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问题,是延安文艺整风所欲改善的有实践意义的主要方面之一,也是文艺整风的一个起因。从语言细节入手,考察《讲话》前延安小说的风貌,可以具体、感性地了解“脱离工农兵”“洋八股”这类批评的现实性。最常见的情形是,将缺乏原创性和本土性的翻译化话语,径施于对边区风土人情——主要是农民和多数出身于农民的士兵——的书写,而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这种不协调的状况,突显了文学语言转型的必要,“五四”以来的欧化风格于是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