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 堂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是由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学科教学内容的因素组成的,而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这个时空中的生命体,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命主体因素,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而留给教师们思考的就是如何实现有效的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得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特别是对一节课中知识点的探究,教师就要明确落实教学目标,就要把握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学生学起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还会生成什么?这些,教师都必须了然于胸,做到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切不可以操之过急。
  如听了两位教师上的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的公开课(那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发现的),两位教师均设计了由旧知识“一位数乘两位数”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习内容。教师先出示“24×2”这样一个算式,让学生笔算并说出竖式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着用教学情境引出算式24乘以12,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的顺序,这时学生茫然了,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接着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利用口算的算理24乘以10等于240,24乘以2等于48,240加上48等于288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笔算。口算是竖式计算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进行竖式计算了。
  课堂语言的高效运用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和启发,做到语言简洁、精炼。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语言严密连贯,畅通自如,那么课堂各个环节就会衔接有序,学生的思维脉络也会浑然一体;如果语言简练明了,那么你的课堂就会紧凑,学生就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语言严密、富有逻辑,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探究、有效学习的氛围,师生就会遥相呼应,形成学习的共同体,紧密协作。反之,如果教师讲的含糊其辞,学生听不明白,这项活动没完成,就去做另一项工作。学生不仅跟不上,很茫然,老师也觉得挺忙活,最终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连知识点的边还未触及,时间效率大打折扣,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说,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应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一节课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师上课,如果不是自己班的学生,首先就应该给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明确职责;如果是自己班的学生,那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以便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小组的有效学习。如听了两位教师做的《笔算乘法》的公开课中,当教师让学生说说“24×12”应该怎样用竖式计算时,下达了这样的口令:先自主想一想,想好后小组交流。这样的引导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自主和探究的时间;二是学生不知道几个人为一组,怎么交流讨论,学生不知所措,教师更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这两位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事先将学生分好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因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说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来形成的。当下,我们的数学课上,如果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他会马上给解决,而且方法很多。但是,如果问学生他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说解决过程,有些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哑口无言,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学生“说”的训练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让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而形成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思维的习惯。
  如三年级笔算乘法一课,当教师让学生说说“24×12”竖式计算的过程时,有学生说:用2乘以4得8,再用2乘以2得4。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你说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表示出来?可不可以用上‘分别’这个词?”当学生说“用2分别乘以24中的每一位”时,教师再引导“得到的结果你能不能表示在哪个数位上”,这样学生就会说一句完整的话“用2分别乘以24中的每一位,所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上”,用这样的方法,以此类推的引导,学生的语言慢慢的就会更具有逻辑性、科学性和嚴密性。积累起来,语言逻辑层次就会逐渐形成,数学学习思想也会得到发展,数学素养也会慢慢地增强。因此,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去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在个人汇报时必须指导学生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做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强化、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日常教学时,对于概念、法则、规律等知识,对于重点的知识点,必须让更多的学生去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算理,掌握算法,还可以在巩固训练中,提升对所学知识再认识,达到应用的目的。
  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愿望。当前,我们的课堂还缺少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的境况,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时空,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平台,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教师一个人台上表演的情形,依然是“灌输式”“填鸭式”。要知道: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时就能形成的,他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有序训练,慢慢的历练才能积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引领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上泛泛地、津津乐道地讲,不厌其烦地说,已经是当今课堂的教学之大忌了。
  强化师生角色的转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时,必须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得“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无论是结论的探究,还是规律的把握;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技能的形成,都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体验去完成。教师应对学生只做引导,为学生营造实践体验氛围,时时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做,教师才会教到位、学生才会学得真实有效,使教与学得到完美的统一。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是值得教师们探究的艺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教师的一生,只有坚持不懈的追求,只有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课堂教学才能实现高效、优质,数学学习才会更真实。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乡总校)
其他文献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以“四基”为目标做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了解学情,要从单纯考察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基础起,更深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设计更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总是先要确立教学的目标。首先,要改变以往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思维习惯,厘清所要帮助学生积累的活动经验目标,以此对照去考
古诗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文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这似乎已成为古诗文教学的万能钥匙。由此,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文大餐,被教师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学生只能机械“翻译”,苦苦背诵。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缺乏对古诗文语言文字的拍案
小学到初中,标志着学生跨入新的学习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更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中应把中小学数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对于初步接触英语的小学生,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讲英语,如何保持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又能很好地完成枯燥的词汇教学以及更深度的小语篇教学呢?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笔者分析了起始英语如何由词汇教学过渡到小语篇教学的过程。  充分利用课堂活动  现在有一些小学英语教师不太愿意教授低年级学生学英语,相对高年级教学来说,起始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比较少的,一堂课的任务也较轻。可经常看到一些老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美国教育心理家罗伯特·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和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媒体又都具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能由其它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在诸多教学媒体中,笔者认为计算机这一媒体的优势最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計算机对文字、图像、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环节组成,而各环节之中又包含了许多细节。通过这些细节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语篇教学的效能。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层次,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尤其应该关注教学行为的细节,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语言的习得。  情景创设——巧用生活释真情  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语
中学美术教育需要输入鲜活内容,以改变传统的沉闷的美术教学。地方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铸造身心健康、进而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使美术课堂活跃起来的载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地区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美术教学应当充分利用所在地的这些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性、时代性、生活性特色的教学内容。目前,我国课程发展方向强调发展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关注
在学校的教育生活中,每一种学习活动都对个体生命具有不容置疑的长远的影响性。美术教育活动进行的是“人”的教育与“美”的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美术学科教育,以
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习任何知识,首先应该对这件事、这门学科有足够的兴趣,然后才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也是一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地乐于学习,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样,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所教知识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多媒体教
幸福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一般来说,有许多愉快情感体验的人,更有可能感觉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渴望过上幸福生活,拥有幸福人生。美国教育家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把“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只有通过幸福教育才能为学生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所。幸福班级的建设对于实现幸福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