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然而,由于应试的激烈竞争形成的积弊,一些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不仅导致“轻负高质”成为一句空话,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缓并最终根除其不良的学习情绪,是时不我待的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一些探索和尝试,我觉得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兼顾教学质量,做到鱼与熊掌兼得,主要应从提高课堂效率着手。
那么,怎样才是高效率的教学呢?即在掌握等量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最少,即负担最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容量、教学节奏与“轻负担,高质量”的关系
教学中,应正确认识教学容量、教学节奏与 “轻负担,高质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为增加课堂内容,一味增大课堂密度和难度,加快课堂节奏,“轻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了“轻负”,一味缩减课堂内容,或减慢节奏,“高质”就成了一句空话。其实,课堂教学容量大,应理解为学生思维活动内容多,而知识点不一定多;课堂教学节奏快,也应理解为学生思维活跃,而不只是教师的讲课速度快。这样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容量,快节奏”,它与“轻负担,高质量”也是一致的。为处理好教学容量、教学节奏与“轻负担,高质量”的关系 ,我们可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又不会加重学生负担。高三学生正进行紧张的高考专题复习,需要领会理解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为使他们掌握理论,教师需要列举的例题相对较多,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师精心设计板书、例题、练习,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能了解理论,又能得到充分训练。这样,既做到了“大容量,快节奏”,又兼顾了“轻负担,高质量”。
二、应懂得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可沿用孔老夫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即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学习类型和性别等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以个性爱好为例,有些学生十分喜爱课外的东西,例如电影、电视中的惊险故事,却对学科知识没有兴趣,这类学生的个性还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懂得正确引导,因为引导得当远远胜过课堂上教师的苦口婆心。又如,以布置作业为例,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到上课听懂,完成课后练习,布置一般难度的作业即可;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以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各类作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真正的体现“轻负担、高质量”。
三、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朝着“愿学、乐学”的方向发展。比如,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听讲、做笔记、复习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也将终生受益。以预习为例,学生在教师讲课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难点,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课堂笔记水平,扫除听课中的知识障碍。为此,我让学生运用“读、划、写、思、做”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读,初读文章大意。划,划重点、难点。写,写自己的看法、体会。思,思考课文的语句内涵、文章主旨等。做,做课后练习。以复习为例,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复习可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领会、巩固,可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阶段复习。课后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可采用回忆法,让学生尝试不看书回忆课堂内容,这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还可以强化记忆能力,使他们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也可以通过及时整理当天笔记去回顾上课的内容。阶段复习是规定阶段性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温故,从时间上可分为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和期末复习等。阶段复习主要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及时回忆,重现学过的知识,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完整、更系统化。
四、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经过长时间紧张学习后,本来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疲劳。学习疲劳的产生,直接与大脑的内抑制有关。疲劳可分为生理和心理疲劳两大类,是学生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生理疲劳主要是由于身体能量消耗所引起,包括肌肉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动作失调、姿势不正确、感觉迟钝等。而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原因,如工作单调、厌烦、懈怠等所引起,主要表现为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注意力涣散、情绪沮丧、焦虑不安、感到无聊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言而喻,防止疲劳,特别是过度疲劳现象的产生,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因此,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必须力求科学、合理、张弛有度。比如,一天中上午二、三两节课的效率最高,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次之,而上午第四节则效率最低;每节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效率,前半节高后半节低。所以,我们应尽量按照这些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我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就尽量利用每堂课的前半节来讲理论知识、解题方法,后半节课安排学生做练习,巩固理论。上午的课尽量安排讲新课内容,而做练习卷等则尽量安排在下午的课上进行。有时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引入合乎课文内容的优美的背景音乐,或精美的画面,或是对课文的深情朗诵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上课的幽默性,语言的丰富性,更是必不可少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哪怕学生在生理低潮期间,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虚心好学,研究知识系统的规律,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以课堂为主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努力能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教育教学的研究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如一箭中的一般,教学中事半功倍说的就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恰当运用。明白了这层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针对学科教学中的疑难,广博地寻求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经验来求破解之法。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知识的掌握,一般主要凭借“死记”,而词类的变化却永远是“活”的,守“死”待“活”肯定不能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怎么办?于是我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资料中寻找,终于找到了非常可行的方法,这就是“词类活用的定位教法”。这一方法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个“公式”,不仅能将课内的“死词”理解得十分轻松,而且基本上也能掌握浅近的课外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转换,可谓是“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同时,保持一份良好的学习心态。教育学的观点就是这么认为的,“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者以其良好的心理,教育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的过程。”一旦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就能得到保证,“轻负担,高质量”就绝非天方夜谭,素质教育也绝非空话了。
参考文献
[1]王立美,张海军.学生实用学习方法大全(高中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7.
