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宗祥,浙江海宁人,原名思曾,字阆声。因敬文天祥为人,更名宗祥,又因所注释古籍,时人目为“冷书”,遂号冷僧。壮岁,得乡里明末举人周宗彝毁家抗清所用武器“铁如意”,视为家珍,又别号“铁如意馆主”。张宗祥是现代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坛泰斗、文史巨擘而为海内外人士所称道。殊不知,张宗祥还是一代名师,为人师而被人尊为“夫子”,其道德文章之高可知。他教过的学生有陈布雷(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郑晓沧(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学院院长)、钱宝琮(曾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金诵盘(曾任孙中山保健医生)、张行简(曾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还有当过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蒋梦麟,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任浙江教育厅督学),当过浙江省教育会秘书长的祝文白,以及沈肃文、林彬、唐世维、王质园、朱宗良等。这些人虽然今日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在七八十年前,他们却是活跃于中国政坛或教育界和文化界的知名人物,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下面拟述张宗祥在教育方面的二三事,以缅怀这位浙江教育界的前辈。
一、学博品高师德典范
《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曾经是前清举人的张宗祥就是深具“士”性格的一代名师。1951年,张宗祥70岁,在日记中写道:“人为服务群众而来,不是为权利享受而来。学问政治须时时去其陈腐发其精义,方能有益于世有益于己,此我七十年来处世将躬之旨也。元旦记此以贻后人。”体现了张宗祥高尚的师德风范。
张宗祥不满束缚思想、内容陈腐的旧式“书院”教育。在他中举前,就与表兄吴廉臣等,创办开智学堂,并在其中担任国文和地理教师。为此,他辞去了何家学馆的讲职。未几,因办学同人意见不合,辞职家居。1902年乡试之前,曾经在桐乡举行过一次嘉属应试生员的预考(模拟考),先生得第四名。当时桐乡县令方雨亭聘他为桐溪学堂的教师,后又转入嘉兴秀水学堂并兼嘉兴府中学堂教师,教授国文、历史和地理,而以地理为主。一代学人钱宝琮当时(1903年2月)正好考入嘉兴府公立秀水县学堂,翌年夏天,张宗祥来秀水学堂任教。钱宝琮成为其弟子,非常崇拜恩师,认为先生“中国旧学知识极丰富,故常去请教”。据其回忆:“嘉兴官立学校,以我秀水县学堂创立最早。学科美备,风气蔚然,为诸校冠。甲辰(1904)夏,先生应聘来校,为舆地教习。时无教科用书,乃参考史部要籍及近人新著,自编舆地讲义:网罗丰富,理解精辟,同学咸感兴趣。讲义涉及边防问题,辄有伟论,尤能发人深省。”并且在嘉兴府中学堂教地理时,张宗祥(一个从事旧学的年轻举人)自己还亲手绘制地图,这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实是一个奇迹(当时连教材也是自编的),可见张宗祥学识渊博,非千日之功则难以企及。
张宗祥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授业,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德行化育学子。据曾任孙中山保健医生的上海名医金诵盘回忆:“……诵才十一龄,从学地理茫无所知,试必背榜(最后一名):且顽皮为全校冠,兼负饕餮之名。每饭设肉六方,同桌六人我必占先,尽罄其肉,同桌同学咸苦不得沾唇,纷面冷师诉。师引以为异,追询究竟……冷师大噱,不我责也。”
