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思考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财政扶贫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伴生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的局部措施,没有围绕农村发展这一主线展开,没有兼顾到全局性和长远性。为此,必须在理财观念和工作思路上作相应调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一些积极而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财政措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现阶段财政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这些课题,必须正视当前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运行中的一些现实情况和现实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财政扶贫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伴生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的局部措施,没有围绕农村发展这一主线展开,没有兼顾到全局性和长远性。为此,必须在理财观念和工作思路上作相应调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一些积极而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财政在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导向性不强,难以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对地方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由于政策的导向性不强,少数地方政策实施不够精准,影响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1.政策掌握不透。有的地方乡村干部执行政策不够精准,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群众知晓率不高,理解内容不透,有的地方出现了“应享未享,不享而享”的现象。
  2.政策运用不充分。有的地方落实上级惠农政策缺乏可行的脱贫致富规划和措施,认为只要项目实施和资金用下去就完事了,不讲求社会效益,群众获得感不强。
  3.政策措施“单打独进”。如教育扶贫只是帮扶因教致贫家庭的学费,而没有将教育与就业结合在一起,没有将人力资本积累、产业配置与当地扶贫项目结合在一起,致使扶贫项目常常表现为单打独进,而没有与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
  4.政策措施与贫困户实际能力不适应。扶贫政策出台对贫困地区扶贫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但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要靠”依赖思想严重,像这样的贫困户很难走出贫困线。
  (二)产业发展不稳,难以推动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目前的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产业提质增收、提档升级上缺乏后劲。
  1.发展项目环境较差。农村发展产业缺乏农业技能人才,信息渠道不畅,引进人才比较困难,农村青年农民长期外出务工,长期居住的农村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低,观念更新慢,发展意识薄弱,劳动技能差,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农民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2.发展项目难选定。有的地方农村资源匮乏,扶贫、乡村振兴产业专项单一,特别是有些地方的产业扶贫要求过急,在市场论证上做得不够充分,一窝蜂上一个产业,最后投资遇市场风险,难见投资效益,留下产业扶贫项目的“烂尾楼”。
  3.发展项目难接力。对适宜地方发展的产业,不能因为倡导产业的领导和产业带头人变更而断档,不能换一任领导变更一个产业,这样会造成农村资源浪费。
  4.发展项目难支撑。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由于各户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乡村在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得不到位,造成个别户对扶贫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贫困户缺少技术指导,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三)基层财政监管乏力,难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推进,国家大量项目资金投入农村建设,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低。究其原因,从基层财政监管的角度来看,存在诸多管理弊端问题。
  1.资金拨付进度缓慢。由于专项资金政策性强,上级经常性检查多,对地方资金使用不当就要追究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多数地方在选择项目问题上宁愿资金结存,不愿项目失败追责,导致项目资金无法拨款,造成专户资金结存数额较大。有的地方项目虽然实施完成,但因项目建设得小,结算后资金留有结余。对这些时间较长的结存资金,县财政部门只好收回重新统筹安排。
  2.资金监管的标准设计缺位。每项资金的使用流程很多,要求也很多,基层财政监管任务重,上级经常强调资金监管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明确资金监管工作怎么做才算监管到位,考核指标和内容仍然不明显,操作方法至今缺位。
  3.资金监管的责任难厘清。从这几年各级纪委、监察委、巡察办检查乡村项目资金发现违规情况追责相关责任人的情况看,主要是通过看监管留痕的佐证资料来鉴定责任人的责任,如看项目实施过程参与监管签字的驻村专管员,谁签字追究谁的责任,导致基层财政驻村监管人员不愿监管,不敢签字,本应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的监管责任,却无形地转稼给基层财政所负责,导致乡镇财政资金上级监管缺位现象。
  二、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
  不可置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重大工作,事关民生、农村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政策目标不同。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即“两不愁三保障”,旨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乡村振兴主要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方向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时间长短不同。脱贫攻坚是阶段性的,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乡村振兴更为长远,其发展方略一直规划到2050年為止。   3.需求层次不同。人在满足了温饱等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各行其是,顾此失彼。
  4.受益范围不同。脱贫攻坚主要是惠及贫困县、贫困村及贫困户;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履盖农村、农业及农民。
  5.发展领域不同。脱贫攻坚从农业生产领域以及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乡村振兴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
  (二)要促进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1.衔接互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它们的特点和共性,在政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金保障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在管理机制上有效衔接,形成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格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应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2.短板互补。在脱贫攻坚实施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列入下一步扶贫攻坚的重点内容,作为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通过延伸和整合,进一步提升短板互补效应。
  3.优势互助。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已久,要总结好的管理措施,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现在没有哪项工作像脱贫攻坚这样有力度、有成效,主要经验是五级书记一起抓,要将这一好的做法和措施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
  4.良性互动。要把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与长远乡村振兴目标紧密结合,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让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在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指引下,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出台地方配套实施办法,以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内控机制,规范运行两大战略,确保项目资金有效使用。
  (三)要统筹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虽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能分为两项工作,应统筹规划安排,提高农村农业发展的综合效能。近两年正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并存期,要积极探索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促进二者高效发展。
  1.稳定驻村队伍。要建立部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上级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加强人员配备和管理,落实驻村干部待遇,建立一支长期扎根基层、懂“三农”工作的驻村队伍,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2.优先发展产业。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确保项目长远见效,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
