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江南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的江南,阳光娇媚。行走在街上,太阳暖暖地照在头顶,竟有些晒人的感觉。河边的垂柳轻轻拨弄着柔风。江南的春天山花烂漫,而此时的北国,却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江南,让无数文人骚客魂牵梦绕的江南。著名词人韦庄曾发出感慨:“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此诗意的江南不仅物美、景美、而且人美,难怪词人不想回乡,洛阳才子他乡老啊。
  江南的美,美就美在她的山水。江南的山不似北方的大气磅礴,小巧玲珑的,像江南的人。山上常年绿色盎然,种着茶园和果园。环绕山的四周的是一往情深的水,碧绿的水象玉带缠绕在山间,增添了山的灵性。山青水秀,一点也不过。江南是文人留恋忘返的地方,与文人有种说不清的情结。晏几道词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烟雨中的江南一片迷茫,词人找不到心爱的人,江南的美景反衬了词人心中的伤感。
  江南的美,美在她的诗意。无论你走到何处,都可以看到诗意的画面。江南的田间是秀气的,不似北方的一望无际的大田地,江南地少。江南人在上面精耕细作,象绣花。不寻常的是田地边常配有小小的池塘,池塘里面夏天时常开着一些莲花,红的、白的、粉嘟嘟的,很是好看。不远处桃红柳绿,村庄点缀期间,江南的农村怎么看都是一幅秀丽的风景画。江南到处都是水,水多桥就多。江南的桥风格别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大的还是小的,都有一个好听的诗意名字。什么虹桥,草桥,长桥臥波等等。在桥和水的旁边一定会有什么听雨轩,画船舫等。倘若你登临山上,你会发现亭子、塔、寺庙等门柱子上都镌刻一些诗意的对联。江南无处不在显现着她深深的人文底蕴和浓浓的诗意。
  行走在江南的路上,特别是走在那些古老的村庄中,你会有时光的错觉。倘若天下着小雨,丝丝地润入心田。而此时你看见一个穿白衣裙的姑娘,打着雨伞,袅娜的走在青石白墙的小巷中。你看到她的背影,会有什么感觉呢?据说有个老华侨年轻时候看到这一幕,一直不能忘怀。三十多年后他毅然地决定回国,只为寻找那个故乡的诗意的背影。一个背影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倘若姑娘一回眸呢?那一定是六宫粉黛皆无颜吧。
  正是因为江南地灵人杰,才孕育出众多文人雅士,孕育出像林徽因这样的江南才女,像一颗颗星星,闪耀在文坛。
  江南的美太多,说不完,你最好亲自去看看。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一个暖意浓浓的冬日,我路过小区大门,蓦然瞥见一家新开的饭馆“外婆家私房菜”。“外婆家”,一个亲切而又令人心痛的字眼,一时竟勾起我至今仍未被岁月完全销蚀殆尽的记忆。  外婆家,是母亲曾经的家,虽然她不曾向我过多的述说她年少的那些经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却有温馨的童年。每次陪她一起去外婆家,临走时我总是恋恋不舍的回望外婆家那一排青色的老屋……  “××,過一段时间还来哈。”外婆亲切的呼唤与安慰,外公吧嗒
期刊
大马勺是屯子里摆席掌勺的。小个儿,像个瘦猴儿,离人们心里的厨师,肥头大耳脖颈子流油式的人物偏差太远。  西院王大娘是他一个拐弯儿亲家,见他跳马猴似的忙活,取笑他:“二伏萝卜球蛋蛋,咋没长开呢。”大马勺也不急,干着手里的活儿:“头伏萝卜能长开?撒砖堆上看看。”  “种高粱出谷子,秆儿细呀!”冯小六腻缝儿。  “下差种儿,你咋不说下差种儿了呢。”王大娘拍打着手里的簸箕。  大马勺撩水磨刀,刀锋对着面门
期刊
