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看“指环”
当年现场观赏《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首演之后,德国作家格尔哈特·霍普特曼精辟地评论道:《指环》是一股隐秘的喷泉,自地底深处喷涌出不知名的炽烈物质,涤清了数千年来积存在人类灵魂里的渣滓,并把它熔炼得更纯。在长达15个小时的音乐戏剧表演中,瓦格纳尝试着描述出感情和智慧世界里的全部经验,他将德国神话和北欧的英雄冒险故事通过他的天才化作无比美妙的声音,深入人的灵魂禁地,暴露了人类深受压抑的天性。柴科夫斯基在看过《指环》首演后说:每个相信艺术具有促进文明力量的人都会从拜罗伊特得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因为这个伟大的艺术事业由于它的内在价值和影响将在艺术史上建起一座里程碑。
这部史诗,在伟大的尼采心目中,瓦格纳成为惟一能够按古希腊精神使文学艺术再生的更伟大的人。他把瓦格纳看作是古希腊的酒神迪奥尼索斯强有力的高级祭司,看作是近代艺术生活及哲学的立法者。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看《指环》?全世界的人为什么争相看《指环》?
简单地说,《指环》包含两大主题:众神的毁灭与人类的解脱。然而详细的戏剧发展却将无数复杂的哲理编织其中,犹如人类思想的宝库。譬如,当瓦格纳在剧中诅咒莱茵黄金铸就的指环将给所有碰过它的人带来灾难,并预言人类将通过爱情的牺牲而获得更新的时候,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当他谴责习俗和法律以及建于不公正之上的所谓公正时,当他以代表青春万能和本性自发倾向的自由英雄齐格弗里德来反对契约之神弗丽卡和众神之王沃坦时,他又是无政府主义者;当他容许布伦希尔德和齐格弗里德以他们自己的功绩为沃坦的过失赎罪,以确保人类得到拯救时,他又成了基督徒;当他让沃坦意识到与命运抗争无济于事,只是期望着他所创造和统治的那个世界的末日早点到来时,他是悲观主义者;但是在全剧最后,他又让纯洁神圣的爱情战胜一切,从而废除了黄金的统治,拯救了世界,迎来崭新的人类时代时,他又是乐观主义者了。
这么多彼此对立、互不相统的思想感情存在于一部作品当中,丝毫不感觉别扭,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的错综交织,才使得戏剧发展引人入胜,千变万化,才造成了《指环》的崇高伟大,发人深省。瓦格纳在《指环》中揭示的不就是我们整个人类吗!无论哪一种版本把它放置到哪一个历史背景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指环》主题及其延伸理念的生命力。在欧美音乐发达的国家里,许多人一生中看过几十场《指环》,《指环》成为他们的“圣经”,成为日常行为的准则,这是单纯音乐的力量所不能及的。
我们看什么样的《指环》
瓦格纳心目中的《指环》当然是身着古代服装的,布景也有点蛮荒时代的味道,他的灵感大概来自于德国中世纪史诗和北欧神话传说中的插图。这种承载着浪漫主义理想的舞台设计具有十分明显的日尔曼民族特征,《指环》的诞生标志着德国有了自己的“国家性艺术”,瓦格纳的愿望就是要把德国和北欧的神话世界凡人化,并把它传达到德国人的灵魂里。
拜罗伊特最近一轮上演的《指环》,由尤尔根·弗利姆导演,经过五年的演出实践及修改,越来越融会贯通,处处充溢着天才的想象。
而今秋来北京演出的纽伦堡歌剧院版,完整上演还不到两年,目前仍在热演当中。导演斯蒂芬·劳莱斯采用抽象的极简主义舞台设计,讲究灯光和多媒体的巧妙运用,在视觉上有一定冲击力。音乐总监菲利佩·奥古安是坚定的音乐德奥派,在指挥德国浪漫主义及后浪漫主义音乐方面造诣精湛,具有令人钦佩的权威性。歌手方面最有分量的是演唱齐格弗里德的克利斯蒂安·弗朗茨及演唱希格琳德的谢莉尔·斯图德尔,二人都有在拜罗伊特演唱该角色的经历,特别是弗朗茨,正是最新一轮拜罗伊特《指环》的西格弗里德饰演者,堪称当下国际歌剧舞台最具实力的瓦格纳男高音。
对于有机会首次现场接触《指环》的中国观众来说,一部传统制作的《指环》至少不会引起太大的歧义。但是,这样的《指环》已经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来说,纽伦堡歌剧院的版本实在太新了,新得有些突兀。文化的隔阂及观念的错位肯定存在。不过,在一部将近130年常演常新的文化巨作面前,我们首先应当庆幸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一个在我们看来并非迟到的机会。当《指环》所处的时空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当瓦格纳所预言的事物在今天越来越随处可见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指环》应该更具有象征性和前瞻性。基于这种理由,纽伦堡歌剧院的《指环》绝对具有观赏和启发价值,甚至还可能起到教化的作用。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我们未做任何准备的观众,能否在体力上坚持到最后。毕竟,连续4天长达16个小时的端坐不动,对每一位健康的人都是一项考验。(完)
当年现场观赏《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首演之后,德国作家格尔哈特·霍普特曼精辟地评论道:《指环》是一股隐秘的喷泉,自地底深处喷涌出不知名的炽烈物质,涤清了数千年来积存在人类灵魂里的渣滓,并把它熔炼得更纯。在长达15个小时的音乐戏剧表演中,瓦格纳尝试着描述出感情和智慧世界里的全部经验,他将德国神话和北欧的英雄冒险故事通过他的天才化作无比美妙的声音,深入人的灵魂禁地,暴露了人类深受压抑的天性。柴科夫斯基在看过《指环》首演后说:每个相信艺术具有促进文明力量的人都会从拜罗伊特得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因为这个伟大的艺术事业由于它的内在价值和影响将在艺术史上建起一座里程碑。
这部史诗,在伟大的尼采心目中,瓦格纳成为惟一能够按古希腊精神使文学艺术再生的更伟大的人。他把瓦格纳看作是古希腊的酒神迪奥尼索斯强有力的高级祭司,看作是近代艺术生活及哲学的立法者。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看《指环》?全世界的人为什么争相看《指环》?