“……诵尝因顽皮过甚,屡犯校规,于一学期内记大过五次、小过卅七次,论理早该斥革。然终获冷师之缓颊而免。诵因是心折。尝念真能师我者,其准冷师。我冷师真我师也!后两年,秀水改组停办:最后一届之结业考试,诵虽依然背榜,但赫赫一时之中学文凭,却亦照常到手……遂叩辞我师,藉背榜之凭,赴沪考入‘同济’习医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张宗祥接受浙江高等学堂的聘请任教员,开始了其大学教授的生涯。浙江高等学堂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开办于1897年,1901年改称求是大学堂.1903年定名为浙江高等学堂。它几乎是全国最早的高校之_,当时不要说清华尚未成立,就是由同文馆改过来的京师大学堂也要比它办得迟。张宗祥在浙江高等学堂的教授情况,一直深深留存在诸多学生的脑海中。据学生唐世维回忆说:“我正在一面欣赏,一面想象的时候,有一位中等身材,精神饱满,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左右,风度翩翩的少年,走进教室里来。一望而知,是一个绝顶聪明、倜傥不群的人。他手里没有拿一本书,亦没有拿一张纸,仅仅拿了两支粉笔。上了讲台之后,就是他的几旬很客气的自我介绍的话,随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弯弯曲曲的画着,不到五分钟,一幅亚洲地图就宛然呈现到我们眼帘前了。山川形势、风物人情,他口里很有系统地滔滔不绝的讲,手却不停地在黑板上东指西点的画……他是海宁一位饱学多才的名士,诗词、古文、金石书画,没有一样不好。我们的学校浙江高等学校,经过许多周折,才把他聘请到杭州来的。”
张宗祥坚持思想自由,他在兼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期间,与同事一起为师生主持正义,发起了驱逐当时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思想极端保守的封建卫道士夏震武的运动。夏震武监督是在1909年冬,沈钧儒(衡山)监督辞职后,由浙江巡抚增韫任命的。夏震武反对改良、反对革命,对学界风潮采取“教员反抗则辞教员,学生反抗则黜学生”的政策。于1909年12月22日到堂,对全体师生训话说:“神州危矣!立宪哄于延,革命哗于野叶,邪说滔天,正学扫地,髡首易服,将有普天为夷之瞑。”这些反动言论激发了进步教师们的强烈反感,遂引发了这次运动,因夏震武顽固不化,师生们称其为“木瓜”,这次运动就称为“木瓜之役”。张宗祥对“木瓜之役”有一个详细的回忆:“……现在我来谈一谈两级师范学堂‘木瓜之役’。夏震武是自以为理学大儒,一生以尊经、尊王为主的人物。我们在前清末年的教书匠,除了一班‘禄蠹’之外,没有一个不提起皇帝就头痛,提起政府就眼乌的。而且师道自尊的架子也很不小。历来新监督到任(当时名校长为监督),先要拜见各位教师,教师眼中看监督就有点等于是一般官僚,倘然谈话不投机,或者有点外行,就有点爱理不理,尖刻一些的简直要挖苦几句了。夏监督到校之后,教务长许季茀就拿了一张教师名单去和他接洽,他就很不客气地说另有指示,季茆只好退出。接着就一张手谕下来。内开:一、定某日在礼堂与各教师相见:二、必须各穿按品礼服等。这一来可就放了大炮,而且炮也炸咧!第一,要教师在礼堂见监督而要穿礼服,这就等于下属见上司的‘庭参’:第二,袍褂、大帽,不但有的人很少,就有,也不愿意穿这种服饰(内中张燮和、夏丐尊二人还有一条假辫子,季茀和鲁迅连假辫子也没有)。因此,以季茆为首认为监督对教师不礼貌,全体教师罢课,向提学使提出辞呈。其所以要向提学使辞职而不向夏某辞职,是因为他藐视我们,我们也不理他。