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9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而基于“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对当前的高校而言,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以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具备良好的心态以迎接挑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了剖析,并为高校如何结合这一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13
每一代大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会被社会贴上具有自身特点的时代标签,而面对“90后”这一崭新大学生群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可谓是任务艰巨,担子沉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时期,“90后”大学生的民主、独立、竞争以及自由意识理念更强,他们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时,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确保这一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就需要结合“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坚持主流价值观并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但政治信仰模糊且过于功利化
“90后”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尤其是随着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主观念与法治理念,具备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他们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勇于承担责任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依旧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如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比如地震等,他们都愿意身体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90后”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念逐渐弱化,对重要的政治理论认识模糊,对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在思想上还分辨不清;同时,由于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90后”大学生中的一些人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
2.民主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但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且实践动手能力弱
“90后”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整体上个性张扬,积极乐观向上,对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同时, 他们创新意识观念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喜欢循规蹈矩,在不断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思维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与理念,而这些不仅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同时也是间接地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享乐利己主义思想,道德滑坡,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此外,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也是“90后”大学生所呈现出的一大不足。
3.个性张扬、情感丰富且见多识广,但抗挫能力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张扬,他们向往自由,坚持自我,敢想敢做。同时,在网络时代下,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90后”大学生可谓是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下的一代人,他们借助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不断开阔自身的眼界,丰富生活阅历。但是,“90后”大学生整体上也存在着诸多性格弱点,如抗压抗挫能力不足,心理问题凸显;加上网络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致使很多人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经受不住诱惑与考验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二、“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所具备的特点,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面临诸多考验与挑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张扬,习惯自由自在,部分学生会抵触循规蹈矩的任何事物,因此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自私的想法使得他们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打破这些“规矩”。所以应促使他们端正思想态度,具备集体主义价值观,能够做到在学校的整体安排下来学习生活。第二,“90后”大学生整体上见识较广,对学习生活都有很高的心理期待,但在学校中,相应的尊师重道理念意识淡薄,虽然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与年轻的教师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会忽视了对教师的尊重,当教师针对他们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督促与指正时,他们叛逆且张扬的性格会无法接受,进而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或者直接忽视教师。所以如果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开展这一教学内容,显然会因“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而给该项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与挑战。
三、当前高校在针对“90后”大学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在实际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将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上,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作用。第二,以人为本主义进行说教,而并未融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旧是以“填鸭式”的模式来实现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不仅缺乏社会实践内容,同时缺乏人文化理念在教育中的融入,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定位不明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展现与培养,进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同时,也并未落实因材施教,缺乏差异化教学模式的融入致使学生难以实现全面成长。第四,并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进行联系,单纯凭借学校教育的模式,局限性凸显,难以实现教育的全面性与连贯性。
四、基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心理教育进行连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传输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的主要途径,要想确保当代大学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并且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能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以及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时,具备贡献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信仰与决心,就需要以实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并以具有针对性的时政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将这一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连接,通过心理学教育的开展,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以明确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落实心理辅导,针对他们心理情感等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与疏解,逐渐强化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实现他们身心的自我调解,进而健全其人格,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落实因材施教并实现“三位一体”教育机制的搭建
第一,在实际落实这一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行为特点,落实差异化教学,确保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切实作用于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要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内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确保他们具备一定的集体主义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要实现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构建。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摇篮,需要意识到教书育人除了要实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人品道德与正确的价值理念,进而促使大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而针对“90后”大学生本身的思想行为特点,要想实现身心的健康成熟发展,就需要将教书、育人以及管理进行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强化对这一内容的管理。
3.以课外资源的充分开发来强化社会实践教育
为了实现对“90后”大学生群体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确保他们能够将自身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践能力转变为服务于自身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动力,就需要意识到实现对课外资源进行充分开发的重要性,要借助课外资源来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以不断强化他们综合能力素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支撑功能,以校园文化价值理念的熏陶与渗透来确保大学生能够在和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氛围中。同时,要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与党建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来实现相应组织的构建,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以自我管理与教育的模式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展现自我,并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品质与精神。
4.加强网络教育并强化就业指导
网络教育是当前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应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个平台,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板块的设置来实现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并以相应监督机制的构建来实现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落实,在思想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需求形式,并协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规划,确保他们逐渐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爱岗敬业的良好从业品质,进而能够在乐观积极地面对就业问题与社会的同时,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
五、总结
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主体,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出这一教育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就需要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所呈现出的思想行为特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以此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有效教育方法与措施的落实来确保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同时,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进而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 穹,张智辉.权力制约与反腐倡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2]杨雪冬.好人政治与好人社会[J].决策,2011,(12).
[3]张惠敏,李 申.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横向分权制约制度[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4).
