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创新 教育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要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而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现结合本人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语文教法却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却显得苍白无力,教师的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所以说,现在的语文老师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变教学观念,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并且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一)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求异。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
(二)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三)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作文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可一周改一篇为两周改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3.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办小手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一方面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自己这些创新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好的展示出来。以前,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紧接着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创新 教育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要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而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现结合本人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语文教法却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却显得苍白无力,教师的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所以说,现在的语文老师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变教学观念,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并且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一)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求异。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
(二)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三)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作文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可一周改一篇为两周改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3.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办小手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一方面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自己这些创新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好的展示出来。以前,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紧接着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