全校学生无课可上,集合起来向提学使请求设法上课。夏监督方面当然也有几位随着进校的人和几个同乡的学生,为之出力奔走,想分散教师的团结,自然有几个和平的,表示只要大家上课他也没有意见。碰到鲁迅和我,就不客气来一顿‘冷嘲热讽’。因之对方就用梁山泊上的混名编排了三个人:许季茆是‘白衣秀士’、周豫才是‘拼命三郎’、张冷僧是‘霹雳火’,还有一名‘神机军师’像是说许缄甫的。相持—二星期,政府邀请杭州耆绅陆春江之类,到校挽留诸教师。教师听了一翻‘冠冕堂皇’的官话之后,大家就拿出聘书向桌上一放说:我们如再就职,人格何在?即上堂亦难为学生表率,正愁无处辞职,今官厅耆老均在,请即从此告别。大家就起身出屋。学生等知己无望,更连日向官厅请愿要求早日复课。又数日,忽然发出通告提前放寒假(其时距寒假尚有月余)。于是省城各学校教师联名呈请提学使以为不合章则。记得一篇‘四六’,故友张献之主稿的,末二旬说‘方期落笔,而成竹在胸。启意图穷,而匕首忽见’。夏氏至此万不能留,乃辞职离校,官厅以高等学堂监督孙智敏暂行兼代。是役告竣。同志者二十余人合摄一影而无题名,我乃题之日‘木瓜之役’。盖夏氏木强,鲁迅等呼之日‘木瓜’,因即以此名之。从此凡同在照片上的人,相遇则呼日某‘木瓜’。” 在论及书法教育时,张宗祥云:“要想把字写好,第一要学做人,第二要多读书,第三才是学写字。”可见张宗祥立身之原则及立场。
二、传道解惑诲人不倦
张宗祥在教学过程中,精讲解惑、谆谆善诱、诲人忘倦,一代学人钱宝琮追忆秀水学堂求学的情形时写道:“吾校多良教师,而先生年最少,学最博,奖掖后生亦最亲近。小扣大鸣,诲人忘倦,盖未有如先生者。每于晚膳后,约同学四五辈,趋先生所,问难解惑,以为乐事,获益较教室授课时为多也。先生之室才环堵耳。昼则燕处于是,夜则高卧于是。几案卧榻而外,书笥軿列,几无隙地,而先生坐拥百城,吟啸其间,怡如也。”
由于当时新式学校师资奇缺,张宗祥在高等学堂任教时,还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杭州府中学堂、杭州宗文中学等校兼职教课。据张宗祥自己回忆说:“那时他和鲁迅、许季茀、张燮和、夏丐尊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鲁迅教生理学和化学。我那时教地理,住在高等学堂里面。教课很忙,一星期多至32小时的课。有几个月,甚至于星期日,还要到师范传习所之类的地方去上两三个钟头……”由此可见,张宗祥当时的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张宗祥却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尚的师德和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学生林彬回忆说:“余从先生游浙江高等学堂始。当时风气颇不注重国文,然以先生讲授亦能引起学生兴趣,所选古文、诗词,大抵理论与格调并重。每授一篇,先自朗读,声若金石,顿挫抑扬,娱悦心耳,听去易于记诵。命题作文不多改削,惟加圈点,附以简要之评语,而启发之微旨即寓于评语圈点之中。非必文有可观,评点则不惜吝,殆即谆谆善诱之—法欤!”
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被称作蒋介石文胆的陈布雷在《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文中也说:“余年十七,始入吾校,从张先生习本国地理。地理故为艰枯难治之学。张先生以俊爽之文字自编为讲义,面目乃迥乎不同。其叙疆域沿革、人物盛衰,则讲历史也;考山川、制度、郡县因废,则讲政治也:言历朝兵争、胜败进退,则讲军事也;究食货、盐铁、产物分布,则讲经济也:又益之以胜迹名贤、著述题咏。俾发思古之幽情,则授文学与音乐也。学生则目追神逐先生之讲论,餍乎其心,有味乎其所学,下课之钟一鸣,乃始收视返听自悟其为讲地理焉!”