红尘中有多少诗意,就让我的脑海里泛多少涟漪。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有故事的人,不求日夜相伴,只希望在轮回的四季里有一丝温暖,便是对心灵至高无上的慰藉了。  我却再也无法穿越和她相遇的那段风景,当人生的经历逐渐模糊时,这一段情却依然清晰完美……  八十年代末期,我在轿子雪山旁的雪山乡米咕噜小学教书。学校开设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三个班,四年级以后就要到离我们这个学校近二十公里的中心完小读了。  
期刊
清明节,驾车回乡祭祖。沿着蜿蜒的山路疾驰,车窗外的景色飞也似的向后退去,出了恩格贝,路便直转向西而去。视野便顿时开阔起来,胸怀便也顿时豁然,远处的黄河象玉带般蜿蜒横亘在北边,星星点点的村落,似有绿意的树木跃入眼帘。这就是文明天下的河套平原中南部。  笔直的新修油墨色公路平坦而又让人觉得惬意无比,路俩旁整齐待耕的土地散发着春天特有的泥土清香,高大笔挺的白杨树正抽出嫩嫩的毛毛虫,忙碌的人们在田地里做播
期刊
我父亲是木匠。他不但会造房子,家俱,还会造犁造耙的绝活。父亲造的犁耙很好使,是附近这些村出了名的。  1982年以后田地搞承包责任制落实到户,于是每家每户有了责任田。有田必须有牛,有犁,有耙。一头牛可以一二户,三四户轮流放养共同使用,但犁和耙很少有人共用。有田的人家基本上有犁和耙。那时我父亲造一架犁收15元,一架耙也收15元。我父亲认为造犁耙的生意很好,要我学木匠造犁耙。他横也做,直也做我的思想工
期刊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把头发比作三千烦恼丝,也把种种因缘际会参透地是精准到位,不过是三生三世的因与果,所有繁华苦难,皆是浮影。所有人无非都是来到人世,入了红尘,做了一场烦恼如三千发丝般多、且不断的大梦。  前几日突发奇想的一场剪发烫发的大型革命,让李响在理发店座椅上等待头发成型的过程中,想到了曹雪芹笔下的这三千烦恼丝,虽不能“剪去解千愁”,却也让头发短了感觉头好轻,尽管非常回忆过去的长发时代,说长
期刊
电视连续剧《最美的乡村》是郭靖宇和杨勇继《最美的青春》之后联袂打造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该剧于二〇二〇年六月六日在央视一套黄金强档开播后,博得持续好评。  《最美的乡村》以我国北方承德地区精准扶贫为背景,由宽河县青山镇新上任的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返乡创业大学生石全有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主角,虽然看上去没有关联,却在扶贫攻坚的共同志向里将各自的故事情节慢慢铺展开来。唐天石,
期刊
冬日,柔婉的阳光轻轻拂过高原的沟沟壑壑。一场新雪过后,高原银装素裹,变成了一个晶莹的世界。窗前,一盏淡茶,正散发着暖暖的热气,有温馨的因子正在办公室弥漫。这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卸下一周奔波的劳累,正坐在窗前欣赏着阳光下美丽的雪景。文友袁彩文即将出版他的散文集《故乡的一点绿》,这是对他作品的几次阶段性总结,亦是陕北文学圈的一件喜事。正如出版社给予该书的评价:这是一本全景式展现陕北尤其是生活在陕北之北
期刊
岭岗的夏草,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  母亲的坟墓孤独地躺这片葱绿中,有十八个年头了。  十八年前,我和哥哥从南海殡仪馆把母亲的骨灰护送回到千里之外的广西乡下。乡下的习俗,人在外面去世,骨灰不能再送回家,只能直接送到安葬的地点,葬礼就地进行。  岭岗的草丛边,哥哥小心翼翼地把母亲的骨灰盒放在道
期刊
父亲走了,没有和我们商量,也没有交待什么,更没有告诉我们他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父亲够狠的,像打少时调皮惹事的我们兄姊,只把“年味”留在了老院子里。  一、盼年  家乡的年,是从娘熬腊八粥时的嘴缝里念叨出来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如娘所说,小孩的“年”意从根本上讲是“馋”出来的。因为那年月,只有过年才可以吃上大鱼大肉,也只有过年,自己才有可能像“客”一样,被六八十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