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陶瓷企业不同阶段专利策略研究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学者们对于产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划分也不相同。Gort和Klepper在G-K模型中,按产业中的厂商数目将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引入期、大量进入期、稳定期、大量退出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而Klepper和Graddy对G-k模型进行技术内生化的发展,将产业生命周期重新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因此,本文在研究企业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而采取不同的专利策略时,认同对产业周期的此种划分,对其专利策略的不同表现形态依次从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予以详细分析。
  2 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专利策略
  2.1 产业导入期
  在此阶段,产业主要特点表现为企业数量少、集中程度高、技术不成熟、创新呈现发散状、各种创意更迭不穷。而且在此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一般来说,行业主导尚未出现,技术或产品也未标准化,市场状况也还不明朗。此时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经营者,如果想要顺利步入企业成长期,应该在注重技术创新和潜在市场开发的同时,对自身拥有的现有技术进行有效专利申请。在我国,专利授予采用先申请原则。无论发明技术与其他主体相比,是否在先完成,最終专利只会授予先提出申请的人。因此,在经营者选择进入某个新兴产业时,应积极做好专利申请工作。毕竟,专利保护的保护强度大,有利于经营者实现专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支出的回报和后续市场利益的专享。
  2.2 产业成长期
  此时,大量厂商进入并投入研发,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和稳定。不过,相对于产业导入期而言,经营主体开始分化为两大类。一者,从导入期就开始技术开发,对此类厂商而言,由于已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研发经验,因此,可以利用前期积累的知识,用于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并产生诸多不可替代的相关技术,使得企业整体技术更趋完整和成熟。显然,此类企业在这一时期的专利策略为专利部署,即发展或改良核心技术的相关应用,使之与核心技术形成一系列相关技术,并申请专利,继而围绕核心技术专利织就专利网,为最终推动企业技术过渡至行业标准夯实基础。
  2.3 产业成熟期
  在此阶段,企业数量趋于饱和,集中程度高,产能趋于过剩,市场处于供求基本平衡或供过于求状态。因此,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其专利策略主要围绕专利信息管理和专利许可授权事务展开。前者,要求企业建立内部专利信息库,使工程人员和研发人员可以随时解读技术内容的权利要求,总结并分析技术分布态势,进而了解相关专利发展趋势或研发概况。对于后者有关专利实施许可事务,同样是步入产业成熟期的各个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专利许可制度有利于专利技术推广,并促进企业技术进入行业标准的进程。为此,完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理应成为企业专利策略的重点。从专利实施许可的种类上而言,存在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交叉许可四种。而各种许可,其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权利义务均有所区别。为此,如何从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对专利技术控制的角度出发,选择最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专利许可方式,则是该阶段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策略。另外,对于成熟期产业,存在多个拥有独特技术专利的企业,甚至于此类技术之间,互相关联,无可替代。因此,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寻找联盟企业,结成技术联盟,共同研发推出候选的技术标准,然后由政府或标准化组织采纳为法定标准或者由行业联盟接纳为事实标准,进而依据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推进专利池的构建,无疑也是企业专利策略的应有之义。
  2.4 产业衰退期
  此时,厂商数量减少,需求渐渐退化,新的替代技术会逐步显现。但是,短时期内并不能形成对原有技术的完全替代,既有的产品与技术仍然有其市场价值。在此阶段,企业生存除是否存在价格竞争优势以外,则取决于原有产品的改善创新,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不过,从研究优势上而言,主导企业与技术跟随企业则截然不同。前者的知识积累已非常丰富,同时具备资金、人力、设备的优势。因此,主导企业的专利策略主要集中在尽快围绕行业核心技术的周边技术,积极进行有效专利申请,以期在原有核心技术进入公有领域后,利用技术间的关联特性,通过周边技术专利,继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甚至创造新的产业领域,并占据技术先机。而对于技术跟随企业而言,敏锐的紧跟行业技术主导,秉持后续技术创新,则是生存发展的关键。但是,要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则应仔细研究行业主导核心技术的专利资料,建立专利分析摘要表,列出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或相关专利有待改善之处,寻找每篇专利解决问题所利用的技术、方法、机构或装置,指出每个技术、方法、机构、装置或相关技术特征所能发挥的功能及对专利的贡献性,进而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改善创新点,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在改善创新成果的实现上,并在获取专利授权的前提下,配合产品开发,形成与其他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间交互授权的标的,不至于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3 相关启示