除了课堂上讲课以外,张宗祥与学生在课余相处,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们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给学生们留F深刻的印象。陈布雷还回忆说:“课罢先生,问业请益”.常进诸弟子,而询其所业,询其家世,询其好尚;又教之以学问,教之德行,乃至教之以游艺。小叩大叩,靡不应之以当。吾校教务处白屋五楹,不施髹漆。先生与嘉兴丁先生、吴兴沈先生及吾同邑魏先生,各居其楼之一室。此数室者,吾同学皆视之乐园,而先生之室尤为诸同学朝觐会同所必至;恒留连直至午夜而先生不以为扰。”
张宗祥更是书坛伯乐,无私提携新人。如解放后,浙江图书馆有一次在举行一个隆重的庆典时,已逾八十高龄的老馆长张宗祥也亲自来到馆里。他一进图书馆,就被墙上贴的一些标诋“守则”吸引住了o他边走边看,在一幅字迹挺拔俊秀的“阅览规则”前停下了脚步,问身旁陪同的人:“这些字是谁写的?我要见见……”还说“这字路子很正,说明写字的人有学问”,似乎忘记了今天来到这里,是另外有着重要的任务。随行人员感到不解,但又不好拂逆老馆长的坚定主意,当F把他引进一间偏屋,见到了衣冠不整、面容瞧悴的姜东舒(当时姜东舒被打成“右派”,遭人歧视)。通过相互交谈,张宗祥对姜东舒的品学和书艺大为赞赏,认为这是可以培育造就的人才,也不顾旁人奇怪的眼色,主动告诉姜东舒:“你有空可以经常到我家来谈谈。”破例把他收为弟子。以后姜东舒每次从张宗祥那里回来,笔记本上总是记满了先生的谆谆教导,时时学习,对照自己,加深领会。经过张宗祥这位“伯乐”的悉心指点,姜东舒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名家,被日本已故书坛魁首青山杉雨先生誉为“中国当代楷书之王”。
三、刚直不阿鞠躬尽瘁
1922年,张宗祥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接任后,就发现浙江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与某镇守使交往,又有鸦片烟瘾,遂将其免职。其人煽动学生罢课,镇守使某也来杭州,欲为其出头。张宗祥听说后道:“张某刚直,且嫉鸦片出天性,子可休矣!”结果,其人知难而退。在用人和考场上,张宗祥杜绝人情请托,坚持公平竞争。教育界本是知识阶层,但不同地方、不同党派和不同学校出身者之间,成见很深。先生来后,竭尽全力消除期间的隔阂。其中,一省议员约四人来找张宗祥,硬要保—人为中学校长。张宗祥说:“予亦浙人,今日任厅长,他时或亦任议席,只须问何人能任此事,何必劳诸君?”五人语塞而去。在考选清华学生日寸,说人情的信件和电报,积之数寸。主考者向张宗祥请示,如何录取?张宗祥答复:“我考儿子,不考老子。君等阅卷,公正谨慎可矣。”
1923年3月l0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发生了特大毒案。是日晚饭后,“一师”全校很多学生肠胃均感不适,呕吐者狼藉。该校校长何炳松心急如焚,冒雨至先生的寓所报告。张宗祥旋即随何校长赶赴学校着手处理善后。他见礼堂中枕藉者已达200多人,而现场诊治仅一两个医生,遂含泪急命在杭的医专校长、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全体出动,迅速赶至“一师”,帮助诊治与护理中毒人员。又急电上海,邀请德国、日本诸名医赴杭施救。第二天,医专教师验明“一师”学生均为砒霜中毒。绝大多数中毒师生员工获救,20余人不幸死亡。在追悼会上,张宗祥声泪俱下,严厉痛斥金钱之万恶。原来此特大惨案,实由“一师”经营人员贪污所引起。会上,张宗祥还拿出自己的一支钢笔作为“奖品”赠送给为此次惨案抢救出力的一名学生。这场混乱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后,始行复课。事后“一师”编辑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毒案纪实》一书,由胡适写“感言”,由何炳松、胡涵真、俞平伯等任编辑。据当日目睹者著文,张宗祥为“一师”毒案昼夜不眠,双鬓见白。“他爱护青年人的感情,只有接近他的人,才知道他的浓厚。”也体现了张宗祥处理危机,化害为利的卓越才能。
