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劳动立法研究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革命时期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施行的劳动法(主要六部)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保护劳动者主张的重要实践活动和法律成果,其劳动立法环节对于当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系列劳动法规的立法过程具有重要的溯源意义。通过对比研究六部成文法规,以历史性、结构性的视角探究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过程,从立法理念、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技术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溯源中国共产党的劳动立法过程及变迁,并总结其运行的经验教训,启迪我们从立法理念上要破除“劳资对立”、立法依据上要讲究“实事求是”、立法目的上要实现“促进经济繁荣、成果人民共享”,不断推动当今劳动立法的科学性和制度化,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法制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2017—2020年里运河水生物、水生境、水空间、公众满意度等指标,提出保障里运河生态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建议。
鄂豫皖苏区是文化教育建设起步较早的苏区之一。苏区的党和政府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展了多种教育形式,并一直将革命干部教育放在首位。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干部教育具有鲜明特质,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教育内容多样化,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原则,重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强化纪律教育等,对苏区干部教育特质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为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推进新时期干部教育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
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是世界镇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我国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今年10月第三周是第19届“中国镇痛周”。值此纪念日,笔者撰写“精细化智能化引领临床疼痛治疗步入新征程”述评,回顾我国镇痛治疗随着国家发展,与时俱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发展历程,以期让读者对我国镇痛治疗研究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根据临床
为了解决人工与自动驾驶汽车混行环境下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权分配问题,提出基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模型.利用模糊逻辑方法构建驾驶员的风险感知模型.基于风险均衡理论,结合可接受风险区间,预测人工驾驶汽车的行为选择策略.构建自动驾驶汽车的综合效用函数,利用博弈论求解最优行为策略组合,实现无信号交叉口车辆协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面对异质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有效避免碰撞事故发生并提高自动驾
针对城市道路等复杂行车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车辆轨迹预测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方法,将高维度的轨迹规划解耦为低维度的路径规划和速度规划;首先,采用五次多项式曲线和碰撞剩余时间规划车辆行驶路径;其次,在社会生成对抗网络Social-GAN的基础上结合车辆空间影响和注意力机制对交互车辆进行轨迹预测;然后,结合主车规划路径、交互车辆预测轨迹及碰撞判定模型得到主车S-T图,采用动态规划和数值优化方法求解
大单元教学是指打破自然章节的界限,以某地理大概念或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形成多个相互关联课时单元的教学。本文以“苏州”为区域背景,整合苏州产业发展变化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大单元课程资源,通过创设统整性主题情境及解决引领性问题,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区域地理事象的思维习惯。
为了解决传统的火灾识别方法检测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优化YOLOv4算法结构的视频火灾识别方法。首先,对火灾图片进行滤波处理,增强图像的信噪比,构建新的火灾数据集用于算法的训练及测试;然后,采用随机池化方法对算法的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进行改进,减小特征计算过程中的误差,提取更加丰富的图像特征信息;再通过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对算法的CSP结构进行改进,减小模型的参数复杂度,提高算法模型的
动态路径规划是自动驾驶汽车避障控制的关键技术。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弯道超车工况,建立了基于改进人工势场(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APF)的动态路径规划方法。为使基于APF的动态路径规划方法能运用于包含弯曲道路的复杂交通环境,将已在直道环境验证过的道路APF函数通过极坐标系与笛卡尔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建立了考虑道路曲率的弯曲道路APF函数。针对根据车辆质心位置判断车辆碰撞风险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到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跟上时代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潜在要求。教育领域的各种数字化战略、场景和行动无不在诠释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但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核对其实践落地和行动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是教育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需求,其中“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变“基因”,转型是服务于人和社会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宏观审慎政策引起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2009年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初步提出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2009年9月,G20匹兹堡峰会正式使用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2010年,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性框架在G20首尔峰会上成型。同年,《巴塞尔协议Ⅲ》也明确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2011年,我国央行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机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