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并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配合药物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超短波并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常规治疗后,对照组用超短波治疗,治疗组用超短波并碘离子导入综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超短波并碘离子导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超短波 直流电离子导入 综合
  
  资料与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经妇科临床检查、B超及腹腔镜确诊。临床表现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痛或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子宫压痛,附件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增厚、压痛或盆腔包块。实验室检查:白带白细胞增多,无特异性致病菌。B超检查:盆腔积液18例,盆腔炎性包块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1~47岁,平均32.5岁;病程1~12年,平均5.1年。对照组50例,年龄23~45岁,平均34.7岁;病程1~10年,平均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采用妇科常规疗法如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外,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加用超短波配合药物离子导入。
  治疗方法:治疗组先采用LDT·CD31A型治疗仪,输出功率为250W,板状电极为20cm×30cm×2,下腹部和腰骶部对置,空气间隙为3cm,微~温热量,用砂袋固定,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1疗程;然后采用HY-D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主电极10cm×20cm,衬垫用10%碘化钾均匀浸湿,置于下腹部,连阴极,辅电极20cm×30cm,置于腰骶部,连阳极,电流5~25mA,弹力带或砂袋固定,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LDT·CD31A型治疗仪,方法同治疗组,连用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1]:①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B超显示正常盆腔;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明显减轻,或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③好转: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减轻或盆腔包块缩小,盆腔积液消失。④无效:症状及体症均无改善,B超复查无变化。
  
  结 果
  两组病人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6%,愈显率90%;对照组痊愈率为40%,愈显率64%。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2=7.024,P<0.01, 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超短波具有穿透力强和加热均匀的特点,可作用到盆腔深部,具有改善盆腔脏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吸收的作用,可缓解下腹痛、腰骶部酸痛等症状[2]。另外超短波可使局部吞噬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组织抗感染和修复能力。而直流导入10%碘化钾,此疗法兼有直流电和碘离子的治疗作用,可以把碘离子直接导入盆腔局部,并可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导入机体是纯药物离子,在体内保留的时间较长,不损伤皮肤,无疼痛和胃肠道刺激等症状。
  超短波和碘离子导入联合应用,能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療效,缩短病程,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蔚,汪一琦.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中华理疗杂志,2001,2:47-48.
  2 董燕.超短波并远红外线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83.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2~2004年共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67例,男4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5岁(15~75岁)。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15例,胸外伤18例,肺良性疾病16例,胸膜疾病4例,周圍性肺癌14例。  麻醉与管理:所有病人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麻醉方法选用双腔导管支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全麻诱导用芬太尼0.02mg/kg,安定0.2mg/k
期刊
摘 要 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组8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并发肠梗阻的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出现肠梗阻病人中,2例为Dixon's手术,6例为Mile's手术,临床表现均为机械性肠梗阻,其中1例Dixon's手术病人为吻合口周围瘢痕狭窄,另7例为盆腔粘连。8例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但病情可反复;其余6例行手术治疗,术式根据病情采用横结肠造口、粘连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刺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对近2年多来诊断为胸膜疾病并行针刺胸膜活检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胸膜活检中,结核性胸膜炎19例(54.2%),慢性炎症9例(25.7%),转移性腺癌5例(14.3%),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2.9%),少量横纹肌和纤维组织1例(2.9%);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气胸2例(5.7%)。结论:在胸膜疾病中,针刺
期刊
关键词 单臂外固定支架 治疗 胫腓骨折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胫腓骨折患者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17~78岁。其中车祸伤24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4例。闭合性骨折19例,开放性骨折11例。横断型骨折4例,斜形螺旋型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16例,多段骨折2例。  治疗方法: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麻。根据不同部位选用T型或直型外固定支架。止血带下手术。对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分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20例Pilon骨折病例临床观察。结果:所有病例临床观察平均18个月,均骨性愈合,Ruediand-AllgawerⅠ型优良率100%,Ⅱ性型优良率80%,Ⅲ型优良率67%。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骨折及关节面软骨、软组织损伤程度等不同因素,选择适宜手术方法及手术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收治的3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腹部损伤 闭合性 早期诊治    资料与方法  2003~2006年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17~61岁,平均39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颈部肿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颈部肿块病人137例的病因鉴别、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颈部的炎症、肿瘤、畸形等均可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上甚为多见,其中不少是恶性肿瘤。因此,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针对病因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针对颈部肿块的不同病因,制定有效治疗方案,采取综合方法,提高疗效。  关键词 颈部肿块 病因
期刊
摘 要 颅骨生长性骨折是颅脑外伤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是以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为病理基础,临床上少见,手术是治疗的惟一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颅骨 生长性骨折 治疗 机理    资料与方法  1992~2006年收治颅骨生长性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入院时年龄4个月~12岁11例,40岁1例(本例发病年龄3岁),<0.5岁1例,0.5~1岁1例,1~2岁3例,2~3岁3例,3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2005年2月~2007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据。结果:手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21例(80.7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非手术方法还纳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垫高患者臀部,使腰骶部与床面成60°,保持此卧位30分钟后开始。先按压腹股沟管2分钟,再向外牵拉包块,然后向腹腔内推送包块。结果:诊治196例,成功还纳182例,还纳失败6例,8例判断还纳禁忌未试行还纳。结论:正确体位是非手术方法还纳成功的关键。下列患者嵌顿疝应还纳:①有自愈可能的婴幼儿;②有手术禁忌者;③不能支付医疗费者。  关键词 腹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