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骨髓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特征及其合理时间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从骨髓来源的免疫辅佐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培养操作技术及合理的培养时间。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2在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进行。树突细胞来源为健康SD大鼠的骨髓细胞,分别加入4种细胞因子: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L,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5μg/L,重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10μg/L,重组大鼠γ干扰素20μg/L,共培养2周。每隔2d加细胞因子1次,保持各细胞因子的浓度不变,分离树突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在培养的第3天吸去上清后重新加入培养液,在培养2周后收获悬浮的树突状细胞,分离树突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在培养的第1,3,5,7,9,11,13,15天用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取一部分细胞在培养的第7,11,13,15天行流式细胞仪检查,并用PE标记的抗大鼠CD86单克隆抗体检测它的成熟度(CD86单抗阳性为成熟)。结果:①树突状细胞的形态:从培养第7天开始细胞周围开始逐渐伸出突起,第13天以后突起五六支左右,且长度逐渐缩短,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伸出长短不等的突起,类似神经细胞的树突。②培养所得的树突状细胞数量:1只大鼠平均得到(1.18±0.21)×107。③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培养第7,11,13,15天CD86单抗的阳性率分别为30%,80%,92%,94%。结论:应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两种常规的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基础上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培养2周,应用培养黏附法分离树突状细胞,可得到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且数量较多。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国内五地区城乡抽样人群的吸烟率、饮酒率及烟草酒精合用情况,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调查于2001-09/10完成,以四川成都市、吉林延吉市、安徽阜阳市、山东省济南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脑梗死发作如能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后6 h内或更早时间接受正规专科治疗,其预后明显优于延迟治疗时间组.而细胞促抑凋亡指标改变是否可做为预后
目的:治疗性克隆应用于临床中需有效解决体细胞克隆及干细胞培养两大技术.观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不同时间体内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相对位置,确定以第一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特殊保护作用,而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抑郁心理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200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7例非体外循环冠脉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经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后脉搏、血压和心电图多项指标的变化,评估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12/2
背景:Fas抗原及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状况.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相关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设
背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众多,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利用微量元素锝的价态变化中电子得失而刺激镇痛消炎作用的产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新药.目的:观察99Tc亚
目的:通过调查、检测开封市社区居民身高、体质量、饮食情况和血脂各项指标,探讨体质量指数和饮食结构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3-07/2004-07开封市社区20岁以上健康居
目的:烧伤创面的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皮角朊细胞迁移、增殖和在相应器官的分化,通过静脉注射表皮角朊细胞,了解其在烫伤大鼠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