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了数字化的技术与认知工具支持。学生在安全、便捷、畅通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利用网络获取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开发与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并在获取与应用信息中促进自主学习,提升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一、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
我校在管理系统的有力保障下,通过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研究,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互动的多样化、个性化硬件环境,并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资源,为教与学提供支持,使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
1.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
我校以校园网为纽带,对硬件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以互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核心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体化网络。
教师利用电子阅览室提供的备课资源,在电子备课室与同伴互动共同形成教案。在互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利用课程录像与同伴和专家网上互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互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展互动学习活动,并通过楼道里的电脑与计算机教室提供的实践场所与同伴或教师进行网上交流。
硬件网络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互动学习场所。如我们设计、构建的学生网络学习环境——互动教室,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互动教室由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两部分组成,学生平台又分为学生小组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利用其互动功能,教师既可以统一学生的学习,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学生既可以在此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随时和老师、同伴互动。互动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多重交互的、资源共享的网络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下可实现多种学习情境与功能,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完美结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他们可随时离开合作学习平台到两侧的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提供的信息资源中去探究、发现和体验,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可通过教室中间的合作平台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教师平台可以控制小组合作学习平台,随时展示任意一组的小组学习过程和成果,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组间交流。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化软件平台
软件资源整合以“学生成长乐园”和“教师资源交流平台”为核心,与数字资源平台、学校网站、德育网站相连,“学生成长乐园”栏目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平台,是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园地。它还具有博客的功能,实现了与“家长社区”的连通、互动。
针对网络资源缺乏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现实,为使学生能够快捷地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我们开发、建设了主题知识网站,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以主题的方式上挂在“学生成长乐园”栏目上,为学生的学习打造了丰富的资源库。更为重要的是,主题知识网站由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网站建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主题网站从创建到使用,从初建到完善,每一个过程都是生生、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主题网站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现我校已建设“学科主题知识网站”10余个,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性学习提供支持。
二、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借助网络平台和网上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形成新型教学关系,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之一。
1.课堂教学过程要素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三维教学结构,信息技术的出现也只是参与因素,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中,努力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形成新的“信息源”,从而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即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学生。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基于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的模式,落实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在掌握了搜索、获取、加工、保存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师针对学习内容提供的相关信息,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自己通过网络探索,与学伴共议、协商、整合信息,寻求答案,并能把学习所得在网上与师生交流、反馈。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创设了真情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充足、适合的信息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拓宽了学习的空间,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在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的网络学习情境下,实现了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成为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建构具有学科特性的基本模式,形成自主学习模式群
学校立足于学科特性,在总模式下推出不同学科的整合模式,使学科教学更具生命力,如语文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形成初始识字、再现识字、拓展识字的学习模式。
初始识字,学生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下,有兴趣地识记生字;再现识字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探索识字规律,在课件展示的音、形、意的演变中感受汉字文化,明确字理,学会识字;拓展识字是自主学好字、用好字。信息技术对于汉字音、形、义的直观演示较全面地展现汉字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各学科立足于自身的学科特点,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学习模式群。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运用到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中,它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小学)
编辑 王宇华
一、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
我校在管理系统的有力保障下,通过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研究,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互动的多样化、个性化硬件环境,并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资源,为教与学提供支持,使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
1.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
我校以校园网为纽带,对硬件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以互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核心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体化网络。
教师利用电子阅览室提供的备课资源,在电子备课室与同伴互动共同形成教案。在互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利用课程录像与同伴和专家网上互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互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展互动学习活动,并通过楼道里的电脑与计算机教室提供的实践场所与同伴或教师进行网上交流。
硬件网络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互动学习场所。如我们设计、构建的学生网络学习环境——互动教室,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互动教室由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两部分组成,学生平台又分为学生小组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利用其互动功能,教师既可以统一学生的学习,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学生既可以在此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随时和老师、同伴互动。互动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多重交互的、资源共享的网络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下可实现多种学习情境与功能,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完美结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他们可随时离开合作学习平台到两侧的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提供的信息资源中去探究、发现和体验,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可通过教室中间的合作平台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教师平台可以控制小组合作学习平台,随时展示任意一组的小组学习过程和成果,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组间交流。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化软件平台
软件资源整合以“学生成长乐园”和“教师资源交流平台”为核心,与数字资源平台、学校网站、德育网站相连,“学生成长乐园”栏目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平台,是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园地。它还具有博客的功能,实现了与“家长社区”的连通、互动。
针对网络资源缺乏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现实,为使学生能够快捷地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我们开发、建设了主题知识网站,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以主题的方式上挂在“学生成长乐园”栏目上,为学生的学习打造了丰富的资源库。更为重要的是,主题知识网站由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网站建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主题网站从创建到使用,从初建到完善,每一个过程都是生生、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主题网站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现我校已建设“学科主题知识网站”10余个,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性学习提供支持。
二、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借助网络平台和网上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形成新型教学关系,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之一。
1.课堂教学过程要素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三维教学结构,信息技术的出现也只是参与因素,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中,努力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形成新的“信息源”,从而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三维结构变为四维结构,即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学生。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基于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的模式,落实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在掌握了搜索、获取、加工、保存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师针对学习内容提供的相关信息,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自己通过网络探索,与学伴共议、协商、整合信息,寻求答案,并能把学习所得在网上与师生交流、反馈。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创设了真情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充足、适合的信息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拓宽了学习的空间,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在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的网络学习情境下,实现了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成为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建构具有学科特性的基本模式,形成自主学习模式群
学校立足于学科特性,在总模式下推出不同学科的整合模式,使学科教学更具生命力,如语文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形成初始识字、再现识字、拓展识字的学习模式。
初始识字,学生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下,有兴趣地识记生字;再现识字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探索识字规律,在课件展示的音、形、意的演变中感受汉字文化,明确字理,学会识字;拓展识字是自主学好字、用好字。信息技术对于汉字音、形、义的直观演示较全面地展现汉字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各学科立足于自身的学科特点,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学习模式群。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运用到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中,它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小学)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