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蒙垂意,自然乐意接受采访。”在答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邮件中,葛剑雄这样写道。如此谦逊的态度很难让人跟两会上那个敢言的“葛大炮”联系起来。在刚闭幕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葛剑雄再次当选全国政协常委,他说“还要继续讲真话”。
3月15日晚上9点,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兰州出差的葛剑雄。当记者因时间太晚表示歉意时,葛剑雄笑笑说:“没关系,两会期间我是‘公共产品’。在北京开会时,最晚的一次采访是深夜12点多,你不算晚。”
“大家习惯让我第一个发言”
今年68岁的葛剑雄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也是历史地理方面的专家。不过,他被大众所关注,还是因为在两会上的直言。他敢提出“制定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的提案,也敢当面质问教育部长考研泄题事件的处理结果。作为学者,他不喜欢躲进书斋里埋头书卷,也不希望自己的言论成为吸引学生眼球的噱头。他说:“社会最应该批评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伪君子,一种是书呆子。我讲的书呆子不是指所有学者,是想法完全脱离了社会实际的人。这样的人,人品很好,但对社会起不了积极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两会上,您一直敢讲话、讲真话,这与您的性格有关吗?
葛剑雄:肯定和性格有关系。除了两会,平时的会议上我也经常第一个发言。1977年,我还是中学教师时当选了上海市人大代表。那届会议上人大刚恢复了议案制度,很多人还不知道议案是怎么回事,我就提了十几个,有些很快被采纳了。所以,这些完全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做呢?后来进入上海政协、全国政协后,只要有我参加的讨论,大家都习惯让我第一个发言。我经常开玩笑说,大家客气什么,到后面时间不够了,想说话还要抢。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您说的真话太尖锐,您就没顾虑吗?
葛剑雄:一点都没有。因为我的发言一不违宪,二不违反政协的章程。其实,很多人都低估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雅量。政协主席俞正声当年在上海时就知道我这样。他经常跟我说,你要多写点让我看啊。他和我们座谈的时候,我也直截了当地提意见。
有些委员就是把自己束缚了起来。有人说,我这次提的“制定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的提案太胆大了。我胆大什么了?提案又没有违宪。而且据我所知,离任领导人也没有像外界传的有什么特权,一些老同志也都很朴素。我的提案只是为了防范个别腐败分子,没什么可顾虑的。
环球人物杂志:除了敢讲,您觉得讲真话需要技巧吗?
葛剑雄:虽然讲真话不能藏着掖着,但涉及国家利益的,还是要谨慎。两会前,有网站要我回答钓鱼岛的问题,我就拒绝了。因为国家对此已经有比较清楚的方针立场,不宜公开讨论,这是我的原则。
另外,有些小事就不用专门拿出来哗众取宠了。有一次要增选何厚铧为政协委员,开始介绍称“何厚铧先生”,增选以后,当时政协主席贾庆林还是说“先生”。我觉得不妥,就写个条子递上去说现在应该叫“委员”了。当时他看过微笑了一下,第二天,所有文件就改成“委员”了。这样的小事,是真话也没必要在会上专门拿出来说。
“我说比道听途说要好得多”
葛剑雄不光要说,还要做一个记录者。从2011年两会开始,他在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FT中文网开设了专栏“两会日记”。其中,完整地记录了他在两会上的见闻和感想,让更多人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两会。
环球人物杂志:当初,怎么想到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两会生活?
葛剑雄:最初是FT中文网来找我,希望每天发一些消息,我想干脆用日记的形式。因为时间关系,我并不直接写作,而是我口述后他们整理成篇。起先,我要看看再发,后来觉得他们整理得不错,就不看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希望通过“两会日记”表达什么?
葛剑雄:FT中文网是个境外媒体,海外的朋友能看到。更重要的是,外界对中国的政协有很多误解,认为政协就是鼓掌通过。而且少数领导在国外介绍得也不好,比如有人说政协就相当于你们的参议院,这肯定是不对的。但给他们讲清楚又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知道政协每天在做什么,这个媒体正好可以把我们的声音传到海外。作为亲历者,有的事情我来说,总比一些人道听途说要好得多。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今年“两会日记”的第一篇中提到,两会究竟有没有改变,还要实践检验。现在您检验的结果如何?
葛剑雄: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变化多数还是表层的。比如说要求开短会、挤干水分,但也不是什么都要一味的短,审查预算时间太短就不行。可我们的制度就是如此,不可能有动议就延长两天。而且,新风气这几天做到容易,能不能坚持最关键。人大和政协只有把章程里要求的实实在在地做到,才能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这还需要时间。
环球人物杂志:在日记中,您提到希望上访的人尽量不要在两会期间干扰代表讨论大事,为什么这么说?
