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方法在使用Marmarou法创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脑组织,采用Griess反应法观测NO在外伤后脑组织内表达的时程变化,并采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氨基胍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结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NO水平即刻升高(P<0.01),于伤后1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4,48 h和7 d再次升高,与12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伤对照组神经轴索断裂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高于氨基胍实验组(P<0.05). 结论 (1)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NO表达水平出现两个高峰,中晚期(24,48 h和7 d)NO出现二次升高.(2)NO可能参与了脑损伤后轴索损伤的继发过程;(3)氨基胍对外伤后神经轴索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培养广大员工良好的节能减排意识,强化措施落实,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增加效益。方法从细节入手,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合。结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结论改变医院粗放型的管理局面,并使我院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关键词】节能减排;多措并举;细节入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
目的研究加味桃红四物汤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MC)可溶性总蛋白以及酪氨酸酶(Tyr)基因和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c-kit)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加味桃红四物
目的探讨在临床使用创新的导引式气管穿刺组套行穿刺法气管套管放置术的情况.方法将63例需作气管套管放置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放置气管套管;观察
运用3种不同的方法所建立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其回归预测值的准确度均达到了99 26%以上,其回归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方差分析检验均呈无差异性,P>0 50水平。说明3种不同的方法
目的 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地区中山试点血吸虫病发病进行预测 ,并为国家卫生机构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GM(1,1)模型对中山试点血吸虫病患病率建模并进行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兔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方法 72只创伤性休克模型兔分为6组,林格氏液组按失血量2倍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其他各组按6 ml/kg分别输入右旋糖酐40、706代血浆、7.5%氯化钠和20%白蛋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1b、sICAM-1表达值.结果各实验组休克1 h CD11b及
目的通过分析定性、定量MR特征鉴别良、恶性乳腺病灶.方法对46例患者的病灶定性、定量MR特征及BI-RADS分类积分与组织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定性特征中的形状、边缘类型、T
目的 探讨两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检测感染性角膜炎和眼内炎病原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采集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51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或泪液和16例眼内炎的玻璃体液,先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检测病原体是细菌、真菌还是单纯疱疹病毒, 然后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检测病原体细菌或真菌的种类.比较PCR与微生物培养所需的时间和阳性率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
目的 初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系-B3(LEC-B3)内Ca2+转导的途径.方法人LEC-B3传代培养,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于解冻后的第三代细胞中分别加入10 μg/L bFGF、10 mmol/L咖啡因、10 mmol/L兰尼碱、50 mmol/L普鲁卡因及0.5 mmol/L金雀异黄素,通过观测细胞内相对荧光强度实时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变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同种异体人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的细胞相容性,为寻找理想的真皮代替品提供依据.方法:用高渗盐除去人皮肤的表皮细胞层,经戊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