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的中医药文化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转星移,阴阳交替。刚刚在一家电视台讲过“火烤三伏,护头护肚”的故事,又接到另一家电视台要诠释“秋蝉鸣,懒妇惊”谚语的邀请。随着传统文化热的不断升温,民众对与自身健康密切关联的医药卫生谚语也越发关注。与医药卫生相关的谚语,蕴含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值得引起重视。
  我国谚语的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运用之广泛,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步的。这些谚语,像满天星斗,难以计数,仅见于清代《古谣谚》的已近3000条;而在清以后形成和整理出的新谚语,恐怕就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了。
  医学谚语,大都具有哲理清晰、医理确实、诗意芬芳的特点,不仅能使人有知识的获取,而且能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寥寥数语就可以把人带入充满乐趣的医药文化境界中去。在表现形式上,谚语的运用,调动了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是谚语中运用得最典型的手法之一:“刀越磨越快,脑越用越灵”,以磨刀的运动喻用脑的学问;“打铁还要亲兄弟,知冷知热是夫妻”,以打铁需要的密切配合,喻夫妻间的和谐关系。艺术的夸张,是谚语中运用得最抢眼的手法之一:“唾沫一口,价值千斗”,把唾液夸大到千斗之价。其他诸如形象的借代、亲切的拟人、鲜明的对比、巧妙的对偶、趣味的回环等手法,都在谚语中被普遍运用。一些本来枯涩难解的问题,立时就被谚语的无限魅力化解了。难怪有人赞誉说:“好的医学谚语是科学的诗、防病的药。”
  事物的两面性规律是无法逾越的,伴随着谚语特殊表达效果而来的,是它的“水分”问题和如何处理好这些水分与医学的关系问题。“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等,强调的都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不能把大蒜、萝卜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石榴止肚痛,简单又易行”“生姜拌蜜,咳嗽可医”,说的是石榴、生姜、蜂蜜作用的一个侧面,既不是腹痛、咳嗽治疗的唯一方法,也不是这些药食兼用之物功能的全部。谚语的泛指性,与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是颇有距离的,不能用纯医学的观点去看待它、理解它、应用它。换句话说,医学谚语不能与医学科学画等号。另外,谚语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大量古代谚语的指向,都是以黄河流域的时序和节令为基点的。譬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了当柴烧”“正月二月三月间,荠菜可以当灵丹”的说法,如放在湖广地区,时段上可能要提早一个月左右;要放在华北地区,可能就得推迟一个月左右;如放在东北地区,可能就更要向后推了。
  谚语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部分谚语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随意流俗、言之失当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在传达着完全错误的信息,如“饭后一支烟,胜似活神仙”“妈妈嘴馋吃兔肉,孩子患病长兔唇”“脚踏一星,能管千兵”等,显然都是受到历史的局限的。对于这样的谚语,一般不要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采用扶正纠偏的原则,取其合理内核,纠正其不科学的因素,运用科学知识,对其加以改造或重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而被继续使用。当然,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进程,也必将创造出新谚语来:“昔日小米养红军,今日小米健身心”“甘蔗甜又甜,清热又消炎”等。
  《古谣谚·序》中说:“欲探风雅之奥者,不妨先向谣谚之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结晶,医学谚语中的大部分内容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莫大的贡献。尽管科学发展到了今天,但大量谚语中所包含的经验对防病治病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可继续被人民大众所采用,充分证明了谚语所特有的人民性、实用性、科学性、延续性和生命力。中医文化的研究工作,应把对医药卫生谚语的挖掘、整理、甄别包含在内,使这些土生土长反映民间医学的谚语,成为医学科学的补充,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药膳一款
  
  枸杞蒸蛋
  好吃营养的枸杞蒸蛋做法简便: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水搅匀、调味后,抓上一小把洗净的枸杞子撒在上面,然后放入锅中蒸熟即可。
  枸杞子能保护心、肝、肾、大脑,可调节神经、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动脉硬化程度、延缓细胞衰老进度,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作用。被称为“法老圣药”、
其他文献