在校长负责制的时代,学校办得好坏,校长是否得人非常关键,张宗祥也十分重视这件事。他派的人选,皆为德行高尚、思想先进、学问渊博之士。当他们受到不恰当的打击时,他给予全力的支持。如沈肃文本是张宗祥在高等学堂的学生,后被先生聘为五中校长。1923年暑假后,他来杭述职。张宗祥向他出示半年来地方上攻击他的信件、公文,达四寸余厚,并勉励他说:“弟无气馁志灰。吾使弟知之者,知我不为所动,坚弟心也。”另经子渊(亨颐)是廖仲恺的儿女亲家,老同盟会会员,以前是第一师范的校长,因事去职。张宗祥重新用他为四中校长,省署惴惴不安,而宁波士绅也联名指责,终经张宗祥遍为之解释而相安无事。
至1924年,前后三年,张宗祥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刚直不阿、鞠躬尽瘁,为浙江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纪念。
一、学博品高师德典范
《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曾经是前清举人的张宗祥就是深具“士”性格的一代名师。1951年,张宗祥70岁,在日记中写道:“人为服务群众而来,不是为权利享受而来。学问政治须时时去其陈腐发其精义,方能有益于世有益于己,此我七十年来处世将躬之旨也。元旦记此以贻后人。”体现了张宗祥高尚的师德风范。
张宗祥不满束缚思想、内容陈腐的旧式“书院”教育。在他中举前,就与表兄吴廉臣等,创办开智学堂,并在其中担任国文和地理教师。为此,他辞去了何家学馆的讲职。未几,因办学同人意见不合,辞职家居。1902年乡试之前,曾经在桐乡举行过一次嘉属应试生员的预考(模拟考),先生得第四名。当时桐乡县令方雨亭聘他为桐溪学堂的教师,后又转入嘉兴秀水学堂并兼嘉兴府中学堂教师,教授国文、历史和地理,而以地理为主。一代学人钱宝琮当时(1903年2月)正好考入嘉兴府公立秀水县学堂,翌年夏天,张宗祥来秀水学堂任教。钱宝琮成为其弟子,非常崇拜恩师,认为先生“中国旧学知识极丰富,故常去请教”。据其回忆:“嘉兴官立学校,以我秀水县学堂创立最早。学科美备,风气蔚然,为诸校冠。甲辰(1904)夏,先生应聘来校,为舆地教习。时无教科用书,乃参考史部要籍及近人新著,自编舆地讲义:网罗丰富,理解精辟,同学咸感兴趣。讲义涉及边防问题,辄有伟论,尤能发人深省。”并且在嘉兴府中学堂教地理时,张宗祥(一个从事旧学的年轻举人)自己还亲手绘制地图,这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实是一个奇迹(当时连教材也是自编的),可见张宗祥学识渊博,非千日之功则难以企及。
张宗祥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授业,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德行化育学子。据曾任孙中山保健医生的上海名医金诵盘回忆:“……诵才十一龄,从学地理茫无所知,试必背榜(最后一名):且顽皮为全校冠,兼负饕餮之名。每饭设肉六方,同桌六人我必占先,尽罄其肉,同桌同学咸苦不得沾唇,纷面冷师诉。师引以为异,追询究竟……冷师大噱,不我责也。”
“……诵尝因顽皮过甚,屡犯校规,于一学期内记大过五次、小过卅七次,论理早该斥革。然终获冷师之缓颊而免。诵因是心折。尝念真能师我者,其准冷师。我冷师真我师也!后两年,秀水改组停办:最后一届之结业考试,诵虽依然背榜,但赫赫一时之中学文凭,却亦照常到手……遂叩辞我师,藉背榜之凭,赴沪考入‘同济’习医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张宗祥接受浙江高等学堂的聘请任教员,开始了其大学教授的生涯。浙江高等学堂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开办于1897年,1901年改称求是大学堂.1903年定名为浙江高等学堂。