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纪律观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遵纪守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当前,大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违纪现象增多,且呈现新的特点,高校应在客观分析学生纪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增强法纪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 违纪现象 法纪教育
  
  纪律是要求人们遵守已确定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高校的纪律教育对于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系统功能的优势,并在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纪律观念淡薄的现状
  纪律是保障学校安定、维护良好校风的措施之一,纪律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尽管高等学校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但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学生濒于违法犯罪的边缘,如参加非法组织等。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特点。
  1.低年级学生违纪现象增多。
  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成熟,社会责任感、自律意识、成才愿望增强。尤其是现在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学生认识到面临的挑战,非常渴望在短暂的大学生活中用知识丰富自己,用能力武装自己,用荣誉包装自己,尽快完成社会化过程。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初期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同时,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相对轻松的学习任务又为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2.女生违纪现象增多,呈上升趋势。
  女大学生的违纪率在不断上升,主要是考试作弊、偷窃、生活作风等方面。考试作弊、偷窃这两项违纪行为的发生率已与男生持平。生活作风上的违纪表现在个别女大学生为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的生活,而在社会上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同时,恋爱中发生性关系现象呈增长趋势。调查数据表明:有近70%的女大学生对在校谈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持无所谓或双方同意即可的态度。
  3.部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违纪行为。
  不少学生干部自律意识薄弱,自制能力不强,自我要求较低,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违纪违规行为当中,因而受到处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甚至个别学生党员也有类似问题发生。
  4.心理问题引起的违纪现象增多。
  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常常会碰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因心理问题造成的违纪行为,有些专家指出应根据心理问题与违纪行为的相关性来确定对这些学生的处理。但如何界定、处理却很难有明确的规则。因此,一般的处理方法便是不了了之。这对于这些学生以后的发展成长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严肃校纪校规也有负面影响。
  5.大学生违纪的隐蔽性增强。
  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大幅增加,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同时学生工作部门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学生管理制度的更新和转变,使学生在宿舍的自由度增大。某些违纪行为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已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有些反而被学生所认同。上述种种情况,造成学校对学生部分违纪行为不能及时发现,甚至难以发现。
  人的品性和素质需要长期培养,而大学时良好修养的形成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纪律不是限制大学生成才的枷锁,而是促进其成才的重要条件。每一个大学生只有把纪律与成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早日抵达成功的彼岸。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对纪律的认识,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总的来说,大多数大学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努力成才。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视校纪校规,旷课、迟到、早退,男女在外租房同居,小偷小摸,损坏公物,浪费水电,乱丢乱扔废弃物等现象屡见不鲜,既延误了学业,又自毁了美好前程。
  二、大学生纪律意识淡薄的成因
  1.社会原因。
  由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高等教育也相应地引入了竞争机制。身处竞争日趋加剧的社会,大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既要面临角色变换的压力、社会沟通方面的压力、文化冲突带来的压力,又要面对就业的压力、学业和贫穷的压力等。当他们中一些人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时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负面消极情绪也会随之加剧,这些变化反映在纪律价值观上,就会导致价值失衡、理想失落、厌世怀旧、精神茫然、身心疲惫等一系列现象产生,使这些人无视道德及纪律的存在。
  2.学校原因。
  (1)学校管理队伍的问题。在学校管理队伍里面,有些管理人员不良的个人品德,以及偏颇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学生纪律意识淡化,他们中一些人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不需要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絮叨,即使有些学生有违纪行为,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些管理人员权力欲望过强,对学生的事物干预太多,对学生违纪仅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压制,没有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处理缺乏标准,同一事件处罚有轻有重,甚至不加处理。
  (2)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可以起统一规范的作用,但是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优良品德的形成,忽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常年累月积累下来学生负面情绪无处释放,容易滋生逆反心理,产生对规范的反感,造成进入大学后无视学校的纪律。[1]应试教育下学生把考入大学作为学习目标,当目的实现以后,便出现了学习无动力、无方向,很容易产生违纪行为。
  3.家庭原因。
  (1)过度溺爱带来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都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什么都可以不管,因而忽视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忽视了孩子良好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是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校纪律的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管理过度严厉,这也管、那也管,要孩子样样都拿第一,事事都要做到最好。殊不知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孩子一旦上了大学,远离了父母的管束,逆反心理便开始作祟,容易出现违纪行为。[2]此外,有一部分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打工,疏于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也是大学生纪律意识不强的一个原因。
