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家》(苏教版一年级)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家》,我们知道了白云、小鸟、种子、鱼儿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它们的家都在哪里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说出了“白云的家在蓝天上”“小鸟的家在树林里”“种子的家在泥土里”“鱼儿的家在小河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来听一段录音,边听边想象,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
(教师播放课文配乐的朗读录音,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来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群群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它们一边游一边说悄悄话。
生2: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一会儿变成老虎,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绵羊,真奇妙。
生3:树林里,阳光照在树枝上,小鸟们正开开心心地唱着歌呢!
师:(赞许地)你们说得棒极了!这么生动、美丽的画面你想怎么表现出来呢?让人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生4:(自豪地)我想把它大声地背诵出来。
生5:(迫不及待地)我会表演。
生6:(不服气地)我也会演。
生7:(小声地)我不会。
师:(鼓励地)你有其他方法吗?
生7:(轻声)我会画。
师:行!我知道小朋友本事可大啦!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露一手吧。
(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朗诵,有的自由结合表演,有的画画,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气氛异常活跃。)
师:(走到学生中间,兴奋地)刚才小朋友表现真不错。那你们知道蓝天、泥土、小河、树林还是谁的家呢?
(学生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8:我知道蓝天是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家。
生9:树林是小松鼠的家,是很多小动物的家。
……
师:(频频点头)说得真好!再开动小脑筋,看看谁最聪明,还能说说哪些地方又是谁的家?或者说出谁的家在哪里?可以前后几个小朋友一起讨论。
(学生情绪更热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别说出了“花儿是蜜蜂的家”,“大海是蓝鲸的家”,“企鹅的家在南极”等等。)
[评析]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倡导学生张扬个性,表现个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案例中的两次“说话”训练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第一次说话,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尽情感受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进行,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在发挥学生独特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融入了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在他们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的。第二次说话训练,老师有意识地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既是语言的训练,更是思维的训练。“蓝天、泥土、小河、树林还是谁的家?”“哪些地方又是谁的家?”“谁的家在哪里?”这些看以简单的提问,实际上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视角从课文中的蓝天、小河、泥土、树林等地方,延伸到丰富的生活中间。这时,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的大海,答案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的。与此同时,问题有梯度,即降低了难度,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最有效的训练,处处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凸显出他们创新的灵动。
案例中的“露一手”活动,既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机智,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及时扶持: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行”“你们露一手吧”这样的亲切话语和及时鼓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既快乐又自由的放飞。他们演、画、说、唱,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头脑中的“家”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善至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以上教学片断,教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现;引领学生不动声色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感悟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得以凸显。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责编钟岚)
师: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家》,我们知道了白云、小鸟、种子、鱼儿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它们的家都在哪里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说出了“白云的家在蓝天上”“小鸟的家在树林里”“种子的家在泥土里”“鱼儿的家在小河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来听一段录音,边听边想象,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
(教师播放课文配乐的朗读录音,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来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群群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它们一边游一边说悄悄话。
生2: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一会儿变成老虎,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绵羊,真奇妙。
生3:树林里,阳光照在树枝上,小鸟们正开开心心地唱着歌呢!
师:(赞许地)你们说得棒极了!这么生动、美丽的画面你想怎么表现出来呢?让人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生4:(自豪地)我想把它大声地背诵出来。
生5:(迫不及待地)我会表演。
生6:(不服气地)我也会演。
生7:(小声地)我不会。
师:(鼓励地)你有其他方法吗?
生7:(轻声)我会画。
师:行!我知道小朋友本事可大啦!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露一手吧。
(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朗诵,有的自由结合表演,有的画画,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气氛异常活跃。)
师:(走到学生中间,兴奋地)刚才小朋友表现真不错。那你们知道蓝天、泥土、小河、树林还是谁的家呢?
(学生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8:我知道蓝天是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家。
生9:树林是小松鼠的家,是很多小动物的家。
……
师:(频频点头)说得真好!再开动小脑筋,看看谁最聪明,还能说说哪些地方又是谁的家?或者说出谁的家在哪里?可以前后几个小朋友一起讨论。
(学生情绪更热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别说出了“花儿是蜜蜂的家”,“大海是蓝鲸的家”,“企鹅的家在南极”等等。)
[评析]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倡导学生张扬个性,表现个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案例中的两次“说话”训练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第一次说话,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尽情感受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进行,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在发挥学生独特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融入了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在他们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的。第二次说话训练,老师有意识地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既是语言的训练,更是思维的训练。“蓝天、泥土、小河、树林还是谁的家?”“哪些地方又是谁的家?”“谁的家在哪里?”这些看以简单的提问,实际上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视角从课文中的蓝天、小河、泥土、树林等地方,延伸到丰富的生活中间。这时,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的大海,答案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的。与此同时,问题有梯度,即降低了难度,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最有效的训练,处处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凸显出他们创新的灵动。
案例中的“露一手”活动,既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机智,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及时扶持: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行”“你们露一手吧”这样的亲切话语和及时鼓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既快乐又自由的放飞。他们演、画、说、唱,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头脑中的“家”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善至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以上教学片断,教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现;引领学生不动声色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感悟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得以凸显。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