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直击】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月3日提出,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也表示,“农民工”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
河南省人大代表尹志国、刘祥、汪新平等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取消“农民工”称谓。广东也有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交相似的提案。而在去年12月,河南省中牟县举行优秀新型合同工人表彰大会,这是中牟县首次用“新型合同工人”替代“农民工”这一称呼。
针对日前关于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祁海在省人大会议期间,提交有关建议称,“农民工”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农民工”的就业、劳动、报酬、医疗、居住、入户、受教育等条件能否得到改善。
“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但是和城市户口相比,不管是看病还是孩子上学,农民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还是太少了,如果能从改变名称开始让我们享受同等权利,那最好不过了。”在广东工作的农民工刘杰说。
【素材解读一】
直面现实,方能解决问题。勇敢地直面存在的不足,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都不敢迈出,问题又何谈解决。要解决农民工存在的诸多不公平,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称谓虽然不能带来最直接的改变,但是这种直面现实的做法,又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
【素材运用】
在一个完整的社会里,任何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等待解决的问题,聪明的人总会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愚蠢的人,总会回避问题,企图使问题不是问题。由此,我不由得想到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他们一双双渴望而又迷惘的眼睛,让我看了心酸。心酸是因为他们为什么总是城市的弃儿,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了城市人的应有的权利。在解决农民工存在的不公平待遇上,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广东、河南两省的领导直面现实,以及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取消带有歧视的“农民工”称谓,势必加速取消这一称谓的进程,带给广大农民工实实在在的关怀。虽然改变称谓不能带来最直接的改变,但是这种直面现实的做法,又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
【素材解读二】
关怀,最终还需要落到实处。关怀弱势群体,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但是真正的关怀还是要落到实处,否则就沦为形式,只是空头支票。省委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改掉带有歧视的“农民工”称谓,就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能让农民工抬起头来,不再受到歧视,还给他们应有的尊严。
【素材运用】
落到实处的关怀才是真的关怀。关怀是一个越来越廉价的词汇,很多人都懂得弱势群体需要关怀,于是,他们就不断说要关怀,在需要表态关怀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高姿态地关怀一回,殊不知,“关怀”过后,就是忘记曾经说过了什么,或者给出的关怀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例如,农民工需要关怀,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怎样给予他们关怀,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脱掉“农民工”称谓的帽子,就是见得到的关怀。使他们不再是“农民工”而能够抬起头来,甚至是融入城市这个原本属于他们的家。让农民工不再拥有歧视的称谓,这就是落到实处的关怀。
【素材解读三】
革新,要革的是实质。不管是“农民工”也好,“新型合同工人”也罢,如果只是改个称谓,而没有改变农民工的地位,这种换个马甲式的“脱胎换骨”,也不见得就是送给农民工的礼物。农民工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称谓,而是他们能否拥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在不给予农民工平等权利的前提下,只是不动皮毛的换个称谓,实在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改革。改革,要改的是实质,而不是外在的躯壳。
【素材运用】
革新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词汇,只要祭起一方叫做革新的大旗,就是一种进步,就能享受众人欢呼,但是,革新不能只是换了马甲式的革新。这就如近年来颇受争议的“农民工”一词,有识之士认为此称谓有损农民工的尊严,得革掉。一个带有歧视的称谓当然得革掉,但是革掉之后呢,极少有人提到。如果“农民工”的就业、劳动、报酬、医疗、居住、入户、受教育等条件得不到改善,即使给予农民工一个响亮的名字,又能怎样?革新,要革的是实质,户籍壁垒就是要革的实质,革掉户籍壁垒之后才酝酿改名,并不为晚。
【素材解读四】
关爱,请从了解别人的真正需要开始。在公众的眼里,农民工有着太多的需要,但是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似乎又只是一种想当然,于是,有人就从“农民工”称谓上打起主意来,认为改掉这个带有歧视的称谓实在是农民工的需要,殊不知这样的需求带着明显的猜测性,“叫什么其实不重要”,这就是农民工真正的需要。
【素材运用】
关爱他人,给他人送温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如何关爱,却不简单。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学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新闻报道。这回,我们又看到了领导、代表、委员要给农民工送温暖的好消息。农民工生活不容易,确实需要领导送送温暖,但是在送温暖之前,还得先了解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想当然就送了。“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但是和城市户口相比,不管是看病还是孩子上学,农民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还是太少了,如果能从改变名称开始让我们享受同等权利,那最好不过了。”农民工刘杰的这番话,其实是告诉那些要改掉“农民工” 称谓的人知道,下回在送温暖时,请先问下他们需要送什么。因此,除了要有关爱他人之心,还要懂得怎样去关爱。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月3日提出,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也表示,“农民工”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
