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外的护理学起步较早,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护理专业也呈现系统化、规范化的常态。我国护理专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较之西方国家,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在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吸取先进经验的同时,进行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改革,培养出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护理型人才。
关键词:国外护理;课程设置;护理专业;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是对整个专业课程内容、课程框架、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设计,是根据既定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统一进行教学时数、年级顺序整体的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高校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还不是十分成熟,课程体系建设也不完善。国外许多高校的护理专业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其专业建设的特点和方法值得国内护理专业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护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特点
国外护理专业更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型人才,在高等教育期间,除了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外,还特别重视对人文课程的融入,另外课外的实习实践课程也是专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这几方面均衡发展,考核合格后才能毕业上岗。
(一)重视专業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是学生构建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护理学设计的专业课程包括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其知识内容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专业课的划分还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据的横向划分,一种是包括细胞、器官、系统等为依据划分的纵向划分。随着目前人本思想的重视,医学界也凸显了人的地位,国外护理学通常将人的概念置于纵向划分中,而把教育内容放在横向划分上,分析各个不同时期教育内容的侧重,也强化了人的重要意义。
(二)强化通识课教育
国外除了重视专业课教育,还特别强调人文课程的教育。由于护理专业具有自身特点,接触的人群广泛、阶层不同、素质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要在日后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性沟通,就要具有较为全面的素质。因此,国外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增设许多通识教育课程,意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接受传统医学课教育之外,设置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使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便于与各个层面的患者进行交流,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实践课教学
护理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在护理专业中,实践课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护理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在经过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即进行护理实践课,以体验式教学、实习、实训、岗前培训等方式强化专业能力,为日后走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实践课所占比重相当大,国外还经常将理论课和实践课交叉进行,理论学习后及时进行实践的巩固和运用,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我国护理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情特殊,人口多,平均增长率高,人口老龄化严重,近年来疾病类型增多,患者年龄也由老年人提前至中青年人群,护理人员面临的人群更加广泛。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护理行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培养出大批具有全面素质的护理型人才。目前我国护理专业的高等教育虽已起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授课仍沿用传统模式,课时数多,且集中于医学专业基础课;其次,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提升不够重视,通识教育课比重较小,甚至没有设置,教学内容单一;最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参照国外教学方法,建设国内护理专业课程新模式。
三、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新思路
(一)开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程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必须扎实做好专业基础课教学,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宏观学习,内容可涉及医学基础、护理学、器官医学、生物学等各方面,目的是建构学生专业思维,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增设通识教育课程
国内的护理专业课程往往更多集中精力与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而缺少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教育,这种人文情怀其实是可以在专业学习中得到提升和塑造的,因此大学阶段的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性、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系统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保护人的思维,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护理专业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在专业学习期间不仅要提升理论水平,更要注重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提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面对各种情况。护理专业学习年限不是特别长,可将实践课和理论课交叉进行,有利于及时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另外,实践课环节还可设置互换角色、情景教学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在提高学生兴趣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许乐.本科护理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及设置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2,1:44-46.
[2]施翠芬.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8,11:269-271.
[3]陈红,郭红霞.开设《关怀与照顾》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关怀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75-77.
[4]蔡鹏飞.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理论及策略研究进展 [J].护理教育,2015,6:16-17.
作者简介:郭婉婷(1996-),女,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护理学。
关键词:国外护理;课程设置;护理专业;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是对整个专业课程内容、课程框架、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设计,是根据既定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统一进行教学时数、年级顺序整体的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高校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还不是十分成熟,课程体系建设也不完善。国外许多高校的护理专业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其专业建设的特点和方法值得国内护理专业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护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特点
国外护理专业更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型人才,在高等教育期间,除了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外,还特别重视对人文课程的融入,另外课外的实习实践课程也是专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这几方面均衡发展,考核合格后才能毕业上岗。
(一)重视专業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是学生构建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护理学设计的专业课程包括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其知识内容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专业课的划分还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据的横向划分,一种是包括细胞、器官、系统等为依据划分的纵向划分。随着目前人本思想的重视,医学界也凸显了人的地位,国外护理学通常将人的概念置于纵向划分中,而把教育内容放在横向划分上,分析各个不同时期教育内容的侧重,也强化了人的重要意义。
(二)强化通识课教育
国外除了重视专业课教育,还特别强调人文课程的教育。由于护理专业具有自身特点,接触的人群广泛、阶层不同、素质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要在日后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性沟通,就要具有较为全面的素质。因此,国外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增设许多通识教育课程,意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接受传统医学课教育之外,设置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使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便于与各个层面的患者进行交流,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实践课教学
护理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在护理专业中,实践课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护理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在经过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即进行护理实践课,以体验式教学、实习、实训、岗前培训等方式强化专业能力,为日后走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实践课所占比重相当大,国外还经常将理论课和实践课交叉进行,理论学习后及时进行实践的巩固和运用,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我国护理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情特殊,人口多,平均增长率高,人口老龄化严重,近年来疾病类型增多,患者年龄也由老年人提前至中青年人群,护理人员面临的人群更加广泛。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护理行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培养出大批具有全面素质的护理型人才。目前我国护理专业的高等教育虽已起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授课仍沿用传统模式,课时数多,且集中于医学专业基础课;其次,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提升不够重视,通识教育课比重较小,甚至没有设置,教学内容单一;最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参照国外教学方法,建设国内护理专业课程新模式。
三、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新思路
(一)开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程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必须扎实做好专业基础课教学,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宏观学习,内容可涉及医学基础、护理学、器官医学、生物学等各方面,目的是建构学生专业思维,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增设通识教育课程
国内的护理专业课程往往更多集中精力与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而缺少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教育,这种人文情怀其实是可以在专业学习中得到提升和塑造的,因此大学阶段的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性、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系统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保护人的思维,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护理专业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在专业学习期间不仅要提升理论水平,更要注重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提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面对各种情况。护理专业学习年限不是特别长,可将实践课和理论课交叉进行,有利于及时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另外,实践课环节还可设置互换角色、情景教学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在提高学生兴趣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许乐.本科护理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及设置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2,1:44-46.
[2]施翠芬.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8,11:269-271.
[3]陈红,郭红霞.开设《关怀与照顾》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关怀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75-77.
[4]蔡鹏飞.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理论及策略研究进展 [J].护理教育,2015,6:16-17.
作者简介:郭婉婷(1996-),女,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