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右岸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张三的躯壳里出来后,被两个家伙牵着直直地往前走。周围的雾很大,不见路也不见树木,只能看到那两个家伙的身影,他们一个穿白衣,一个穿黑衣。
  不知过了多久,雾气渐渐稀薄,有喧闹声从前面传来,夹杂着哭声和哀求声。我还没活够呢。再给我半天时间吧,求求你们啦。走到近前,看到一群人站在一条大河边,河上有座窄窄的桥,桥头上有三个大字“奈何桥”。
  穿黑衣的家伙说,都别嚷嚷啦,生前做过坏事的站桥右边,没做坏事的站左边。那帮人呼啦啦地都往左边挤,片刻工夫,右边剩下的人已寥寥无几。挤得最欢的是一个大胖子,他竟一下子将一个瘦子挤进了河里。我才发现那胖子是开养猪场的李四。穿黑衣的将几个人硬是从左边揪到了右边,说,这里才是你们的位置。我发现那几个人里有李四,还有王五、赵六,都是老相识,昨天还和他们一块打麻将呢,真是世事无常啊。
  我往河两边瞄了瞄,左边河水澄澈,有小鱼在游。右边河水漆黑,腥臭扑鼻。站右边的人准是要下地狱的,我想。我认为我是好人,我曾帮张寡妇赶过猪,我曾在树林里帮王二丫揉过脚,于是我理直气壮地站到了左边。
  两队人缓缓往前走,右边的李四一边走一边咧着大嘴哭。我感觉李四很好笑,又怕他看到我,忙缩了缩身子。
  我认为我是好人,并且一直这么认为。
  那时我和李四、王五、赵六一起种西瓜,我们同一天育苗,同一天移栽,同一天授粉,可到西瓜成熟时却出了怪事,原是三十五天成熟的西瓜到了第二十八天,他们就一车一车地拉着往外卖了,且瓜瓤还是红的。
  后来我才知道,是有一种叫催熟剂的药水。
  我犹豫了两天,终于决定买一瓶药水试试。我娘得知后一把夺过去说,儿子,有些钱不挣也罢。我娘一扬手,药水瓶画了个弧线落进了河里。
  那几年,我和老婆骑着自行车进城卖瓜时,常看到他们开着新买的三轮车,突突突地喷出一股黑烟就跑到前头去了。
  后来,我娘去世了,那些土地也因重茬不能再种西瓜了。李四改行办起了养猪场,王五开起了馒头房,赵六做了大米生意,我则学着做豆制品。
  上市场的那一天,我大半夜就起来了。泡豆子、磨豆子、煮豆浆、点豆腐、压豆腐,每一道工序我都一丝不苟,可到了市场上我的豆腐却倍受冷落,他们都说我的豆腐颜色暗,易碎裂。我驮着剩下的几盒豆腐回家,不想在十字路口拐弯时,车子翻了,半车豆腐全碎了。
  我刚到家,我老婆抱着得肾病的女儿从外面进了门。老婆把女儿往我怀里一放,坐在地上就哭起来,张三啊,你让我们娘俩過的是什么日子啊?我把女儿抱在了怀里,看着她浮肿萎黄的小脸,我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难怪老婆生气,今天她们从医院回来时,在大街上碰到了李四那花枝招展的老婆。李四老婆白胖的手捏着一粒瓜子,正优雅地往嘴里送,满手的金戒指直晃人的眼。
  张三啊,你这个笨蛋,我们娘俩跟你受够了!我老婆还在骂。我把女儿放到小床上,一声不吭地出了门。
  我先到了李四的养猪场,我看到一群群肉球一样的猪在里面滚。我听人说同样养猪,李四的猪就比别人家的猪瘦肉含量高,我想向李四取点生意经。李四递给我一支烟,意味深长地笑了。我到了王五的馒头房,白胖胖的大馒头正在出锅。王五见了我,嘿嘿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又到了赵六家,赵六正往袋里装大米,那些大米粒粒油光发亮。这次我先给赵六递上了一支烟,赵六接过我的烟,吐了一口烟圈,徐徐地说,做生意嘛,脑子不妨活络些。
  为了女儿,我豁出去了!
  第二天,我的豆腐出了锅,真的是又白亮又有质感,一车豆腐全卖光了,再也没人说它颜色灰暗了。我开始扩大规模,又增加了豆浆、豆腐干、豆腐皮这些项目。我的生意越来越好,并且和周边的饭店、宾馆、学校、工厂签了单,他们都成了我的固定客户。
  我家很快盖上了小洋楼,我开着车去镇上时,那些宾馆里的小姑娘见了我,笑眯眯的直招手。我老婆一见,吓得从此再也不敢跟我大声嚷嚷了。
  所以,我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很多时候我都是被逼无奈,我是好人,我应该上天堂。
  我正在暗暗庆幸时,听到有人喊了一嗓子,还有他呢,他家的豆制品里放了东西!是李四那头猪正在指着我。我大叫,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以前是好人!王五和赵六也一起过来拉我,五十步笑百步,你还以为你多干净呢!
