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66-01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美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的完善、情趣的陶冶以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直观的艺术形象,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强化审美感知
感知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它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而且它进而把这些感性状貌联合成完整的形象。人们的审美感受又要以感知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审美对象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反映在主体意识中的。而小学生受已有经验、知识的束缚,加之经历浅、知识面窄、归纳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这样很难把握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完整形象性。在教学中使得学生的感知经常处于一种以偏概全,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状态,此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把语言文字所涉及的主要外部形状转化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可以促使学生突出把选择审美对象的切入点,深刻地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完整性。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审美情感
审美感受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在审美活动中,情感总是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基础。一般来说,主体的情感活动是与对象的感性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审美活动中我们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静止或活动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强化学生的感知,当这种感知符合学生对美的需求之后,就会推动学生情感自由地扩张和抒发。
例如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讲述了邱少云为保证部队集体隐蔽的成功,靠着极其顽强的毅力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不动的牺牲过程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那种矛盾、焦虑、痛苦的复杂感受后,利用电教媒体演示了反映邱少云因被烈火烧身而壮烈牺牲的动画,在《英雄赞歌》的音乐伴奏中,教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描绘邱少云壮烈牺牲经过的那段课文,学生们已是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了。学生这种情感的爆发,正是由于在听觉、视觉多种感官的活动下,由音乐、动画、朗诵手段,形式所创设的情境唤起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情感,被英雄邱少云伟大的人格力量所震撼,从而推动他们情感的自由扩张和抒发所表现的结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想象
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是以感知为基础,在情感的推动下,感知主体把感知到表象重新组合、分析后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审美反映的枢纽,在审美实践中“想象力比知识力更为重要”。想象力越丰富,由语言文字所唤起形象也就越深刻。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的视觉形象比语言文字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前者所唤起的想象比后者所唤起的想象更丰富多彩。
如我教《长城》时,在训练中出示“长城远景图”学生想到“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北国崇山峻岭之间蜿蜓盘旋”;出示“长城近景图”,学生想到“长城雄伟坚固”;出示“古代工匠勘测地势、采石选砖、运输建筑、修筑长城”的动画,学生想到“修筑长城的艰辛”“长城的工程多么浩大”;出示“古长城外战争场面”的画面,学生马上想到“长城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静边安民、保障疆土完整、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作用”。在图片和画面的引导下,学生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驰骋,以达到深入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巍然屹立于我国北方山河间的浩大工程——万里长城”和“这样浩大雄伟的工程,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人化自然”的崇高的人文美。
总而言之,审美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各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过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美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的完善、情趣的陶冶以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直观的艺术形象,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强化审美感知
感知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它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而且它进而把这些感性状貌联合成完整的形象。人们的审美感受又要以感知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审美对象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反映在主体意识中的。而小学生受已有经验、知识的束缚,加之经历浅、知识面窄、归纳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这样很难把握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完整形象性。在教学中使得学生的感知经常处于一种以偏概全,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状态,此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把语言文字所涉及的主要外部形状转化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可以促使学生突出把选择审美对象的切入点,深刻地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完整性。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审美情感
审美感受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在审美活动中,情感总是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基础。一般来说,主体的情感活动是与对象的感性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审美活动中我们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静止或活动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强化学生的感知,当这种感知符合学生对美的需求之后,就会推动学生情感自由地扩张和抒发。
例如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讲述了邱少云为保证部队集体隐蔽的成功,靠着极其顽强的毅力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不动的牺牲过程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那种矛盾、焦虑、痛苦的复杂感受后,利用电教媒体演示了反映邱少云因被烈火烧身而壮烈牺牲的动画,在《英雄赞歌》的音乐伴奏中,教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描绘邱少云壮烈牺牲经过的那段课文,学生们已是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了。学生这种情感的爆发,正是由于在听觉、视觉多种感官的活动下,由音乐、动画、朗诵手段,形式所创设的情境唤起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情感,被英雄邱少云伟大的人格力量所震撼,从而推动他们情感的自由扩张和抒发所表现的结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想象
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是以感知为基础,在情感的推动下,感知主体把感知到表象重新组合、分析后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审美反映的枢纽,在审美实践中“想象力比知识力更为重要”。想象力越丰富,由语言文字所唤起形象也就越深刻。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的视觉形象比语言文字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前者所唤起的想象比后者所唤起的想象更丰富多彩。
如我教《长城》时,在训练中出示“长城远景图”学生想到“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北国崇山峻岭之间蜿蜓盘旋”;出示“长城近景图”,学生想到“长城雄伟坚固”;出示“古代工匠勘测地势、采石选砖、运输建筑、修筑长城”的动画,学生想到“修筑长城的艰辛”“长城的工程多么浩大”;出示“古长城外战争场面”的画面,学生马上想到“长城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静边安民、保障疆土完整、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作用”。在图片和画面的引导下,学生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驰骋,以达到深入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巍然屹立于我国北方山河间的浩大工程——万里长城”和“这样浩大雄伟的工程,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人化自然”的崇高的人文美。
总而言之,审美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各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过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