[3]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刘宇帆)
那么,怎样才是高效率的教学呢?即在掌握等量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最少,即负担最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容量、教学节奏与“轻负担,高质量”的关系
教学中,应正确认识教学容量、教学节奏与 “轻负担,高质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为增加课堂内容,一味增大课堂密度和难度,加快课堂节奏,“轻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了“轻负”,一味缩减课堂内容,或减慢节奏,“高质”就成了一句空话。其实,课堂教学容量大,应理解为学生思维活动内容多,而知识点不一定多;课堂教学节奏快,也应理解为学生思维活跃,而不只是教师的讲课速度快。这样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容量,快节奏”,它与“轻负担,高质量”也是一致的。为处理好教学容量、教学节奏与“轻负担,高质量”的关系 ,我们可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又不会加重学生负担。高三学生正进行紧张的高考专题复习,需要领会理解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为使他们掌握理论,教师需要列举的例题相对较多,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师精心设计板书、例题、练习,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能了解理论,又能得到充分训练。这样,既做到了“大容量,快节奏”,又兼顾了“轻负担,高质量”。
二、应懂得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可沿用孔老夫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即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学习类型和性别等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以个性爱好为例,有些学生十分喜爱课外的东西,例如电影、电视中的惊险故事,却对学科知识没有兴趣,这类学生的个性还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懂得正确引导,因为引导得当远远胜过课堂上教师的苦口婆心。又如,以布置作业为例,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到上课听懂,完成课后练习,布置一般难度的作业即可;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以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各类作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真正的体现“轻负担、高质量”。
三、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朝着“愿学、乐学”的方向发展。比如,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听讲、做笔记、复习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也将终生受益。以预习为例,学生在教师讲课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难点,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课堂笔记水平,扫除听课中的知识障碍。为此,我让学生运用“读、划、写、思、做”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读,初读文章大意。划,划重点、难点。写,写自己的看法、体会。思,思考课文的语句内涵、文章主旨等。做,做课后练习。以复习为例,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复习可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领会、巩固,可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阶段复习。课后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可采用回忆法,让学生尝试不看书回忆课堂内容,这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还可以强化记忆能力,使他们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也可以通过及时整理当天笔记去回顾上课的内容。阶段复习是规定阶段性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温故,从时间上可分为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和期末复习等。阶段复习主要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及时回忆,重现学过的知识,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完整、更系统化。
四、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经过长时间紧张学习后,本来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疲劳。学习疲劳的产生,直接与大脑的内抑制有关。疲劳可分为生理和心理疲劳两大类,是学生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生理疲劳主要是由于身体能量消耗所引起,包括肌肉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动作失调、姿势不正确、感觉迟钝等。而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原因,如工作单调、厌烦、懈怠等所引起,主要表现为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注意力涣散、情绪沮丧、焦虑不安、感到无聊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言而喻,防止疲劳,特别是过度疲劳现象的产生,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因此,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必须力求科学、合理、张弛有度。比如,一天中上午二、三两节课的效率最高,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次之,而上午第四节则效率最低;每节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效率,前半节高后半节低。所以,我们应尽量按照这些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我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就尽量利用每堂课的前半节来讲理论知识、解题方法,后半节课安排学生做练习,巩固理论。上午的课尽量安排讲新课内容,而做练习卷等则尽量安排在下午的课上进行。有时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引入合乎课文内容的优美的背景音乐,或精美的画面,或是对课文的深情朗诵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上课的幽默性,语言的丰富性,更是必不可少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哪怕学生在生理低潮期间,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虚心好学,研究知识系统的规律,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以课堂为主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努力能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教育教学的研究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如一箭中的一般,教学中事半功倍说的就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恰当运用。明白了这层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针对学科教学中的疑难,广博地寻求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经验来求破解之法。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知识的掌握,一般主要凭借“死记”,而词类的变化却永远是“活”的,守“死”待“活”肯定不能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怎么办?于是我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资料中寻找,终于找到了非常可行的方法,这就是“词类活用的定位教法”。这一方法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个“公式”,不仅能将课内的“死词”理解得十分轻松,而且基本上也能掌握浅近的课外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转换,可谓是“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同时,保持一份良好的学习心态。教育学的观点就是这么认为的,“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者以其良好的心理,教育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的过程。”一旦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就能得到保证,“轻负担,高质量”就绝非天方夜谭,素质教育也绝非空话了。
参考文献
[1]王立美,张海军.学生实用学习方法大全(高中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7.
[3]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