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普查过程遇阻问题探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过程中,由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普查工作的不了解等原因,普查人员的入户登记工作遇到了较大困难。笔者在分析造成普查困难原因的基础上,从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视角展开论述,试图在行政法的领域内,为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人口普查;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1隐私意识加大人口普查工作难度
  亲历过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展开人口普查工作的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积极地配合的。这种不配合无论在繁华都市还是边远乡村,都普遍存在、屡见不鲜。类似情景的不断重演,使得人口普查工作遭遇到很大困难。
  人口普查中,公众心理往往考虑的是:怕普查工作打扰正常生活、怕查出超生问题对其进行行政罚款、怕隐私暴露及被不合理利用。而且,这些担忧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口普查的特点。从上述公众的担忧来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之顾虑是存在最为普遍的。其实,公众有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顾虑也是有情可原。拿人口普查表来说,分为短表、长表和外籍人员登记表、死亡登记表几种。其中短表需要填写18项,长表需要填写35项。从表格内容来看,可谓事无巨细,十分丰富。面对如此详细的调查内容及“隐私”,人们自然会担心:泄露个人信息,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人口普查遇阻问题产生后,我们不仅要正视问题,更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如何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
  2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法理基础
  对公民个人隐私、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制度构建之前,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问题。具体到法学领域而言,便是要解决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问题。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是什么,主要有如下几种理论:隐私权理论、一般人格权理论、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个人信息知情权理论等。但笔者认为,分析、对比各种学说,个人信息自决理论更为贴切。
  所谓信息自决权,指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决定是否将个人数据信息交付并提供给他人和社会组织和国家利用的权利”。[1]这一权利及理论最早是在德国宪法法院1983年“人口普查法案”的判决中确立的。案情是这样的:德国联邦政府在1982年颁布了《人口普查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对公民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拟定收集的资料范围包括人口、职业、住所等几乎全部个人资料。该法律由于收集的个人信息过多,引起了很多德国民众的担忧,于是在4月1日生效前,有公民向法院提起宪法诉讼,要求法院宣告《人口普查法》违宪。12月15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最后做出判决认定该法违宪。该判决认为国家基于社会契约有义务提供生存的照顾,因此依实际情况和当地的需求来制定法律时候,需要尊重个人的信息自决权,即国家在宪法上享有资讯利益,国家收集资料使用范围应严格限制在原来取得该资料所依据的目的,不得超过此目的,以免被滥用,进而导致对资料所有人个人人格的损害,个人资料的收集应受严格的、具体的、明确的目的限制。哈耶克曾指出:“一个社会如果不承认每个个人自己拥有他有资格或有权遵循的价值,就不可能尊重个人的尊严。”[2]此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以“个人信息自决权”作为核心精神便成为趋势。
  3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法制度构建
  31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界限。欲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必须对公民个人信息及相应的权利进行界定。学者们对个人信息进行定义,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即概括式和列举式。但不管对个人信息进行定义是采用概括方式还是采用列举方式,都存在两个共性特征:首先,个人信息的主体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或非法人的組织。其次,个人信息本身必须具有可识别性。亦即信息与信息主体之间要具备某一客观的确定的联系,通过这些个人信息能够确认信息主体。因为,只有当被收集、保存、处理、传递和利用的个人信息能够反映出特定的个人时才有可能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影响,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才会产生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
  32构建以“信息自决权”为核心的行政法保障体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行政权的扩张,政府机关通过各种行政活动收集、处理和利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对个人信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笔者认为以“信息自决权”为核心内容的法律保护途径主要有四。
  第一,确立法律保留的立法原则。对于个人信息的立法必须有法律进行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形下制定有害个人信息的法规、规章。第二、严格、明确的限制行政机关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行为。行政机关进行个人信息收集之前,需要得到法律上的授权。第三,完善个人信息受侵害后的救济制度。“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必须在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才有可能让信息主体的合法权利切实得到维护。第四,监督管理体制的构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以保障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落实。对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应以政府为核心,形成政府与社会公众共同协调监督的格局。
