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挥失常的孩子,催眠很有效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就考试了,孩子要求今天放松放松,可劲儿地玩一天。这要求,家长能满足吗?
  考试就是“战斗”,你能想像在战斗之前,官兵开嘉年华的场面么?必输无疑。
  有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他每次的备考状态都是“一如平常”,以前在干什么,那两天还在干什么,不做大的变化。这样不会让自己情绪起伏过大,能够很从容地参加考试。
  其实,他的从容,正是源于自信。因为他平时就学得很好,考试对他来说都是手到擒来。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做不到这样,虽然平时学得很好,但就是考不出好成绩。因为,一到考场,大脑一片空白。这就是“考试焦虑”了。
  这类学生在考试之前会不住地跟自己说:“千万别考砸了,千万别考砸了。”他这样自言自语其实是在给自己不好的暗示,给自己做催眠——我会考砸,我会考砸。结果十有八九要砸了。
  什么样的孩子会考试焦虑呢?父母容易焦虑的!父母本身遇事不从容,就很容易把这种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
  小编有位好朋友,他的父亲暴躁而焦虑。比如夏天收割麦子时候,明明已经跟收割机手谈好第二天收割,但他的父亲会想:明天会不会下雨啊,明天收割机会不会坏掉啊,明天收割机手会不会因夫妻不和而离家出走啊之类的第二天都觉得是胡说八道的事,来折磨自己,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他自己这般如此还不罢休,还要把这当成传家宝教给孩子。“后天就要考试了,你还睡得跟个猪一样,我要是心里有事,一晚上也睡不着啊。”这位朋友很顺利地习得这一门“武林奇学”,先是一进考场就大脑空白,再后来是高考前一天听同学打了一晚上呼噜交响曲。
  如果孩子有考试焦虑,家长要问问是不是自己把焦虑传染给孩子了。
  面对考试焦虑,心理学家教授了一种催眠法,可以消除或减轻考试焦虑。怎样催眠呢?家长频频告诫孩子的许多话,都是在催眠!假如家长天天告诉孩子,“你是个软蛋,你是个软蛋”,孩子一般就会是个软蛋,家长用催眠技术用得不弱啊。动画片《卑鄙的我》,里面的主角格鲁就因为母亲小时候一直说他不中用,所以长大后每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时,就会浮现出母亲轻蔑的神情,总是做不好重要的事。
  能把自卑导入孩子的内心,就能把自信导入孩子的内心。
  找到孩子做得成功的一件事,哪怕是成功地驯服一条小狗,或者打赢一场电玩,都是可以的。这件事是做得如此成功,跟孩子一起回忆它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沉浸在这种满足感中,告诉孩子,因为这个成功,做其它的事,比如考试,也可以成功。而每当孩子做成功一件事时,也适时地给予赞赏、鼓励,孩子就会慢慢自信起来。
  还是说回我那可怜的、不自信的、考试焦虑的好朋友。现在他已经相当自信了。他的成功地被催眠,不是父母来做的,而是他的妻子。妻子看到丈夫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丈夫的优势,每当丈夫做成功一件事时,都会由衷地称赞。后来,这小子自信心爆棚了!并且他把这种自信带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种催眠,只适用于平时学习不错,只是临场发挥失常的孩子,效果奇佳。这个办法其实特别适合治中国足球的临门一脚,适用于所有重要事件的准备。
  (采访支持:第三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大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在此致谢!)
