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射频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 方法:应用射频治疗仪治疗20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病情Ⅱ~Ⅳ级,治疗能量20~330J,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每次治疗前观察记录临床反应并拍攝皮损照片。结果:20例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总有效率80%,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非侵入性射频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用于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射频;寻常性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11-1563-02
  
  Treatment of face acne vulgaris with 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CHEN Yan1,ZHAO Xiao-zhong2,LI Da-tie1
  (1.The Aesthetic Hospital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003,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Laser Center,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result of using radiofrequency for treating face acne vulgaris.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face acne vulgaris of degree 2 to 4 were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t 20~330J,twice weekly for 4 weeks. Clinical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and photographed before once treatment.ResultsIt was shown that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No side effect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treatment for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vulgaris.
  Key words: radiofrequency;acne vulgaris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属皮肤科常见病,约85%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1]。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及局部外用药物,由于药物的短期及长期副作用,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因此期待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4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射频技术(RadioFrequency,RF)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设备
  
  1.1一般资料:本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20例,入选对象面部皮损以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为主,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7~31岁。按照寻常性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2],本组痤疮患者Ⅱ级(中度)6例,Ⅲ级(中度)12例,Ⅳ级(重度)2例。入选对象近2周来均未内服或外用过抗生素、维A酸等药物。
  1.2病例排除标准:皮肤恶性肿瘤或癌前期病变;妊娠期妇女;癫痫和精神病患者;糖尿病、心脏病或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患者;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对冷热刺激反应过敏者。
  1.3采用仪器及参数:GP699A射频治疗仪(深圳市金威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产品RF频率(1.15±0.02)MHz,探头为间断性工作模式,探头温度≤10℃(制冷开启状态下),电热输出能量范围为10~500J,通过更换治疗头及加减能量控制作用能量大小及能量密度,根据患者及治疗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参数。
  
  2治疗方法
  
  2.1治疗前准备:告知患者治疗反应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每次治疗前清洁面部皮肤并拍照存档。
  2.2操作方法:将回流电极片固定于患者上臂,冷凝胶均匀涂布患者面部。首先用中探头紧贴皮肤进行全面部(眼睑区除外)操作,能量范围为80~330J,再以小探头对炎性皮损进行点状操作,能量范围20~50J,能量选择以患者自觉治疗部位温热、有轻微刺痛为宜。重复操作3~4次后,以治疗部位皮肤潮红或轻微红斑为治疗终点。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共8次。
  
  3疗效判定标准
  
  3.1客观评价:每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天客观记录面部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总数,以治疗前、后炎性皮损减少率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痊愈:皮损减少率≥90%;显效:皮损减少率60%~89%;有效:皮损减少率30%~59%;无效:皮损减少率≤30%或有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3.2主观评价: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4结果
  
  4.1治疗结果:见表1。20例患者射频治疗8次后,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35%和45%,有效率达80%,且疗效与治疗次数有相关性。疗程结束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10例患者(占50%)很满意,7 例患者(占35%)较满意,2例患者(占10%)认为一般,1例患者(占5%)不满意。典型病例见图1~4。
  


  4.2不良反应:20例患者均坚持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仅感到温热或轻微刺痛,皮肤可见潮红或轻微红斑,治疗结束后24h内红斑即可自行消失,未出现皮肤灼伤、瘙痒,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5讨论
  