河南省人大代表尹志国、刘祥、汪新平等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取消“农民工”称谓。广东也有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交相似的提案。而在去年12月,河南省中牟县举行优秀新型合同工人表彰大会,这是中牟县首次用“新型合同工人”替代“农民工”这一称呼。
针对日前关于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祁海在省人大会议期间,提交有关建议称,“农民工”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农民工”的就业、劳动、报酬、医疗、居住、入户、受教育等条件能否得到改善。
“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但是和城市户口相比,不管是看病还是孩子上学,农民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还是太少了,如果能从改变名称开始让我们享受同等权利,那最好不过了。”在广东工作的农民工刘杰说。
【素材解读一】
直面现实,方能解决问题。勇敢地直面存在的不足,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都不敢迈出,问题又何谈解决。要解决农民工存在的诸多不公平,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称谓虽然不能带来最直接的改变,但是这种直面现实的做法,又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
【素材运用】
在一个完整的社会里,任何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等待解决的问题,聪明的人总会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愚蠢的人,总会回避问题,企图使问题不是问题。由此,我不由得想到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他们一双双渴望而又迷惘的眼睛,让我看了心酸。心酸是因为他们为什么总是城市的弃儿,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了城市人的应有的权利。在解决农民工存在的不公平待遇上,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广东、河南两省的领导直面现实,以及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取消带有歧视的“农民工”称谓,势必加速取消这一称谓的进程,带给广大农民工实实在在的关怀。虽然改变称谓不能带来最直接的改变,但是这种直面现实的做法,又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
【素材解读二】
关怀,最终还需要落到实处。关怀弱势群体,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但是真正的关怀还是要落到实处,否则就沦为形式,只是空头支票。省委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改掉带有歧视的“农民工”称谓,就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能让农民工抬起头来,不再受到歧视,还给他们应有的尊严。
【素材运用】
落到实处的关怀才是真的关怀。关怀是一个越来越廉价的词汇,很多人都懂得弱势群体需要关怀,于是,他们就不断说要关怀,在需要表态关怀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高姿态地关怀一回,殊不知,“关怀”过后,就是忘记曾经说过了什么,或者给出的关怀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例如,农民工需要关怀,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怎样给予他们关怀,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脱掉“农民工”称谓的帽子,就是见得到的关怀。使他们不再是“农民工”而能够抬起头来,甚至是融入城市这个原本属于他们的家。让农民工不再拥有歧视的称谓,这就是落到实处的关怀。
【素材解读三】
革新,要革的是实质。不管是“农民工”也好,“新型合同工人”也罢,如果只是改个称谓,而没有改变农民工的地位,这种换个马甲式的“脱胎换骨”,也不见得就是送给农民工的礼物。农民工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称谓,而是他们能否拥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在不给予农民工平等权利的前提下,只是不动皮毛的换个称谓,实在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改革。改革,要改的是实质,而不是外在的躯壳。
【素材运用】
革新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词汇,只要祭起一方叫做革新的大旗,就是一种进步,就能享受众人欢呼,但是,革新不能只是换了马甲式的革新。这就如近年来颇受争议的“农民工”一词,有识之士认为此称谓有损农民工的尊严,得革掉。一个带有歧视的称谓当然得革掉,但是革掉之后呢,极少有人提到。如果“农民工”的就业、劳动、报酬、医疗、居住、入户、受教育等条件得不到改善,即使给予农民工一个响亮的名字,又能怎样?革新,要革的是实质,户籍壁垒就是要革的实质,革掉户籍壁垒之后才酝酿改名,并不为晚。
【素材解读四】
关爱,请从了解别人的真正需要开始。在公众的眼里,农民工有着太多的需要,但是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似乎又只是一种想当然,于是,有人就从“农民工”称谓上打起主意来,认为改掉这个带有歧视的称谓实在是农民工的需要,殊不知这样的需求带着明显的猜测性,“叫什么其实不重要”,这就是农民工真正的需要。
【素材运用】
关爱他人,给他人送温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如何关爱,却不简单。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学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新闻报道。这回,我们又看到了领导、代表、委员要给农民工送温暖的好消息。农民工生活不容易,确实需要领导送送温暖,但是在送温暖之前,还得先了解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想当然就送了。“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但是和城市户口相比,不管是看病还是孩子上学,农民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还是太少了,如果能从改变名称开始让我们享受同等权利,那最好不过了。”农民工刘杰的这番话,其实是告诉那些要改掉“农民工” 称谓的人知道,下回在送温暖时,请先问下他们需要送什么。因此,除了要有关爱他人之心,还要懂得怎样去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