它几乎是全国最早的高校之_,当时不要说清华尚未成立,就是由同文馆改过来的京师大学堂也要比它办得迟。张宗祥在浙江高等学堂的教授情况,一直深深留存在诸多学生的脑海中。据学生唐世维回忆说:“我正在一面欣赏,一面想象的时候,有一位中等身材,精神饱满,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左右,风度翩翩的少年,走进教室里来。一望而知,是一个绝顶聪明、倜傥不群的人。他手里没有拿一本书,亦没有拿一张纸,仅仅拿了两支粉笔。上了讲台之后,就是他的几旬很客气的自我介绍的话,随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弯弯曲曲的画着,不到五分钟,一幅亚洲地图就宛然呈现到我们眼帘前了。山川形势、风物人情,他口里很有系统地滔滔不绝的讲,手却不停地在黑板上东指西点的画……他是海宁一位饱学多才的名士,诗词、古文、金石书画,没有一样不好。我们的学校浙江高等学校,经过许多周折,才把他聘请到杭州来的。”
张宗祥坚持思想自由,他在兼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期间,与同事一起为师生主持正义,发起了驱逐当时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思想极端保守的封建卫道士夏震武的运动。夏震武监督是在1909年冬,沈钧儒(衡山)监督辞职后,由浙江巡抚增韫任命的。夏震武反对改良、反对革命,对学界风潮采取“教员反抗则辞教员,学生反抗则黜学生”的政策。于1909年12月22日到堂,对全体师生训话说:“神州危矣!立宪哄于延,革命哗于野叶,邪说滔天,正学扫地,髡首易服,将有普天为夷之瞑。”这些反动言论激发了进步教师们的强烈反感,遂引发了这次运动,因夏震武顽固不化,师生们称其为“木瓜”,这次运动就称为“木瓜之役”。张宗祥对“木瓜之役”有一个详细的回忆:“……现在我来谈一谈两级师范学堂‘木瓜之役’。夏震武是自以为理学大儒,一生以尊经、尊王为主的人物。我们在前清末年的教书匠,除了一班‘禄蠹’之外,没有一个不提起皇帝就头痛,提起政府就眼乌的。而且师道自尊的架子也很不小。历来新监督到任(当时名校长为监督),先要拜见各位教师,教师眼中看监督就有点等于是一般官僚,倘然谈话不投机,或者有点外行,就有点爱理不理,尖刻一些的简直要挖苦几句了。夏监督到校之后,教务长许季茀就拿了一张教师名单去和他接洽,他就很不客气地说另有指示,季茆只好退出。接着就一张手谕下来。内开:一、定某日在礼堂与各教师相见:二、必须各穿按品礼服等。这一来可就放了大炮,而且炮也炸咧!第一,要教师在礼堂见监督而要穿礼服,这就等于下属见上司的‘庭参’:第二,袍褂、大帽,不但有的人很少,就有,也不愿意穿这种服饰(内中张燮和、夏丐尊二人还有一条假辫子,季茀和鲁迅连假辫子也没有)。因此,以季茆为首认为监督对教师不礼貌,全体教师罢课,向提学使提出辞呈。其所以要向提学使辞职而不向夏某辞职,是因为他藐视我们,我们也不理他。全校学生无课可上,集合起来向提学使请求设法上课。夏监督方面当然也有几位随着进校的人和几个同乡的学生,为之出力奔走,想分散教师的团结,自然有几个和平的,表示只要大家上课他也没有意见。碰到鲁迅和我,就不客气来一顿‘冷嘲热讽’。因之对方就用梁山泊上的混名编排了三个人:许季茆是‘白衣秀士’、周豫才是‘拼命三郎’、张冷僧是‘霹雳火’,还有一名‘神机军师’像是说许缄甫的。相持—二星期,政府邀请杭州耆绅陆春江之类,到校挽留诸教师。教师听了一翻‘冠冕堂皇’的官话之后,大家就拿出聘书向桌上一放说:我们如再就职,人格何在?即上堂亦难为学生表率,正愁无处辞职,今官厅耆老均在,请即从此告别。大家就起身出屋。学生等知己无望,更连日向官厅请愿要求早日复课。又数日,忽然发出通告提前放寒假(其时距寒假尚有月余)。于是省城各学校教师联名呈请提学使以为不合章则。记得一篇‘四六’,故友张献之主稿的,末二旬说‘方期落笔,而成竹在胸。启意图穷,而匕首忽见’。夏氏至此万不能留,乃辞职离校,官厅以高等学堂监督孙智敏暂行兼代。是役告竣。同志者二十余人合摄一影而无题名,我乃题之日‘木瓜之役’。盖夏氏木强,鲁迅等呼之日‘木瓜’,因即以此名之。从此凡同在照片上的人,相遇则呼日某‘木瓜’。” 在论及书法教育时,张宗祥云:“要想把字写好,第一要学做人,第二要多读书,第三才是学写字。”可见张宗祥立身之原则及立场。