  射频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的电磁波,频率为300KHz~300GHz,医用在0.5~8MHz。1996年,Thermage公司创新研发出专利性的ThermaCool射频技术,2002年11月,美国FDA批准ThermaCool射频技术在美容医学领域应用。当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组织的电阻抗,会在局部产生大量的热能,热能作用于真皮深层组织,刺激胶原纤维即刻收缩并使纤维细胞产生新的胶原纤维[3],因此目前多用于除皱紧肤治疗,且被认为安全、有效[4-5]。
  痤疮的病因与皮脂腺分泌旺盛及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有关[2],RF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Prieto VG等[6]采用RF与脉冲光结合的设备Aurora AC治疗了25例面部中度痤疮患者并进行了组织学分析,观察到毛囊周围炎的发生率由治疗前的58%下降到33%,皮脂腺面积由0.092mm2减小到0.07mm2,因此认为临床症状改善可能与在热能作用下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有关。
  目前,单独采用RF治疗痤疮的报道尚不多,Ruiz-Esparza等[7]采用非侵入性射频深层加热治疗22例中重度活动性寻常性痤疮患者,结果82%(18例)效果明显。本组20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Ⅱ~Ⅳ级)采用射频治疗,同样取得了满意的疗效,8次治疗后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80%。另外,有11例(占55%)患者自觉治疗后面部皮肤有美白的效果,对比照片也能得到证实,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真皮层胶原蛋白分泌增多使皮肤质地得到改善,在热能作用下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了痤疮红斑、色素沉着斑片的淡化,因此外观上肤色更亮白、均一。
  治疗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射频电流穿透组织较深且无选择性,严禁在喉头、眼球、上眼睑等部位操作,在眼角、額头、嘴角、颧骨、颈部等皮肤较薄及血管分布区域需谨慎操作。仪器治疗头局部设有持续冷却装置,使真皮层加热的同时表皮受到一定的保护,但若能量过高,仍存在烫伤的风险,能量选择应从低能量开始调整至患者自觉有温热、轻微刺痛为适宜。本组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无皮肤烫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无需休息、不影响正常工作及学习,提示射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射频作为一种新的痤疮治疗方法,尚需更多的临床病例观察及远期疗效的评价,并应借助实验室手段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hardwaj SS,RohrerTE,Amdt K.Laser and light therapy for acne vulgaris[J].Semin Cutan Med Surg,2005,24:107-112.
  [2]刘根起,陈树民.痤疮严重度分级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29(6):361-363.
  [3]Zelickson BD, Kist D, Bernstein E, et al. 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radiofrequency-based nonablative dermal remodeling device: a pilot study[J]. Arch Dermatol,2004,140(2):204-209.
  [4]Friedman DJ,Gilead LT.The use of hybrid radiofrequency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ytides and lax skin[J].Dermatol Surg,2007,33(5):543-551.
  [5]Gold MH,Goldman MP,Rao J,et al.Treatment of wrinkles and elastosis using vacuum-assisted bipolar radiofrequency heating of the dermis[J].Dermatol Surg,2007,33(3):300-309.
  [6] Prieto VG,Zhang PS,Sadick NS.Evaluation of pulsed light and radiofrequency combin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with histologic analysis of facial skin biopsies[J].J Cosmet Laser Ther,2005,7(2):63-68.
  [7]Ruiz-Esparza J,Gomez JB.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for active acne vulgaris: the use of deep dermal heat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active acne vulgaris (thermotherapy): a report of 22 patients[J].Dermatol Surg,2003,29(4):333-339.
  
  [收稿日期]2007-08-10[修回日期]2007-11-12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受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ISCD)的委托,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美容皮肤科学术大会”于10月20—23日在北
第九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于2007年9月33日至26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
上颌尖牙阻生是除下颌第三磨牙外最常见的阻生齿,发病率为0.92%~3%。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其中8%双侧阻生,腭侧、唇侧尖牙阻生之比为3:1,但亚洲人以唇侧阻生多见。尖牙阻生可以导致许多不
黑素细胞肿瘤可由表皮黑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素细胞组成。黑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在特定的发育阶段,黑素细胞干细胞从神经嵴出发,沿着不同的路线,至皮肤、毛囊、眼、耳蜗、软脑膜定居,形成黑素细胞、毛囊黑素细胞及脉络膜细胞等。一般来说,黑素细胞在胚胎的4~6周开始向表皮移动并于第7周开始进入表皮。在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的过程中,由于偶然的因素,可造成黑素细胞的局部集中,即成为包括色素痣等各种黑素细胞肿瘤。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第一、二鳃弓及其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起的外、中耳畸形,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同侧下颌骨和面部软组织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继唇、腭裂之
快速成型技术(RP)是机械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AD/CAM)、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精密伺服驱动、检测技术、激光技术及新型材料科学等高科技技术的集成。由于它明显优于传
氧化锆(ZrO2)陶瓷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工程陶瓷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其应用涉及到功能材料、复合结构材料、国防工业、纺织工业、能源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它属于
[摘要]目的:探讨符合美学要求的晕周三环形切口进行乳房缩小悬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可行性。方法:局麻下沿晕周三环形切口切除乳房松垂皮肤,悬吊乳腺腺体,以荷包收拢方式缩小封闭晕周切口。结果:用本方法治疗松垂巨乳畸形8例,效果良好。双侧切除乳腺组织重量约0.5~0.9kg。乳头上移5~11cm。经3个月至2年随访未见并发症发生,晕周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术式由于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乳房外观满意,瘢痕不明
[摘要]目的:研究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防止复发的措施。方法:利用脂肪负压吸引器,负压控制在0.08~0.1MPa,抽吸治疗28例患者共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抽吸方向尽量和肢体的纵轴平行,避免较多地损伤肢体浅部的皮神经和血管。结果: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术后疗效较佳,上臂中段周径平均减少7cm,上举功能改善;小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9~12cm,大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10~14cm。随
目的:探讨HIF-1α减轻瘢痕内缺氧环境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肉芽.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血管内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