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科补要*至险之证不治论》的体会

来源 :中医正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u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医家钱秀昌,于1808年所著的《伤科补要》系撷取《正骨心法》的精义结合师授秘传及自身的经验而成。通读全书,对卷二治伤的第四则“至险之证不治论,印象颇为深刻,该段论述伤科的“至险之证”,按其预后可归为“不治”,“难治”,“可治”三类,另有“八忌”,“五绝”,“十不治之证”等已“不必用药”的诸证论述。rn1 “至险之证不治论”的特点rn1.1 强调辨证,尤重气血 该段论述重点并不在治疗,而在于临证根据对受伤部位与损伤程度进行辨证,从而来判断预后转归。如“天柱骨断,额冷脉绝者,死”;“脚底之色蜡黄者,难治”,又如“凡人血随气转,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塞则气闭,逆则上冲”……由此可见,损伤可引起人体内部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伤及气血。气血辨证是指导骨伤科诊治的关键,亦是钱氏“不治论”的主要辨证方法。
其他文献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且感染率较高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猫、兔体内发现了弓形虫病原体,1977年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发现了“猪无名高热”是由于弓形
药物组成 栀子20g、桃仁20g、红花15g、大黄60g、生蒲黄20g。先将栀子、桃仁、红花、大黄共研成细末,再加入生蒲黄混匀待用。rn  适用症及用法 适用于 骨折、软组织损伤早
我国在土地资源方面资源短缺,环境生态退化,需求增长过快,长期以往将不可能生产足够多的粮食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通过水产增养殖产业来弥补粮食短缺问题,通
针对江西省万安县2014年6月17-22日的连续强降水及暴雨过程,充分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资料来分析和评估此次连续强降水及暴雨灾害的特点及影响,并总结好工作经验,寻找存在不足和今后工作思路,为今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自1995年~1998年,作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18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14岁。骨折块均有明显
尺骨头骨骺分离临床上比较少见,早期治疗不当会影响尺骨远端的发育及下尺桡关节的正常位置。自1992~1998年,我们应用经皮撬拨复位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此类损伤13例,经2~5年的随访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种类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主要分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预警信号的生成和发布以及预警信号发布应注意的问题等。
辨证,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等所得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和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的证名〔1〕。目前中医骨伤科的辨证模式,
目的 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0例临床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并分男女二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