二、传道解惑诲人不倦
张宗祥在教学过程中,精讲解惑、谆谆善诱、诲人忘倦,一代学人钱宝琮追忆秀水学堂求学的情形时写道:“吾校多良教师,而先生年最少,学最博,奖掖后生亦最亲近。小扣大鸣,诲人忘倦,盖未有如先生者。每于晚膳后,约同学四五辈,趋先生所,问难解惑,以为乐事,获益较教室授课时为多也。先生之室才环堵耳。昼则燕处于是,夜则高卧于是。几案卧榻而外,书笥軿列,几无隙地,而先生坐拥百城,吟啸其间,怡如也。”
由于当时新式学校师资奇缺,张宗祥在高等学堂任教时,还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杭州府中学堂、杭州宗文中学等校兼职教课。据张宗祥自己回忆说:“那时他和鲁迅、许季茀、张燮和、夏丐尊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鲁迅教生理学和化学。我那时教地理,住在高等学堂里面。教课很忙,一星期多至32小时的课。有几个月,甚至于星期日,还要到师范传习所之类的地方去上两三个钟头……”由此可见,张宗祥当时的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张宗祥却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尚的师德和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学生林彬回忆说:“余从先生游浙江高等学堂始。当时风气颇不注重国文,然以先生讲授亦能引起学生兴趣,所选古文、诗词,大抵理论与格调并重。每授一篇,先自朗读,声若金石,顿挫抑扬,娱悦心耳,听去易于记诵。命题作文不多改削,惟加圈点,附以简要之评语,而启发之微旨即寓于评语圈点之中。非必文有可观,评点则不惜吝,殆即谆谆善诱之—法欤!”
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被称作蒋介石文胆的陈布雷在《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文中也说:“余年十七,始入吾校,从张先生习本国地理。地理故为艰枯难治之学。张先生以俊爽之文字自编为讲义,面目乃迥乎不同。其叙疆域沿革、人物盛衰,则讲历史也;考山川、制度、郡县因废,则讲政治也:言历朝兵争、胜败进退,则讲军事也;究食货、盐铁、产物分布,则讲经济也:又益之以胜迹名贤、著述题咏。俾发思古之幽情,则授文学与音乐也。学生则目追神逐先生之讲论,餍乎其心,有味乎其所学,下课之钟一鸣,乃始收视返听自悟其为讲地理焉!”
除了课堂上讲课以外,张宗祥与学生在课余相处,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们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给学生们留F深刻的印象。陈布雷还回忆说:“课罢先生,问业请益”.常进诸弟子,而询其所业,询其家世,询其好尚;又教之以学问,教之德行,乃至教之以游艺。小叩大叩,靡不应之以当。吾校教务处白屋五楹,不施髹漆。先生与嘉兴丁先生、吴兴沈先生及吾同邑魏先生,各居其楼之一室。此数室者,吾同学皆视之乐园,而先生之室尤为诸同学朝觐会同所必至;恒留连直至午夜而先生不以为扰。”
