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报告4例所谓鱼槽肉芽肿的病例,患者发病前均曾接触过热带鱼、金鱼等。4例的皮损均为手指、手背或肘部皮肤发生结节,多发性,类似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其中3例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阳性。4例活检,组织改变主要为真皮层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小圆细胞为主的炎症性细胞浸润,并可见到散在微小脓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4例所谓鱼槽肉芽肿的病例,患者发病前均曾接触过热带鱼、金鱼等。4例的皮损均为手指、手背或肘部皮肤发生结节,多发性,类似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其中3例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阳性。4例活检,组织改变主要为真皮层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小圆细胞为主的炎症性细胞浸润,并可见到散在微小脓肿。
其他文献
作者研究了2个实验室4年中收集的128份良性角化病的组织切片。观察一些组织学特征如细胞内水肿、鳞状窝、基底样细胞或鳞样细胞(Squamoid cell)增生、核周晕,梭形细胞或角朊细胞异型性等的出现频率。研究的皮损包括病毒性疣、脂溢性角化,外毛根鞘瘤、返卷性毛囊角化症(Inverted follicular keratosis)、尖锐湿疣、纤维上皮性息肉、鸡眼、放射性皮炎、结节性痒疹、表皮痣和皮肤
创伤愈合的“最小的干涉”(Minimal interference)的概念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这一概念的含意即任何正常人创伤的愈合均有固定不变的定率,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的治疗,均不能加速创伤愈合的顽固步伐。
白癜风是一常见的疾病,除黑色素减少外,患处皮肤无构造上的改变。但电子显微镜发现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有某些解剖学上的变化。本病在生长旺盛时期最常见。
100年来,在皮肤病学和免疫学上都对免疫性炎症反应进行了研究。直到35年前,所有关于迟发性过敏和接触变应性的认识都是通过诱发和测定皮肤的免疫反应而获得的。Landsteiner等用腹腔渗出液中活的细胞成功地转移迟发性过敏,证明这种过敏性是由淋巴样细胞中介的。此后,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的研究就成为研究淋巴细胞间和淋巴细胞与皮肤间的互相作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世纪初,Arthus现象已成为由抗体引起的即刻
最近的一些报告认为吡啶试验不象过去首次报告那样特异。有人报告可培养的分枝杆菌亦能被吡啶提取而丧失其抗酸性。为澄清这些问题,作者作了如下试验。试验材料包括实验感染麻风的犰狳麻风杆菌、人麻风瘤中的麻风杆菌、18种可培养的分枝杆菌、HI-75株和从野生犰狳天然感染淋巴结中分离的可培养分枝杆菌以及由其组织直接制得的菌悬液。由感染组织制得的各菌悬液直接用白金耳蘸取涂片,加热固定。培养基培养的受试菌悬液则按同
肼苯哒嗪引起狼疮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痛、全身不适.也能引起皮肤红斑,但未见报导血管炎.作者遇见2例肼苯哒嗪引起皮肤溃疡性血管炎.现举1例:(例2略)患者女,63岁.因高血压病和持续肾损害15年于1977年9月服肼苯哒嗪,剂量增至250毫克/日时并用利尿剂、β-阻滞剂和甲基多巴.10个月后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效价1/40;一小时血沉33毫米.
作者对30例患者的41个角化棘皮瘤,应用5-氟尿嘧啶(5-FU)病灶内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年龄32~82岁,平均61.5岁.病史和形态学表现符合典型的角化棘皮瘤.肿瘤全部发生于暴露部位,病期为2~4周.几乎所有患者的皮肤具有阳光损伤的证据,或有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光化性角化病、毛细血管扩张及Civatte皮肤异色症等病史.
麻风骨吸收是一复杂的过程,过去一向认为继发于神经血管病变之后,但某些报告指出,切断实验动物肢体之神经并没有产生骨吸收.此外,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可以证明骨吸收患者溶酶体酶、酸性磷酸酶的浓度大大增高.基于上述事实,作者对5例麻风患者(3例L型,2例T型)的60份骨标本采用细胞化学方法,测定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材料及方法:从外科截肢或手术治疗过程中取得标本.
甲状腺病、糖尿病、恶性贫血及伴随Addison病的自身免疫肾上腺炎患者有异常高的白癜风发生率.白癜风患者血清内常有一种同甲状腺及胃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原反应的抗体,少数患者血清内有一种同表皮黑素细胞反应的抗体.这些发现及损害的组织学变化提示,至少某些患者是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作为此类疾病研究,作者发现某些患者皮损解剖分布同典型的自身免疫及风湿病的内脏损害解剖分布类似.
硬化性粘液水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病。有些作者报告本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有的报告与副蛋白血症有关,认为本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在血清中未发现有抗皮肤抗体,并认为副蛋白在本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不明。本文报告1例进行性泛发性的病例,观察20年,经各种治疗无效,后经溶肉瘤素治疗第一次获得显著进步。患者男性,1958年40岁时前臂内侧在皮肤轻度红肿的基础上出现多数坚实的黄色小结节,以后皮损逐渐发展,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