  总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与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口普查工作便是很好的例子。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到位了,公民有了安全感才会愿意如实反映个人信息,相应的普查数据才会准确,进而才能为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提供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的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
  *本文为“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2010年立项课题《中国人口普查的行政法学思考》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抗生素在养殖业的滥用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检疫标准的缺失。在国内法层面,对生产者出现信任危机及相应产品责任案例层出不穷;在国际法层面,引发SPS协议对我国对外农畜产品出口产生不公平待遇。作者从法理与情理两方面入手,对完善农畜产品检疫的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重塑诚信经营理念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食品安全;SPS协议;商业道德1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现状  200
期刊
【摘要】亲情是人之天性,是血浓于水的情感体现,“亲亲相隐”法律制度在我国古代刑律中确立,既是对亲情之尊重,也是法律对道德的合理回应,是法不容情与法必容情的深刻诠释。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却漠视亲情,淡化人性,使其相关刑法规定俨然成为撕裂人性的霸王条款,致使证人不是拒绝出庭、就是有意作伪证,抵制法律权威。可见,现行刑法有必要重新审视“亲亲相隐”的合理性,探讨是否应该引入“亲亲相隐”制度,找回刑法失落的亲情
期刊
【摘要】刑事和解具有化解社会纠纷,修复社会秩序的功能,是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一个新思路。和解协议作为刑事和解程序运行的核心,在实践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对刑事和解协议性质、适用范围、内容及效力展开评析。  【关键词】刑事和解协议;性质;适用范围;内容;效力刑事和解协议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害人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精
期刊
摘要:惩治贪腐犯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所做的一项制度安排。经过5年多的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审判了一大批贪污、贿赂的腐败案件,判处原中管领导干部案件的数量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到十八大期间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面守法,即开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惩
期刊
【摘要】G20峰会上有句名言:如果能找到一把钥匙让全世界增加就业,解决贫困,走出金融危机,那么这把金钥匙一定是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深远,有统计数据显示:占中国企业总数90%的中小企业每年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55%,为财政创收提供了一半的来源,并成为带动中国出口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强大力量。但长期以来,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随着2012年初“两会”的召开,民营
期刊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造成核泄漏事故。该事故不仅给日本国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也给周边邻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日本核污染事故产生的环境污染入手,分析了跨国污染转移的相关问题,并简要提出了对于跨国污染转移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国污染;国际损害责任;环境保护在20世纪初期,环境污染一般情况下仅限于一国之内或
期刊
【摘要】过度维权行为究竟是权利的行使,还是属于新兴的犯罪类型,在理论与实务界仍存在较大争议。判定过度维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依据其主观意图与客观手段综合分析,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形。对于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过度维权行为,司法机关应当在坚持罪行法定原则基础上依刑法对其进行调整与评价,同时,依据罪责刑相一致原则对于该类案件酌情从轻从宽处理。  【关键词】过度维权;犯罪化;刑法评价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法治建
期刊
【摘要】通过对《比较法总论》学习,不仅明确了比较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更了解了“比较”会使人进步、优秀的功能。本人通过“为什么比较”、“如何比较”以及“比较法研究对于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意义”三方面来阐述比较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比较;比较法总论;法律移植;法治社会K·茨威格特和H·克茨的《比较法总论》,是西方当代比较法研究体系性概论的最高成果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比较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在第一部分的概
期刊
【摘要】目前,对口支援工作已在全国许多省市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各大媒体的追踪报道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其运行机制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直接影响我国预算法治的进程,所以笔者希望在预算法改革之际,基于对“对口支援”的分析,研究预算法修订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以期对我国的预算法治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对口支援;预算;公共财政;预算法修订1我国对口支援的背景及现状  11对口支援的背景。对口支援是在我
期刊
【摘要】不作为犯罪是指负有特定义务的人能履行但没有履行该义务,而使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遭到损害,并且该损害与不作为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由不作为犯罪的概念我们可知负有作为义务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因此研究作为义务的来源就成为探讨不作为犯罪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不作为犯罪;见危不救;作为义务1不作为犯罪中作为义务的来源  11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是我国大多数不作为犯罪作为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