经常有患者和家属这样询问:“我到底应该安装哪一种起搏器?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到底哪种最适合我?是越贵越好吗?”其实,选择起搏器并非越贵越好,而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起搏器。  最常应用的起搏器基本功能类型包括:  1 心室按需型(VVI):为简单的单腔心室起搏方式,经济、可靠,但因不符合心脏搏血生理,可影响部分患者心功能,容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日后发生心房颤动及
赵师傅患有慢性关节疼痛的毛病,尤其是阴雨天,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有时痛得连走路都有些不大利索,虽说吃了医生开的药后可以暂时止痛,但总也断不了根,时常发作。  有一次,一位老病友给他介绍了一个治疗关节痛的中草药“偏方”,特别有效。赵师傅如获至宝。并按病友给的地址邮购药物服用。开始时觉得很有效,一段时间后,感到效果变差了。于是,他又到处寻方找药、照方抓药,就这样长期寻方自煎自服,也不知道服了多少“偏
有一种病,你为它付出了财力、精力,甚至你年轻的容颜,你因此疲惫、邋遢、失业、失恋,你却还是视之为“小病”。这就是过敏性鼻炎,一个困扰了全球接近30%的人的“小病”。  没多少人将过敏性鼻炎视为大病,但其中的痛苦只有当事人清楚。  每天要睡十二三个小时,中午不睡两个小时,整个下午基本就要泡汤,而一天所剩时间,还有不少要用来打喷嚏、擤鼻涕!顶着常年不退的黑眼圈和红鼻子,整天昏昏欲睡,没有一件事能好好做
专家简介  陈灏珠,心脏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为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  最近,友人转述了山东黄老先生遭遇的一件窝心事。听后,我的感想颇多。  年近80的黄老先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在医生的治疗下,病情维持得比较平稳。春天的时候,小区里一位老朋友热心地
正在住院的53岁脑梗死患者林女士在一个星期前突然左侧半身瘫痪,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她右侧颈动脉狭窄已经达到70%以上,一些细小的斑块已经脱落,造成她的瘫痪和失语。  患者家属介绍,在发病前,林女士曾多次提到自己经常在吃饭时候咬到舌头,有时还会突然头晕。大家以为她是因最近工作太忙了,休息不好造成的,也没太注意。直到上周二,她在办公室里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后,才发现其有脑血栓。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
一、米醋能抑制皮肤细菌滋生。    醋不但能改变皮肤的酸碱度,软化皮肤的角质层,还能抑制细菌滋生,使毛孔通畅,减少感染性皮肤病的发生。在洗脸水里加点醋是不错的保健方法。醋的种类以纯天然的米醋为最好,其他食用醋也可以,在一盆洗脸水里滴入7~10滴就可以了。长期使用可增加皮肤细胞的水分,恢复皮肤的光泽和弹性,此外,还能使肌肤更洁净,防止痘痘的生成。    二、绿茶能收敛肌肤、抗辐射。    茶叶中含有
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师傅以往身体健康,并未发生过大的疾病。但最近几个月以来常常感到不明原因的乏力,干活时往往有些力不从心。最近,在一次感冒后,李师傅又出现了胸闷、气急、小腿水肿及头晕等症状,家人急忙送他去了医院。李师傅拍了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心影扩大;又做了心电图,心电图也有明显的异常改变。医生建议李师傅住院治疗。住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并经过多个医生会诊,最终确诊李师傅患了扩张型心肌病,并有心力衰竭发生
每天六个“八”活过八十八  韩振奎    自我保健方法各式各样,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保健方式。现推荐一组适合老年人的保健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每天六个“八”,不妨一试。  睡眠八小时每天睡眠八小时为正常,已为一般人所公认,健康专家认为,人的健康是从充足的睡眠开始的,把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视为健康生活三鼎足,不过,睡眠也要注意质量,健康的睡眠,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上床后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即
凡事皆要把握好度,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矫枉过正”,不能“过度”,否则将贻误治疗。  一忌过度降糖 為快速治好糖尿病,许多人认為应“多服药、多降糖”,“低血糖比高血糖好”。实践证明,低血糖的危害超过高血糖。低血糖轻者表现為心慌、出汗、头晕、瘫软无力,重者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意识障碍、低血糖昏迷,乃至死亡。且长期慢性低血糖,因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智力障碍,甚至诱发老年性痴呆。  二忌过度节食 控制饮
鲜枣:维生素C第一  营养分析:每100克鲜枣中含380毫克的维生素C,可使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同时,鲜枣还可以补血、软化血管,使血压降低。特别提示:有便秘、消化不良、咳嗽和糖尿病的人,最好少食鲜枣。    黑木耳:含铁最多  营养分析:每100克黑木耳中含有0.185克的铁质,是同等重量肉类的10倍。黑木耳具有益智健脑、滋补强壮、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功。    黄豆:植物蛋白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