  比较产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专利策略,可以发现,专利许可制度以及牵涉技术内容和专利权利要求解读的专利地图,具有核心地位。但是,前者一般出现在企业专利技术成熟,并希望利用技术许可谋求利益,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时,因此,其多存在于产业成长期和产业成熟期。后者专利地图,却贯穿于整个产业生命周期。若依据国内学者的分类,专利地图可以被分为专利技术地图、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权利地图,在各个产业生命周期,都具备分析运用的必要性,但各种类型的专利地图在产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分析重点却并不一致,应随着行业技术发展进程有所转移。其中,在产业导入阶段,利用历年专利申请动向图、技术生命周期图、公司定位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整个产业涉及的技术领域概况,为评估自身技术的可专利性和将来产业发展前景提供理论依据。而进入产业成长期,由于进入企业数量逐步增多,此时企业关注的重点,不仅在自身技术方面,而且在于对竞争环境、竞争技术、竞争对手的评估。因此,各国专利占有(或申请)比例图、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图、IPC分析图则相较显得更为重要。步入产业成熟期的企业,指导企业侵权判断、回避设计、技术创新和规划研发策略、了解主要竞争公司的技术分布则成为企业策略的重心,而在专利地图上,则表现为专利解读摘要表、技术功效矩阵和主要公司技术分析表。至于进入衰退期,则无非是现有技术的附加功能研究或是替代技术和周边技术的研发创新,其专利地图则表现为前述阶段的综合,既有对现有专利技术文件的研究,以期寻找改善创新点,也存在对替代技术专利申请和未来发展态势的专利地图。综上,运用专利地图,掌握创新资源,对于处于各个产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相较于专利地图在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家已然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专利地图在我国还仅限国内学者理论方法介绍及相关应用探索,企业界很少利用专利地图进行专利情报分析,更不必说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结合企业具体领域和技术特点,突出专利地图的重点内容。为此,如何将专利地图结合自身企业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从而制定相应的专利策略,是将来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盖诩中.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发展阶段的变量特征[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
  [2] 汪群.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战略制定因素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08,(5).
  [3] 刘尚志.电子商务与计算机软件之专利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梁祺(1976-),男 ,江西景德镇人,讲师,研究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 工商学院)
其他文献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飞速,工民建工程的技术难度越来越高,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做好工民建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施工,对于保证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动物基因工程疫苗评审,实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新兽药注册申报并行开展的建议》。田克恭认
在探讨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账户核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系统考察了水资源核算体系的基本方法,指出了建立水资源账户的基本步骤。水资源账户的建立
近年来,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力需求以迅猛势头快速发展。由于煤炭、天然气、太阳能等企业对电力企业造成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电力企业对用电客户的挖掘、建设、服务也就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全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制定科技政策的依据,这是当前促进科技、经济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协调发展,构建行之有效的科技政策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以扩
为了充分保障铁路道岔的质量,需要预测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国内大多数的预测方法无法实时对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进行预测,存在预测误差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
1 故障1.1 故障1 在给患者摆位时发现无法操作扫描床.检修人员打开机器中的故障记录EVENT LOG,查看最新故障记录ERROR: 故障代码ID为41,故障源SOURCE为CAP-FL,故障信息提示Me
<正>我国在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综合发展进程中,高技术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尖端技术或前沿技术,这类技术在一、二十年内还不大可能实际应用.如目前尚处于研制试验阶段的
<正> 一、客观要求消费市场的适应性发育状况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进程。当前,一方面大量生活消费品销售不畅,制约了企业发展生产,另一方面长期紧俏的生产资料消费也趋于平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