  4.学生个人因素。
  首先,巨大的就业压力造成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行为带有盲目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能随之改变和适应,悲观估计就业形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设计大学生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行为带有一定盲目性,比如盲目地考研、考证,提前打工赚钱等。一些学生认为经过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考取大学后就应该好好放松一下,把过去失去的所谓的“欢乐时光”弥补回来。由于有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行为上自由散漫,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校纪校规置若罔闻,对纪律的严肃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平时不注重各门功课的学习积累,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喜欢怎么想就怎么想,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成了这些学生的主流思想,于是乎,无命令、无权威、无约束、无服从,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违纪违规的错误。
  三、加强对大学生纪律意识的培养
  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控制高校发展规模,科学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要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纪律意识淡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放松对高校的行政管理,给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首先,各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办学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合理设置专业,进行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培养多类人才。其次,教育部要从制度上控制大学招生规模,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合理引导高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观。[3]
  1.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法纪素质,必须切实提高包括高校、家长、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法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社会要形成重视大学生法纪教育、关爱大学生全面成长的良好氛围;家庭要树立引导子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既要重视子女学业的长进,又要关心他们思想道德和法纪意识的养成;高校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真正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学生要充分认识增强法纪意识培养对一个人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强法纪知识的学习,加强组织纪律性锻炼。
  2.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防微杜渐,强化预防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容易左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教育者要经常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状况,把纪律教育工作做在前面。比如在新生入校之初就未雨绸缪,通过严格的军训提高学生们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一旦发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苗头,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教育引导。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大学法制教育的时效性。将法律讲堂引入大学生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3.坚持从严治校,维护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既要强化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又要严肃处理屡教不改的违纪学生,为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学风是校风的核心,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风的面貌。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必须从严治校,扶正压邪,奖惩分明。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健全激励机制,从正面引导学生们刻苦学习,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能奉公守法、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纪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杨元业.论大学生纪律冷漠现象的成因及矫正[J].中国电力教育,2003,(3-4).
  [3]童永炯,彭江泳.高校学生违纪情况的分析及对策[J].浙江统计,2004,(3).
其他文献
使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得了铁氮薄膜,随着基片温度的变化,薄膜的成分是ε-Fe2~3N、γ-Fe4N或是二相的混合物,薄膜的晶粒尺寸随基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
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给金属雕塑家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赋予了金属雕塑更加丰高多彩的生命形式,其特殊的表现手段.一直被金属雎塑家所重视和钟爱、许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125例分为二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摘 要: “不如”差比句作为古代汉语表“不及”义差比的主流句式,与表超过义的“比”字句形式相似,但其语法化过程却远慢于后者。“不如”句的语法化过程和“比”字句同中有异,其语法化缓慢的原因可以从比较句的积极性作用,使用频率和最初用法三个方面探讨。  关键词: 差比句 语法化 动词    一、引言  “不如”句是古代汉语表“不及”义差比的主流句式。在这类句子中,“不如”作为谓语动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必须要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本文对全会精神中关于党内
摘 要: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因素不同而在喻体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喻体所承载的文化蕴涵也各有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喻体选择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语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加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比喻 喻体 文化差异    一、引言  人们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常把事物的外部表象或内部品质特性与另一种事物或表象体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产生某种联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对学校的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从个性特征、定位原则及方法三方面对基于校企文化对接职
近年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四个统一”为指导,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