环境各种变化。适应可决定进化趋势及方向,进化则是适应的直接性呈现。在生命观渗透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懂得进化与适应间的各种关系,促使其知晓当前我们所处环境的多样性特征,因此,必须于生物教学中融入适应、进化观,促进生命观形成[5]。
比如,在开展“现代化生物进化论”教学时,经全面分析、归纳教材内容可知本节内容重点在于生物进化论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立足于认识、理解“基因库、食物链”等知识的前提下对进化及适应间关系实施深层掌握,在这一过程不断思考和探索,明晰变异、基因突变等于生物进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4.调节及平衡观
生物个体间、不同物种之间亦或是生物、环境间,其均需一定调节才能实现平衡目的,如若存有不平衡现象,可造成严重后果。该类观念的培育,可让学生对生物存在的必要性及生物多样性实施理解[6]。
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结构中,教师先下发预习任务,让学生对生态结构构成内容、食物链等知识有初步认识,明白何为生态平稳,何为生态失衡,以此促进学生基于动态平衡理解基础上生成调节及平稳观,实现生命观的深入渗透目的,促进核心素养得以养成。
结语:
在新冠疫情不断扩散形势下,生命价值被再一次刷新,以往人们对生命健康并无全面意识,常常有任意践踏亦或是浪费生命的不良事件,而面来之迅猛的“新冠病毒”,多少新鲜的血液丧失于此,又有多少“白衣天使”为此与世界告别,他们都是为生命抗争的伟人。作为新时期高中生,生命观的培育极为重要,它是保障学生在未来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基石,亦是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特征,明确“生命观念”的重大意义,利用先进、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其渗透于日常教学,在提升教学成绩的同时形成可塑造性生命观。
参考文献:
[1]张现华. 聚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对“生命观念”的理解[J]. 中华少年,2018(27):189-189.
[2]赵占良.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生命观念的内涵和意义[J]. 中学生物教学,2019(11):4-8.
[3]肖安庆,吴志强,张大海.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 中学生物学,2018(4):17-18.
(作者单位:广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