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之一。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的乐园,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主的学习和自主的管理,成为有发展能力的人。
“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从“看”中获得“发现”,从而主动学习知识。美术是一项视觉艺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出示大量作品,包括一些大师的和学生自己创作的,让学生们欣赏。这既能让学生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又能使他们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是直观的形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寻找一种观察和解读世界的开放角度,让他们以独特的思路来描绘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这特有的魅力。让学生“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视觉上对美的感受能力,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直观的示范演示,使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与教育目标中搭上桥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声形并茂,进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对一些感到费解、疑惑的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心理及想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心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多动脑,鼓励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美术课堂上,笔者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能够做到课堂氛围和谐、民主,让学生在广阔的蓝天里自由探究。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也能让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因此,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大家共同参与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进行有高度有深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探究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才能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努力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广大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技能,并引导他们学会从不相关事物中找出相关性,或者从相关事物中找出差异性。例如:在美术技法的运用上设问,在教学内容中关键的地方设问,在讨论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丰富智力与思想教育的知识处设问等。只要对学生的提问及解决思路持有正面的态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愉悦感,就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发他们求知、探究、欣赏以及创作的欲望来。
“画”:培养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美术课探究结果的表达多以作品展示为主,学生的思维不仅通过语言来表达,还通过动手操作的作品来表现。学生自己动手画的过程中,其实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包括欣赏课都尽量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所以,探究性学习所达到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又动手又动脑,学生能养成更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亲眼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大脑和手都动起来。
《美术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开放、自主、体验为主要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状态;它是一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进行自主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探究性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使之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灵活又扎实的知识结构。
“评”:提高表达分析能力
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去分析和评价一幅作品,并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美术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能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还不够大胆、不擅长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的学生,美术教师也要耐心地启发他们,给学生渗透正确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让他们的情感与认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王元小学)
“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从“看”中获得“发现”,从而主动学习知识。美术是一项视觉艺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出示大量作品,包括一些大师的和学生自己创作的,让学生们欣赏。这既能让学生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又能使他们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是直观的形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寻找一种观察和解读世界的开放角度,让他们以独特的思路来描绘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这特有的魅力。让学生“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视觉上对美的感受能力,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直观的示范演示,使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与教育目标中搭上桥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声形并茂,进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对一些感到费解、疑惑的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心理及想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心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多动脑,鼓励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美术课堂上,笔者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能够做到课堂氛围和谐、民主,让学生在广阔的蓝天里自由探究。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也能让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因此,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大家共同参与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进行有高度有深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探究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才能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努力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广大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技能,并引导他们学会从不相关事物中找出相关性,或者从相关事物中找出差异性。例如:在美术技法的运用上设问,在教学内容中关键的地方设问,在讨论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丰富智力与思想教育的知识处设问等。只要对学生的提问及解决思路持有正面的态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愉悦感,就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发他们求知、探究、欣赏以及创作的欲望来。
“画”:培养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美术课探究结果的表达多以作品展示为主,学生的思维不仅通过语言来表达,还通过动手操作的作品来表现。学生自己动手画的过程中,其实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包括欣赏课都尽量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所以,探究性学习所达到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又动手又动脑,学生能养成更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亲眼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大脑和手都动起来。
《美术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开放、自主、体验为主要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状态;它是一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进行自主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探究性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使之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灵活又扎实的知识结构。
“评”:提高表达分析能力
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去分析和评价一幅作品,并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美术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能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还不够大胆、不擅长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的学生,美术教师也要耐心地启发他们,给学生渗透正确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让他们的情感与认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王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