其他文献
去单位门口理发,见老板娘的儿子手持一本《最家长》,津津有味地看着,心窃喜,装无辜,问:好像,这本杂志是给爸爸妈妈看的,怎么,小朋友也喜欢?  老板娘抢着说:他经常拿上面的文章教育我,把我批得体无完肤。  去外地开会,发现随行司机副驾驶座上有一本《最家长》,便问这杂志怎么样。他答:这杂志不错哎,但我不敢让我闺女看,怕她学坏了!  学坏?细问下去,才知道,司机老师的女儿,经常拿杂志里的某句话来“要求”
期刊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整个童年都处在极左政治带来的物质匮乏、精神单调偏颇的社会中,幼弱的心灵充满了成长的困苦、不解、孤独与渴望。  好在我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孩子,能够在简陋的生存中也找到乐趣,母亲当时管理着学校的图书室,我就在那一排排的书架前寻找适合阅读的书籍,每翻开一本,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引我走进一个奇异的世界。  我发现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每天一放学,我就溜进图书室,坐到水泥地上读书,那
期刊
赵晓楠的儿子戴维两岁多了,好像就是忽如一夜春风的事儿,儿子不听话啦。妈妈只要说这个游戏咱不玩了,戴维立马说真好玩啊,太好玩了。爸爸如果说外面天儿太热不出去了,戴维肯定说真凉快呀。去喝饮料,戴维非要站在椅子上,妈妈说你看看满屋子的人都坐着吃饭,哪有站着的?戴维指着正在点餐的人说,那里有站着的!汗啊。  细心的赵晓楠知道戴维已经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了,因为早就有所准备,所以既欣喜又淡定。她认为这
期刊
诺诺快3岁时,一家人便开始给她选幼儿园。  小区有家幼儿园,刚开不久,听说老板是台湾人,我倾向这个幼儿园。可爷爷奶奶认为,这幼儿园太小,冬天难得见到阳光,不好。邻近小区有家私立幼儿园,院子倒是大,设备全,可妈妈觉得收费太高。最后我们选了离我工作单位较近的一家公立幼儿园。它历史悠久,校舍也大,价格跟小区幼儿园差不多,接送也方便。  诺诺入园前,我们就很注意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的亲近和向往:每当路过幼儿园
期刊
儿童教育是博弈(游戏),而游戏规则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有的游戏规则很坏,例如,父亲要求孩子不要得罪老师,母亲要求孩子敢于反抗老师,不仅如此,父亲和母亲为此争吵,当着孩子的面。这是最糟糕的规则或“无规则”,它的后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在家里谁说话最管用?孩子们都明白,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就是“谁怕谁”、“谁不怕谁”和“谁最怕谁”的问题。  西方的中产阶级家庭,典型地,夫妻相敬如宾
期刊
老婆自打生了孩子之后懂事多了,说要省下买新衣的钱给娃淘点进口奶粉,于是把打入冷宫的衣服都扒拉了出来。挑来减去,相中一件旗袍,颜色嘛,她说是紫罗兰,其实就是一茄子色(shai),这旗袍她只穿过一次,因为穿着当天被经理在电梯口皱着眉头批评“颜色不搭你”!这旗袍就下岗了。  雪藏三年终见天日,巧了,还是在电梯口,经理笑得满脸深坑:“哎呀,小周你这件旗袍真是蛮好的来!好就好在这颜色上……”同样一件衣服,上
期刊
母亲用身教给了我两条至今受用不尽的忠告:女人靠自己,闺蜜很重要。  我七岁时的一天早上,母亲叫我放下割草的镰刀,坐在她新修的高大瓦房里,亲手用红缎子第一次给我扎了羊角辫子。我上学了,走在男孩子的队伍中,格外鲜艳,但我报名回来母亲就收起了红缎子和镜子。同学送我一把花纸扇,我爱不释手,母亲却给没收了,还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说什么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女子心花了,做什么事情也没好下场。  母亲把我家的青砖瓦
期刊
孩子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当社会普遍尊重“人”,那么对儿童的重视和保护就是重中之重。  几年前,一次开车时听收音机,投诉性质的节目,听到一个女人说申请了安装电话,可是要两个星期才能通。主持人接通了电话公司的电话,电话公司的人强调必经的程序必经的等待等,那个女人说“我有一个生病的孩子,我随时需要电话。”电话那头顿了一下,说“那我现在就安排!明天一定解决。”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是提到孩子,事情马上就不一
期刊
处罚,尤其是体罚,对孩子总是有害的。不能以友善式进行的教育就是错误的教育。非常不幸的是,在家庭中惩罚孩子的责任常常落在父亲的头上。  我们说它不幸,有几个原因——  第一,它使母亲有一个信念,以为女性不能真正教育她们的子女,以为她们是需要强有力的臂膀来帮忙的软弱者。如果母亲告诉她的孩子:“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她等于暗示孩子,把父亲看作是最后的权威以及生活中的实权人物。  第二,它破坏了父子之间的
期刊
女儿在外胆小,在家却爱发脾气,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处处让着别人。有一次老师要找班上最听话、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做什么事,小朋友一致推选我女儿。虽然看起来她在外边什么都听别人的,但心里又很不甘。因为害怕玩伴儿不跟她玩,他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有时即使是不想、不敢做的,她也做。一回家她就会抱怨,发脾气,有时可能是借着别的事发脾气,说着说着就能说到在幼儿园里这些不开心的事。看起来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