张宗祥更是书坛伯乐,无私提携新人。如解放后,浙江图书馆有一次在举行一个隆重的庆典时,已逾八十高龄的老馆长张宗祥也亲自来到馆里。他一进图书馆,就被墙上贴的一些标诋“守则”吸引住了o他边走边看,在一幅字迹挺拔俊秀的“阅览规则”前停下了脚步,问身旁陪同的人:“这些字是谁写的?我要见见……”还说“这字路子很正,说明写字的人有学问”,似乎忘记了今天来到这里,是另外有着重要的任务。随行人员感到不解,但又不好拂逆老馆长的坚定主意,当F把他引进一间偏屋,见到了衣冠不整、面容瞧悴的姜东舒(当时姜东舒被打成“右派”,遭人歧视)。通过相互交谈,张宗祥对姜东舒的品学和书艺大为赞赏,认为这是可以培育造就的人才,也不顾旁人奇怪的眼色,主动告诉姜东舒:“你有空可以经常到我家来谈谈。”破例把他收为弟子。以后姜东舒每次从张宗祥那里回来,笔记本上总是记满了先生的谆谆教导,时时学习,对照自己,加深领会。经过张宗祥这位“伯乐”的悉心指点,姜东舒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名家,被日本已故书坛魁首青山杉雨先生誉为“中国当代楷书之王”。
三、刚直不阿鞠躬尽瘁
1922年,张宗祥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接任后,就发现浙江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与某镇守使交往,又有鸦片烟瘾,遂将其免职。其人煽动学生罢课,镇守使某也来杭州,欲为其出头。张宗祥听说后道:“张某刚直,且嫉鸦片出天性,子可休矣!”结果,其人知难而退。在用人和考场上,张宗祥杜绝人情请托,坚持公平竞争。教育界本是知识阶层,但不同地方、不同党派和不同学校出身者之间,成见很深。先生来后,竭尽全力消除期间的隔阂。其中,一省议员约四人来找张宗祥,硬要保—人为中学校长。张宗祥说:“予亦浙人,今日任厅长,他时或亦任议席,只须问何人能任此事,何必劳诸君?”五人语塞而去。在考选清华学生日寸,说人情的信件和电报,积之数寸。主考者向张宗祥请示,如何录取?张宗祥答复:“我考儿子,不考老子。君等阅卷,公正谨慎可矣。”
1923年3月l0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发生了特大毒案。是日晚饭后,“一师”全校很多学生肠胃均感不适,呕吐者狼藉。该校校长何炳松心急如焚,冒雨至先生的寓所报告。张宗祥旋即随何校长赶赴学校着手处理善后。他见礼堂中枕藉者已达200多人,而现场诊治仅一两个医生,遂含泪急命在杭的医专校长、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全体出动,迅速赶至“一师”,帮助诊治与护理中毒人员。又急电上海,邀请德国、日本诸名医赴杭施救。第二天,医专教师验明“一师”学生均为砒霜中毒。绝大多数中毒师生员工获救,20余人不幸死亡。在追悼会上,张宗祥声泪俱下,严厉痛斥金钱之万恶。原来此特大惨案,实由“一师”经营人员贪污所引起。会上,张宗祥还拿出自己的一支钢笔作为“奖品”赠送给为此次惨案抢救出力的一名学生。这场混乱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后,始行复课。事后“一师”编辑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毒案纪实》一书,由胡适写“感言”,由何炳松、胡涵真、俞平伯等任编辑。据当日目睹者著文,张宗祥为“一师”毒案昼夜不眠,双鬓见白。“他爱护青年人的感情,只有接近他的人,才知道他的浓厚。”也体现了张宗祥处理危机,化害为利的卓越才能。
在校长负责制的时代,学校办得好坏,校长是否得人非常关键,张宗祥也十分重视这件事。他派的人选,皆为德行高尚、思想先进、学问渊博之士。当他们受到不恰当的打击时,他给予全力的支持。如沈肃文本是张宗祥在高等学堂的学生,后被先生聘为五中校长。1923年暑假后,他来杭述职。张宗祥向他出示半年来地方上攻击他的信件、公文,达四寸余厚,并勉励他说:“弟无气馁志灰。吾使弟知之者,知我不为所动,坚弟心也。”另经子渊(亨颐)是廖仲恺的儿女亲家,老同盟会会员,以前是第一师范的校长,因事去职。张宗祥重新用他为四中校长,省署惴惴不安,而宁波士绅也联名指责,终经张宗祥遍为之解释而相安无事。
至1924年,前后三年,张宗祥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刚直不阿、鞠躬尽瘁,为浙江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