葛剑雄:上访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政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回开会,有一次车队经过王府井,地上撒满传单,警察紧张地在清理,有人说就怕这时候上访的人冲出来。冲出来怎么了,就能代表国家有大问题了?这时候越是担心,越有人觉得机会来了,非要弄出点动静来。上访不能助长民粹,公正是要堂堂正正来争取的。
“家人希望我早点退休”
无论用何种方式发表意见和看法,葛剑雄都把这当做一个严肃的事。他很厌恶有的人为了提高关注度而说些不负责任的话。葛剑雄告诉记者,他有个朋友经常参加电视访谈节目,但火气太大,总在骂人。当他向朋友表达看法时,得到的回答是“不骂人还有收视率吗”。
葛剑雄没有如此来博人眼球,但还是会引来不少争议。葛剑雄出生在浙江湖州。他10多岁时,父母到上海务工,一家人才定居于此。他说,放在今天,他就是个农民工子女。所以,多年来葛剑雄一直呼吁“户籍制度改革,保证迁徙的自由”。但这却被某些人认为出卖了“上海人的利益”,甚至称他为“沪奸”。葛剑雄说:“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当地人没有理由歧视外地人。我是研究移民史的,对这段历史很清楚,所以才敢这么说。包括政协的提案,我对自己说的话有信心,因为都是基于我的研究。”对于外界的骂声,他并不在意。“我不要求所有人接受我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一个观点正确与否,是要实践来检验的,如果实践证明我错了,那我会更正。”
人们虽然关注葛剑雄政协常委的身份,但说到底他觉得自己是个学者。目前在复旦大学,葛剑雄带着9个博士生,手上也有一些国家级研究项目。政协会议闭幕后,他就开始在兰州、上海、香港、云南、江苏多地奔波。即便工作繁忙,他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不仅图书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复旦大学的教师评分中他也名列前茅。葛剑雄说,“随着年龄增长,我总会有精力不济的那天,不过在职一天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好”。
老伴和女儿对他的工作倒是很理解。“她俩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也习惯我这样了。在家里,只要夜里12点之前打电话,她们都没意见,就是对我没有假期不太满意。”葛剑雄对大家讲真话,对家人却经常“说话不算数”。他总说再干一年就退休,但就是做不到。去年,葛剑雄收到达沃斯年会的邀请,可这跟家人事先定好的度假计划冲突了。在女儿的坚持下,他才答应去度假。“今年的达沃斯年会,她们就同意我去了,只不过还是希望我早点退休。”
3月15日晚上9点,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兰州出差的葛剑雄。当记者因时间太晚表示歉意时,葛剑雄笑笑说:“没关系,两会期间我是‘公共产品’。在北京开会时,最晚的一次采访是深夜12点多,你不算晚。”
“大家习惯让我第一个发言”
今年68岁的葛剑雄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也是历史地理方面的专家。不过,他被大众所关注,还是因为在两会上的直言。他敢提出“制定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的提案,也敢当面质问教育部长考研泄题事件的处理结果。作为学者,他不喜欢躲进书斋里埋头书卷,也不希望自己的言论成为吸引学生眼球的噱头。他说:“社会最应该批评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伪君子,一种是书呆子。我讲的书呆子不是指所有学者,是想法完全脱离了社会实际的人。这样的人,人品很好,但对社会起不了积极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两会上,您一直敢讲话、讲真话,这与您的性格有关吗?
葛剑雄:肯定和性格有关系。除了两会,平时的会议上我也经常第一个发言。1977年,我还是中学教师时当选了上海市人大代表。那届会议上人大刚恢复了议案制度,很多人还不知道议案是怎么回事,我就提了十几个,有些很快被采纳了。所以,这些完全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做呢?后来进入上海政协、全国政协后,只要有我参加的讨论,大家都习惯让我第一个发言。我经常开玩笑说,大家客气什么,到后面时间不够了,想说话还要抢。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您说的真话太尖锐,您就没顾虑吗?
葛剑雄:一点都没有。因为我的发言一不违宪,二不违反政协的章程。其实,很多人都低估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雅量。政协主席俞正声当年在上海时就知道我这样。他经常跟我说,你要多写点让我看啊。他和我们座谈的时候,我也直截了当地提意见。
有些委员就是把自己束缚了起来。有人说,我这次提的“制定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的提案太胆大了。我胆大什么了?提案又没有违宪。而且据我所知,离任领导人也没有像外界传的有什么特权,一些老同志也都很朴素。我的提案只是为了防范个别腐败分子,没什么可顾虑的。
环球人物杂志:除了敢讲,您觉得讲真话需要技巧吗?