  3.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总体来看,贫困群众“两不愁”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安全饮水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脱贫、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全力投入农村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偏远山区季节性缺水等难题。
  4.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乡、淳朴民风,切实改善农村农民精神风貌。修订乡规明约,传统的乡规民约已过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新时代需要,易操作、可落实、能见效的乡规民约,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文明理念,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政策建议
  (一)更新完善财政政策体系
  1.坚持政策的持续性。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财政扶贫政策要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巩固发展成果。财政支持“两大战略”要坚持“三个优先”,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项目投入需求优先满足、财政支持涉农项目质量和效益优先保障。
  2.坚持政策的衔接性。要牢固树立“舍小项目,顾大战略”的发展理念,围绕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做好项目衔接整合文章,有效提升项目和资金整体效应和使用效益。要以鄉镇为主,编制整合规划,分年度确定重点产业和项目,明确整合范围项目及资金投向,实现梯次性整合。对衔接整合的涉农项目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建立项目库、统一申报项目、统一组织实施。
  3.坚持政策的针对性。要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方向和工作重点。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的生态成为支撑点。要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系列的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产业兴村强县等系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
  4.坚持政策的实效性。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创新财政支农政策措施、框架和体系,整合政策资源,明确政策扶持,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健全强化乡镇财政职能体系
  1.发挥财政应有职能。应以新时期机构改革为契机,重新梳理县乡财政职能,使之拥有与应有职能相称的作用领域和地位,发挥财政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求、调控客观经济、规范财政分配程序等基本职能,在支农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机构改革设置上,也要体现上述原则,维护财政权威,避免财政内部因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管理体制不顺而产生的消极效应,提高财政部门的凝聚力。
  2.运用财政一切手段。在财政政策设计上,要调动方方面面的产业扶持积极性,注意借用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注意盘活财政资源存量增加现实财力,不断培植经济增长率。在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上,国家税务总局近期从六大方面梳理了110项推动脱贫攻坚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对接这些政策,使之尽快落地,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3.调优财政收支结构。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总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尤其是加大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投入,形成“该财政管的不推卸责任,不该财政管的不增加财政包袱”。   (三)建立稳固投入保障体系
  1.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机制。基层财政部门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要认真研究上级各类财政支农政策,抓住有利条件与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积极包装申报项目。同时,做深做细项目库,实行分类管理,尽最大可能争取上级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财政要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发挥农业保险作用。同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弥补农业收益低、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的短板,促进金融资源回流农村。
  2.建立投入优先保障机制。要把农业农村作为基层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坚持绩效导向,加强管理,将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与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3.建立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地方的涉农资金统筹权,坚持分类施策,加快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要从源头统筹整合,根据县级机构改革进展,进一步理顺部门项目资金管理职责,按照行政效能优化管理原则,加快项目资金归口管理和统筹使用,消除涉农项目交叉重复状况,实现同一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管理,推动涉农资金预算编制源头整合。要依法依规整合,上级应下放必要的涉农资金审批和统筹权限,科学设置和下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落实的任务清单,对相关涉农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取消地方配套的做法,从根本上消除虚假配套整合骗取、挤占挪用等违法问题。要推动存量整合,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量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资金使用的范围、用途、目标、性质相同的涉农资金进行归并,集中捆绑使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健全创新效益财政管理体系
  1.加强监管。要加强涉农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相关专项监督活动,形成权责明确、有效制衡、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大力推进信息公开,督促各地健全公告公示制度,让涉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继续探索扶贫资金实时动态监控机制,依托动态监控平台建立扶贫资金总台账,实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借助审计、纪检监察等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快支出进度,加快涉农资金拨付进度,坚决规避资金滞留财政专户,切实提高资金支出效率。
  2.强化内控。涉农资金内控制度建设是基层财政工作的薄弱环节,应推动业务内控建设向基层财政延伸,把内控管理与资金监管、绩效评估结合起来,規范业务流程,强化内外部监督,确定关键管控点,加强内部审核机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合理和适用基层财政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涉农资金精准、规范、安全、有效使用提供智力保证。
  3.实施绩效管理。要建立健全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配置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扶贫、乡村振兴项目。推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针对重点涉农资金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山县通羊镇财政所、通山县大路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欣文
其他文献
天津嘉里中心商场和酒店裙房抗压桩有效桩长35m的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工艺,提高了桩基承载力,降低了沉降,取得较好效果。
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例,介绍了拉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道埋设工程中的应用,揭示了非开挖拉管施工技术在管道埋设施工中的突出优势。
为加强节能工作,天津市进一步完善民用建筑合理用能评估制度,通过对建筑各专业能耗影响因素的合理评估,在建设项目初期为节能减排奠定基础,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源头杜绝能源浪
2018年以来,湖南省东安财政着力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支持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上“三向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了50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立交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3种软基地区的现浇箱梁支架基础处理方法并通过试验证明分层回填塘渣并进行压实的地基处理方案能使地基承载力达到支架地基要求
试验比较施用不同用量的微生物有机肥与商品复合肥对魔芋的增产效果,以及对魔芋综合抗性、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微生物有机肥作底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施用微生
结合拆除实例,重点分析了混凝土梁式桥拆除技术与拆除方法,总结了混凝土梁式桥拆除技术要点,对混凝土梁式桥拆除方法进行分析归类,为以后混凝土梁式桥拆除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中央直属垦区:为规范和加强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加强和规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有关农村
文章以中国华电石家庄鹿华热电厂双3万吨级储煤筒仓为例,介绍筒仓径向和环向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设计特点与施工工艺,而且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还采用了部分新的施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