简单地说,《指环》包含两大主题:众神的毁灭与人类的解脱。然而详细的戏剧发展却将无数复杂的哲理编织其中,犹如人类思想的宝库。譬如,当瓦格纳在剧中诅咒莱茵黄金铸就的指环将给所有碰过它的人带来灾难,并预言人类将通过爱情的牺牲而获得更新的时候,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当他谴责习俗和法律以及建于不公正之上的所谓公正时,当他以代表青春万能和本性自发倾向的自由英雄齐格弗里德来反对契约之神弗丽卡和众神之王沃坦时,他又是无政府主义者;当他容许布伦希尔德和齐格弗里德以他们自己的功绩为沃坦的过失赎罪,以确保人类得到拯救时,他又成了基督徒;当他让沃坦意识到与命运抗争无济于事,只是期望着他所创造和统治的那个世界的末日早点到来时,他是悲观主义者;但是在全剧最后,他又让纯洁神圣的爱情战胜一切,从而废除了黄金的统治,拯救了世界,迎来崭新的人类时代时,他又是乐观主义者了。
这么多彼此对立、互不相统的思想感情存在于一部作品当中,丝毫不感觉别扭,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的错综交织,才使得戏剧发展引人入胜,千变万化,才造成了《指环》的崇高伟大,发人深省。瓦格纳在《指环》中揭示的不就是我们整个人类吗!无论哪一种版本把它放置到哪一个历史背景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指环》主题及其延伸理念的生命力。在欧美音乐发达的国家里,许多人一生中看过几十场《指环》,《指环》成为他们的“圣经”,成为日常行为的准则,这是单纯音乐的力量所不能及的。
我们看什么样的《指环》
瓦格纳心目中的《指环》当然是身着古代服装的,布景也有点蛮荒时代的味道,他的灵感大概来自于德国中世纪史诗和北欧神话传说中的插图。这种承载着浪漫主义理想的舞台设计具有十分明显的日尔曼民族特征,《指环》的诞生标志着德国有了自己的“国家性艺术”,瓦格纳的愿望就是要把德国和北欧的神话世界凡人化,并把它传达到德国人的灵魂里。
拜罗伊特最近一轮上演的《指环》,由尤尔根·弗利姆导演,经过五年的演出实践及修改,越来越融会贯通,处处充溢着天才的想象。
而今秋来北京演出的纽伦堡歌剧院版,完整上演还不到两年,目前仍在热演当中。导演斯蒂芬·劳莱斯采用抽象的极简主义舞台设计,讲究灯光和多媒体的巧妙运用,在视觉上有一定冲击力。音乐总监菲利佩·奥古安是坚定的音乐德奥派,在指挥德国浪漫主义及后浪漫主义音乐方面造诣精湛,具有令人钦佩的权威性。歌手方面最有分量的是演唱齐格弗里德的克利斯蒂安·弗朗茨及演唱希格琳德的谢莉尔·斯图德尔,二人都有在拜罗伊特演唱该角色的经历,特别是弗朗茨,正是最新一轮拜罗伊特《指环》的西格弗里德饰演者,堪称当下国际歌剧舞台最具实力的瓦格纳男高音。
对于有机会首次现场接触《指环》的中国观众来说,一部传统制作的《指环》至少不会引起太大的歧义。但是,这样的《指环》已经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来说,纽伦堡歌剧院的版本实在太新了,新得有些突兀。文化的隔阂及观念的错位肯定存在。不过,在一部将近130年常演常新的文化巨作面前,我们首先应当庆幸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一个在我们看来并非迟到的机会。当《指环》所处的时空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当瓦格纳所预言的事物在今天越来越随处可见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指环》应该更具有象征性和前瞻性。基于这种理由,纽伦堡歌剧院的《指环》绝对具有观赏和启发价值,甚至还可能起到教化的作用。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我们未做任何准备的观众,能否在体力上坚持到最后。毕竟,连续4天长达16个小时的端坐不动,对每一位健康的人都是一项考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