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四个习惯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四个课堂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一、培养学生“听”的好习惯
  学生听老师讲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听老师讲解,养成边听边想的好习惯。
  1. 培养学生有目标地听。要求学生认真听,听什么,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会离开学习目标。
  2. 要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老师在课堂要转变角色,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新的数学教材中通过多媒体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思”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慣,才能将数学知识真正学会;同时也要有不断反思的习惯。
  1. 情境创设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出现平移和旋转物体,摩天輪、电梯等的运动让学生思考怎样的运动为平移和旋转。
  2. 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总有一部分思考问题速度快,爱发言的学生。我觉得不要急于请他们发言,并且适当地制止他们的举手行为,这就是为多数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创造了独立思考的了氛围。
  3. 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深入思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引出问题矛盾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教“小数除法”时,我出示一道应用题:淘气的妈妈要将2.6kg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如果都装在0.4kg瓶里,至少需要准备几个瓶?不少学生很快列出算式然后竖式计算得到:2.6÷0.4﹦6.5(个),有些同学答有6.5个,这时我就问对这个结果你们同意吗?马上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开始思考瓶子到底是多少个的问题,老师可以质疑学生瓶子有半个吗?所以,学生的思考需要老师激励,更需要引领,用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考。
  三、培养学生“做”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
  1. 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习惯。包括:按照要求认真操作的习惯;认真记录的习惯;及时整理的习惯。
  2. 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同桌两个人讨论讨论、或小组内几个人多商量商量、多说一说,同桌两个互相出题考一考等多种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两种甚至更多种不同的意见或观点,都让学生在交流中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不同意见或观点的交换,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
  3. 做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审题,仔细独立地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使用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与数学符号的书写等都要规范。
  四、培养“疑”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首先,教师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恰当的评价,要给与鼓励,特别是对胆小的学生要不断鼓励,树立信心,让他们敢于质疑提问。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上质疑,也可从概念内涵的挖掘及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质疑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应该明确这个道理,总之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要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加以渗透,长期以往的训练积淀而成。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普及、最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身为中学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对联这种传统文学样式的教学,是责无旁贷的。   一、 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愿意学习对联知识,就必须从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开始。古代儿童进私塾学习,首先从“对对子”开始,循序渐进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据分析观念,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数据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一种习惯,转变成为一种观念,最后上升为人的素养之一,这就需要让学生去经历过程,积累经验。这里的“经历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的“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为此,我们选
期刊
IntroductionTrichloroethyleneisaveryeffectivesolventtoremoveoilfromsiliconandothermaterialsusedinsemiconductorindustry.TheC2HC...
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道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
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总要求是: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将“口语交际”列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之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呢?  一、充分准备,创设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的情景  口语交际课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
传承和弘扬汉字书写文化,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阵地,推广汉字的规范书写,强化学生写字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书写文化
一、问题提出  在学生群调查,不乏表示品德学科或不重要、或枯燥而厌学,分析成因:教师观念未得到改变,仍注重应试教育,关注学科考核,造成错误的导向;编制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影响,品德课大都由语文老师兼任,无疑让语文教师觉得备课量大、任务重,未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品德学科的动力。因此,在减轻品德课教师的负担并提高课堂的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小学品德和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品德课的优化,将是我们思考。正如崔峦老师
水泥搅拌桩是用专用机械将局部范围(只设计处理深度和桩径范围)内的软土桩体用水泥作为加固材料进行改良、加固形成的桩体。其作用是水泥桩与其桩间软土形成复合地基.利用水泥桩
概述暴露在恶劣环境中的桥梁,钢筋锈蚀是引起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来取代钢筋就会大大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延长钢筋混凝土梁的使用寿命。目前,北美、日
“一切以数据说话“是工程质量检查与评定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这既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数据来源于试验检测工作。因此.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