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运算能力培养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培养运算能力。
  一、强化口算,夯实笔算乘法计算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强化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数的运算技巧及能力的掌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计算的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课前,笔者结合学生的口算题卡进行3分钟的口算“开火车”游戏,针对“表内乘法”和“多位数加法”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做既能提升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又为后面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做铺垫。之后,笔者引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口算来解决数学问题。
  师:王老师上半年买了一批书,一套14本,买了2套,王老师买了多少本书?
  生1:一套14本,2套28本。
  师:如果让你画下这28本书,你可以怎么画?
  生2:我画圆圈表示。
  生3:為了方便,我用点子图。
  师:嗯,我也赞同用点子图。王老师下半年又买了10套同样的书,下半年王老师买了多少本书?
  生4:买了140本,14×10=140本。
  师:王老师今年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生5:28 140=168,今年一共买了168本书。
  数学运算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笔者认为,运算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逻辑推理,是学生需要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而是通过点子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数形结合、数学模型思想。
  二、厘清算理,建构笔算乘法思维轨迹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有效训练,促进学生掌握算理与算法。
  师:为了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王老师买了一批书,每套书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大家可以怎么算?
  生1:我认为可以口算。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14×12可以转化为14×4×3,14×4=56,56×3=168,王老师一共买168本书。
  生2:我是这样想的,14×12可以转化为14×2×6,14×2=28,28×6=168。
  生3:我觉得这样计算更准确,14×12可以转化为14×10=140,14×2=28,再把140和28加起来就是168。
  ……
  笔者在随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24×12=?”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将其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将12分成10和2、3×4,或2×6等。这样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有机地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师(出示点子图):为了更直观地表达大家的意见,我们能借点子图解释一下吗?
  生1:先算4套有多少本,这样的3份就再乘3。
  生2:也可以先算两套28本,这样的6份就是28×6。
  生3:先算两套28本,剩下的10套是140本,一共是168本。
  ……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借助点子图,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计算求解,最终解决问题。
  三、优化算法,提高笔算乘法计算效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建构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师:除借助点子图,利用口算解决问题外,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1:我们应该学会笔算,这样可以简化步骤,提高速度。
  师:大家能借助点子图把笔算方法表示出来吗?
  生2:先用2乘14,再用10乘14 ,然后把它们的乘积相加。
  师:在笔算中怎么书写?
  生3:先用2乘14,再用10乘14。
  师:1乘14的积为什么要写在这里?
  生4:1是十位数上的1,买的是10套。
  师:为什么不写140?
  生5:14表达的也是140的意思。
  师:写14怎么样就表达了140的意思呢?
  生6:从数位看,这个14表示14个10。
  师:是的,如下图,只要位置对了,“14”也能表达140的意思,为了简便通常不写“0”。
  笔者在长期的数学运算教学中体会到很多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竖式运算,尤其是本节课中在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时,很容易忘记末尾的0。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用点子图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算理。算理讲清楚了,再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师:观察以上几种算法,你觉得哪一种好?
  生1:我觉得口算好,14先乘4再乘3,方便快速。
  师:请用你的方法计算23×13。
  生2:我觉得可以先算23×10=230,再算23×3=69,最后算230 69=299。
  生3:我发现,他说的口算方法其实跟笔算乘法是一样的。
  笔者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种算法,发现口算的方法不适用所有题型。通过进一步比较,学生悟出口算与笔算方法的共同算理,进而归纳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将横式与竖式对比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开始得到四个积,然后合并为两部分,分别对应竖式中的四个数1、4、2、8(如下图)。
  经过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竖式计算中两个因数的数字为什么要交叉相乘,并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作者单位:鄂州市南塔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杨红樱,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1982年就职于成都某杂志社。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19岁开始童话创作。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杨红樱的作品《女生日记》的章节被选进了中国小学语文试验教材,《男生日记》获2003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并入选“中国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
北京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部课程改革“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特邀主讲专家,受邀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做有关数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报告多场;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中國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中小学教育》
繁华丽都夜苏城,   载歌欢舞迎来往。   游人眷恋忘故情,   灯幻流影醉天堂。
有一只鸟,从空中飞过。须臾,又返回来。但已不是前面的那只鸟了。  这,就是日子。  日子是那只一去不复返的鸟,日子也是那一只只相似的小鸟。惟其一去不返,才让人珍惜。惟其相似,才产生悠闲。  朱自清写一篇《匆勿》,把日子描绘成一个小顽童,我总想,日子哪里会那么匆匆呢?日子是结在园圃中的花苞,似开未开。日子是凝在果实上的露珠,将滑不滑。日子是在云层间穿梭的太阳,欲休未休。日子不急。它不会受到惊吓,也不
2009年,在学校突破瓶颈期时,我们就尝试将学校的具体管理事务归纳为项目,由有兴趣的教师自愿负责。如,学校各学科教室、咖啡吧、书屋、菜园等的设计和管理等日常项目,也有专项应急检查、整理资料、主题活动等临时项目,并逐步发展为个性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研发等专项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由教师们自主承担的个性课程以全校学生“用脚选课”“自主走班”的创新而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让学校从一
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尝试用“三读法”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一课为例,做具体阐释。  一、自读跟读,初品文言语味  小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多于畏难,在翻开文言文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伯牙鼓琴》所讲述的故事,学生在五年级时曾接触过,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学生自读作为读的第一步。  1.不加
80后网络作家排行榜前十名:  第一名 韩寒    推荐理由:2006年韩寒大骂白烨似乎没有减少他作为网络作家第一名的人气,现在身价达到明星程度的他,随便一口唾沫就能吸引许多媒体记者的眼球。在和白烨大战的时候,韩寒之锐气再也无法遮掩,也许他真是敢说实话的作家,至少他不虚伪。代表作品《三重门》,《零下一度》,《长安乱》,典型的萌芽派别推出的主力。现在仍然过着赛车的生活。可以命名为“愤青掌门人”。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在充分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求近似数的方法,感受生活中的數学。  一、课堂写真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某某小学学生大约多少人?(生:约1000人.....)  师:某某小学学生准确人数是1433人,有时根据需要我们会用到1000、1400这些数,它们都是近似数。整数的近似数是怎样得出的呢
光阴荏苒,不觉过了月余,将近端阳的时候。这一日,清晨起来,宝钗便觉有些腹痛的光景,悄悄的告知他母亲。薛姨妈也算着该是分娩之时了,便到上房向王夫人商议,要接个老成妥当收生的姥姥。王夫人低头想了一想,道:“我记得当日养宝玉的时候,那一位收生的姥姥就很妥当,又老成又谙练,可惜他如今死了。后来赵姨娘养环儿,收生的就是马道婆,别说如今他已经死了,就是现在活着,断乎也要不得那个老娼妇。  凤丫头养巧姐儿,我可
俗话说的“人贵直,文贵曲”强调了文章写作重在曲折有致;清代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如果说,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涌,那么行文之妙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姿。本期,我们编选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曲折动人的作文。  《难忘的“第一次”》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要求写清楚“第一次”的经过和从中得到的启示。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