葛剑雄:虽然讲真话不能藏着掖着,但涉及国家利益的,还是要谨慎。两会前,有网站要我回答钓鱼岛的问题,我就拒绝了。因为国家对此已经有比较清楚的方针立场,不宜公开讨论,这是我的原则。
另外,有些小事就不用专门拿出来哗众取宠了。有一次要增选何厚铧为政协委员,开始介绍称“何厚铧先生”,增选以后,当时政协主席贾庆林还是说“先生”。我觉得不妥,就写个条子递上去说现在应该叫“委员”了。当时他看过微笑了一下,第二天,所有文件就改成“委员”了。这样的小事,是真话也没必要在会上专门拿出来说。
“我说比道听途说要好得多”
葛剑雄不光要说,还要做一个记录者。从2011年两会开始,他在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FT中文网开设了专栏“两会日记”。其中,完整地记录了他在两会上的见闻和感想,让更多人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两会。
环球人物杂志:当初,怎么想到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两会生活?
葛剑雄:最初是FT中文网来找我,希望每天发一些消息,我想干脆用日记的形式。因为时间关系,我并不直接写作,而是我口述后他们整理成篇。起先,我要看看再发,后来觉得他们整理得不错,就不看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希望通过“两会日记”表达什么?
葛剑雄:FT中文网是个境外媒体,海外的朋友能看到。更重要的是,外界对中国的政协有很多误解,认为政协就是鼓掌通过。而且少数领导在国外介绍得也不好,比如有人说政协就相当于你们的参议院,这肯定是不对的。但给他们讲清楚又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知道政协每天在做什么,这个媒体正好可以把我们的声音传到海外。作为亲历者,有的事情我来说,总比一些人道听途说要好得多。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今年“两会日记”的第一篇中提到,两会究竟有没有改变,还要实践检验。现在您检验的结果如何?
葛剑雄: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变化多数还是表层的。比如说要求开短会、挤干水分,但也不是什么都要一味的短,审查预算时间太短就不行。可我们的制度就是如此,不可能有动议就延长两天。而且,新风气这几天做到容易,能不能坚持最关键。人大和政协只有把章程里要求的实实在在地做到,才能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这还需要时间。
环球人物杂志:在日记中,您提到希望上访的人尽量不要在两会期间干扰代表讨论大事,为什么这么说?
葛剑雄:上访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政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回开会,有一次车队经过王府井,地上撒满传单,警察紧张地在清理,有人说就怕这时候上访的人冲出来。冲出来怎么了,就能代表国家有大问题了?这时候越是担心,越有人觉得机会来了,非要弄出点动静来。上访不能助长民粹,公正是要堂堂正正来争取的。
“家人希望我早点退休”
无论用何种方式发表意见和看法,葛剑雄都把这当做一个严肃的事。他很厌恶有的人为了提高关注度而说些不负责任的话。葛剑雄告诉记者,他有个朋友经常参加电视访谈节目,但火气太大,总在骂人。当他向朋友表达看法时,得到的回答是“不骂人还有收视率吗”。
葛剑雄没有如此来博人眼球,但还是会引来不少争议。葛剑雄出生在浙江湖州。他10多岁时,父母到上海务工,一家人才定居于此。他说,放在今天,他就是个农民工子女。所以,多年来葛剑雄一直呼吁“户籍制度改革,保证迁徙的自由”。但这却被某些人认为出卖了“上海人的利益”,甚至称他为“沪奸”。葛剑雄说:“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当地人没有理由歧视外地人。我是研究移民史的,对这段历史很清楚,所以才敢这么说。包括政协的提案,我对自己说的话有信心,因为都是基于我的研究。”对于外界的骂声,他并不在意。“我不要求所有人接受我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一个观点正确与否,是要实践来检验的,如果实践证明我错了,那我会更正。”
人们虽然关注葛剑雄政协常委的身份,但说到底他觉得自己是个学者。目前在复旦大学,葛剑雄带着9个博士生,手上也有一些国家级研究项目。政协会议闭幕后,他就开始在兰州、上海、香港、云南、江苏多地奔波。即便工作繁忙,他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不仅图书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复旦大学的教师评分中他也名列前茅。葛剑雄说,“随着年龄增长,我总会有精力不济的那天,不过在职一天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好”。
老伴和女儿对他的工作倒是很理解。“她俩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也习惯我这样了。在家里,只要夜里12点之前打电话,她们都没意见,就是对我没有假期不太满意。”葛剑雄对大家讲真话,对家人却经常“说话不算数”。他总说再干一年就退休,但就是做不到。去年,葛剑雄收到达沃斯年会的邀请,可这跟家人事先定好的度假计划冲突了。在女儿的坚持下,他才答应去度假。“今年的达沃斯年会,她们就同意我去了,只不过还是希望我早点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