[4]史向军,张 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72-75.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13
每一代大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会被社会贴上具有自身特点的时代标签,而面对“90后”这一崭新大学生群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可谓是任务艰巨,担子沉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时期,“90后”大学生的民主、独立、竞争以及自由意识理念更强,他们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时,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确保这一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就需要结合“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坚持主流价值观并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但政治信仰模糊且过于功利化
“90后”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尤其是随着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主观念与法治理念,具备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他们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勇于承担责任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依旧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如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比如地震等,他们都愿意身体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90后”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念逐渐弱化,对重要的政治理论认识模糊,对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在思想上还分辨不清;同时,由于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90后”大学生中的一些人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
2.民主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但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且实践动手能力弱
“90后”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整体上个性张扬,积极乐观向上,对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同时, 他们创新意识观念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喜欢循规蹈矩,在不断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思维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与理念,而这些不仅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同时也是间接地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享乐利己主义思想,道德滑坡,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此外,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也是“90后”大学生所呈现出的一大不足。
3.个性张扬、情感丰富且见多识广,但抗挫能力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张扬,他们向往自由,坚持自我,敢想敢做。同时,在网络时代下,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90后”大学生可谓是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下的一代人,他们借助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不断开阔自身的眼界,丰富生活阅历。但是,“90后”大学生整体上也存在着诸多性格弱点,如抗压抗挫能力不足,心理问题凸显;加上网络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致使很多人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经受不住诱惑与考验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二、“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所具备的特点,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面临诸多考验与挑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张扬,习惯自由自在,部分学生会抵触循规蹈矩的任何事物,因此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自私的想法使得他们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打破这些“规矩”。所以应促使他们端正思想态度,具备集体主义价值观,能够做到在学校的整体安排下来学习生活。第二,“90后”大学生整体上见识较广,对学习生活都有很高的心理期待,但在学校中,相应的尊师重道理念意识淡薄,虽然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与年轻的教师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会忽视了对教师的尊重,当教师针对他们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督促与指正时,他们叛逆且张扬的性格会无法接受,进而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或者直接忽视教师。所以如果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开展这一教学内容,显然会因“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而给该项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与挑战。
三、当前高校在针对“90后”大学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在实际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将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上,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作用。第二,以人为本主义进行说教,而并未融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旧是以“填鸭式”的模式来实现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不仅缺乏社会实践内容,同时缺乏人文化理念在教育中的融入,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定位不明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展现与培养,进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同时,也并未落实因材施教,缺乏差异化教学模式的融入致使学生难以实现全面成长。第四,并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进行联系,单纯凭借学校教育的模式,局限性凸显,难以实现教育的全面性与连贯性。
四、基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心理教育进行连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传输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的主要途径,要想确保当代大学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并且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能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以及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时,具备贡献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信仰与决心,就需要以实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并以具有针对性的时政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将这一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连接,通过心理学教育的开展,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以明确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落实心理辅导,针对他们心理情感等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与疏解,逐渐强化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实现他们身心的自我调解,进而健全其人格,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落实因材施教并实现“三位一体”教育机制的搭建
第一,在实际落实这一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行为特点,落实差异化教学,确保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切实作用于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要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内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确保他们具备一定的集体主义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要实现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构建。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摇篮,需要意识到教书育人除了要实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人品道德与正确的价值理念,进而促使大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而针对“90后”大学生本身的思想行为特点,要想实现身心的健康成熟发展,就需要将教书、育人以及管理进行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强化对这一内容的管理。
3.以课外资源的充分开发来强化社会实践教育
为了实现对“90后”大学生群体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确保他们能够将自身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践能力转变为服务于自身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动力,就需要意识到实现对课外资源进行充分开发的重要性,要借助课外资源来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以不断强化他们综合能力素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支撑功能,以校园文化价值理念的熏陶与渗透来确保大学生能够在和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氛围中。同时,要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与党建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来实现相应组织的构建,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以自我管理与教育的模式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展现自我,并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品质与精神。
4.加强网络教育并强化就业指导
网络教育是当前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应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个平台,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板块的设置来实现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并以相应监督机制的构建来实现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落实,在思想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需求形式,并协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规划,确保他们逐渐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爱岗敬业的良好从业品质,进而能够在乐观积极地面对就业问题与社会的同时,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
五、总结
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主体,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出这一教育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就需要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所呈现出的思想行为特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以此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有效教育方法与措施的落实来确保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同时,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进而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 穹,张智辉.权力制约与反腐倡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2]杨雪冬.好人政治与好人社会[J].决策,2011,(12).
[3]张惠敏,李 申.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横向分权制约制度[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4).
[4]史向军,张 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