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博数据驱动的群体疫情情感响应时空特征——以武汉市和石家庄市新冠疫情为例

来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城市大规模人群对疫情的情感响应时空特征,对于安抚人们情感状态以及优化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带有地理标签的新浪微博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问卷,提出疫情场景下城市用户群体多维情感响应时空特征分析框架,该框架重点构建了城市用户群体对于疫情的多维情感强度的精确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疫情情感响应在时空维度上的变化特征,解析情感响应的显著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文提出的疫情情感响应评估方法,可准确量化疫情场景下城市群体多维情感响应强度;2)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安抚城市群体愤怒、恐惧等负面情感;3)喜悦情感是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群体情感响应的主体情感;4)面对疫情再次发生,城市群体负面情感强度上升幅度会显著下降.该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增强疫情情感监测能力、提升情感治理水平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提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期的哈-长城市群建设用地信息,选取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弹性系数等参数探讨哈-长城市群20年来建设用地扩张进程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哈-长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了15956.58km2,扩张速度先慢后快,整体扩张强度呈上升趋势;2015―2020年是扩张速度最快且扩张强度最大的时间段,扩张速度达到13.15%,扩张系数达到0.59
针对丘陵地区地势高低起伏、植被茂盛、建筑物分布密集等特点,航测法难以满足1∶500测图的精度要求.本文结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试点项目,采用加密像控点、降低飞行高度等有效措施,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生产数字线划图,最后通过测区布设的检查点与倾斜摄影内业测图成果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仅能满足丘陵地区1∶500测图的精度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时间及成本,具有在丘陵地区推广普及意义.
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给城市规划管理和交通运行带来较大挑战,如何定量解译城市内共享单车的出行时空规律和空置率情况是单车科学调度的迫切需求.基于北斗平台提供的北京市共享单车数据,辅以POI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提取不同区域内共享单车的时空特征、挖掘单车与城市功能区间的关系,并提出共享单车空置率模型,从而揭示城市中共享单车用户短途出行的时空规律与多区域、多时段单车空置率情况.研究发现:工作日呈现规律性的早晚骑行高峰,出行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且热点区域相比休息日更为集中;空置率随用户出行时序变化,以北京市东单区域
2019年,湖南省全面建成了覆盖全省的1∶2000 DLG数据库.本文结合业务办理频繁的不动产登记系统,探索了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中的自然幢图形动态捕获技术,开展了1∶2000 DLG中房屋要素数据变化检测和基于要素的数据更新研究,并开发了1∶2000 DLG数据库动态更新系统.以浏阳市为例,对捕获的100自然幢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系统自动变化检测约3 min,人机交互辅助确认时间约15 min,更新速度较快,实现了1∶2000 DLG数据的日更新,保证了1∶2000 DLG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全面实现1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湖南浦市古镇为研究对象,采用轴线分析法对2020年整体镇区的空间形态与明清古镇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整合度、选择度以及可理解度等变量数据的定量分析,评估古镇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现状镇区与明清古镇整合度核心不重合,新中心的转移造成传统特色商业的没落;选择度高的道路与主要游览路线及历史遗迹的分布不一致,从而降低游客游览的积极性;新功能区与古镇区域之间形态差异较大,造成空间认同感降低.本研究成果可为浦市古镇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土地的立体化开发利用促使土地管理模式由平面管理走向更精细的空间管理,当前的建造技术支持了各种形体的建筑建设,为三维产权空间管理提供了现实案例.三维地籍的核心是对产权体的描述与管理,本文从现实的多个三维建筑形体出发,从建筑物的三维产权体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与地表的方位关系以及与地表宗地的对应关系3个角度讨论建筑产权体的空间关系分类,围绕三维产权体可能的空间形态开展分析研究,以便快速了解各类复杂建筑和产权体的显著特征,有助于准确描述产权体的空间状况及权利划分状况.
城市交通路况数据对交通治理、交通拥堵预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常规交通路况数据获取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地图的矢量路况数据生成与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互联网地图提供的实时路况信息,利用网络抓取、GIS空间数据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互联网实时路况瓦片数据自动化处理成矢量路况数据,便于交通运行特征分析.最后以重庆主城内环范围为例,基于百度地图实时路况自动生成不同时间段的矢量路况数据,利用此数据进行出行时空特征分析.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通用性和有效性.
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地面沉降对其城市建设和发展会产生潜在的影响.采用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升、降轨Sentinel-1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提取通州区高精度地表形变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下水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综合分析通州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结果表明:升、降轨SAR数据获取的通州区地面沉降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存在不均匀地面沉降特征,北部、西北部地区沉降速率偏高,有明显的沉降漏斗;通州区地面沉降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四季中夏季累计沉降量最大;地下水漏斗区与地面沉降
为了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对2013、2019和2020年的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了陆表温度(Ts)反演,计算城市热岛强度(UHII),归一化热岛强度指数(NHIII),用于分析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热岛强度的变化.并与该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及其他气象要素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城市热岛效应(UHIE)的产生机制和成因.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占比和区域的平均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9;人工表面面积占比和区域平均热岛强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2019和2020年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本项目成功研发了国土资源典型要素精细化检测与解译,要素变化自动发现与提取技术成果.成果包括任务驱动的空天地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协同处理,渐进增长机制驱动的海量样本数据集自动制作,顾及场景-目标-像素层次关系的国土资源典型要素智能识别与解译,语义信息增强的国土资源典型要素变化鲁棒检测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国土资源专题要素自动识别不准,国土资源变化发现慢、检测难、查不全等瓶颈难题,在涉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监测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该成果获2020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