  他们三个硬生生将我拉到了右边,死死地拽着我不松手,我拼命挣扎着。“扑通”“扑通”,我们四个人全掉进了右边的臭水里。
  我在水里一面扑腾一面大喊大叫,冤枉啊,是他们拉我下水的!
  选自《小说月刊》2018.3
其他文献
愣愣和几个哥们出去喝酒,喝到晚上十二点才散。  次日早上,哥们来电话了:怎么样,昨天回去那么晚,嫂子没收拾你吧?  愣愣回答:說什么呢,她收拾我?我回来以后,连家门她都没敢开!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期刊
摩天岭地处赣西区。庄户稀疏,山道崎岖,平日里很少有外人进去。时值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匪盗横行,世道不太平。这天黄昏,山道上走来了一老一少。老者五十来岁,叫吴老八。少者二十余岁,叫赵石。  这老少二人原本是山外的庄稼人,只因眼下转入农闲季节,闲着没事干。吴老八便在钱庄贷了一千银元的银票,准备贩趟木耳。所以,又约了同村的后生子赵石做帮手,一道进了摩天岭。  进山以后,他们向山里老表租了两间茅屋做落脚点
期刊
一、暗中算计  江南诸暨的同山镇,名气最大的不是首富钱满堂,而是海半仙酒坊的东家,海半仙。海半仙痴迷酿酒,总是被自己酿出的美酒陶醉,醉时比醒时还多,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海半仙”,真名反倒忘了。因为酒好,慕名来买酒的人络绎不绝。海半仙心善,不管有钱没钱,凡是想喝他酿的酒都能喝到。所以,不管是谁,提起海半仙,都会竖起大拇指。  钱满堂并没有把海半仙放在眼里。一个经常喝得烂醉如泥的酒蒙子,名气再大,又能
期刊
明朝有位老师在课堂上竟当着学生的面呼呼大睡,学生们不敢吭声,静待老师醒来。老师醒后毫无愧色,还大言不惭地说:“为师方才去见了会儿周公。”众生无言。第二天,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大睡特睡,老師用戒尺敲醒他,气哼哼道:“你怎么能这样?”学生答:“我去见周公了。”老师更气了,追问:“周公说了什么话?”学生不紧不慢地回道:“周公对我说,他昨天没看到你。”  选自《传奇故事》
期刊
诸家是陈墩镇上排得上名的殷实大户,祖上中举、做官多人,到了1942年,诸家已有良田百亩,布庄南货店多家,全家老小过着富足安适的日子。  陈墩镇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正值兵荒马乱的时候,湖匪猖獗。偷盗抢劫杀人越货,时常不断,百姓苦不堪言。诸家自然也加强防范,加固院墙,雇用家丁,还派人值更。  然百密一疏,某日,诸家一对13岁的龙凤双胞胎在上学时不见了踪影。  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有人在诸记南货店门口发现
期刊
江南涇县有位富商叫卢虎,开了一家绸缎铺。卢虎患有咳嗽之疾,每年都要复发几次,而每次复发都要持续半个多月。  这年深秋,卢虎的咳嗽又犯了,他想:看来,我又该请郎中瞧病了,以前那么多的郎中都没能治好我的病,因此这回我应该换位郎中。对了,听说两年前来县城开医馆的李郎中很有名气,不如这回让他给我瞧瞧吧。  卢虎来到李郎中的医馆,说出自己的来意,李郎中连忙瞧起病来。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李郎中道:“卢老板,
期刊
范绍增是四川大竹人,因为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乎乎的,人送外号“范哈儿”(即傻儿)。  范哈儿从连长一直干到了师长。1938年,武汉陷入日寇铁蹄之下,蒋介石委任范哈儿为第八十八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谈到打仗,难事就来了:缺军饷。每逢打仗,出征前,范哈儿都得给手底下的官兵发双饷。  范哈儿的小眼珠一转,他将主管钱粮的军需官张秃子找来。他晃荡着圆圆的脑袋,问道:“老张,要是给军队
期刊
黄河渡口边的酒館里,有三个等船的人正围着炭火听故事。  一个裹着狗皮夹袄的干瘦参客正慷慨激昂地说:“说到英雄,小弟恰好知道三位。”  “这三人是干什么的?”穿着儒雅的沈陶然问道。  “是啊,这三人什么来历?”富家子弟模样的张陆也问道。  参客闻言,整了整衣襟,一字一顿地说道:“他们三人中,第一位是一个当兵的,第二位是个骗子,第三位则是名山匪……”  1. 临危受命  河北喇嘛沟,半人高的草被呼啸的
期刊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与狐狸精有关的故事,至今读来仍让人回味。  说是京城有一个富家少爷,长得肥胖臃肿,又懒惰邋遢,生活放纵,还时不时患一场病。即便如此,这富少还非常好色,喜欢拈花惹草。  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个妙龄女子,便上前挑逗。女子脸色一沉,说:“我本是一只狐狸,几千年來只是拜月修炼,从不做迷惑男人采补阳气的事儿。你竟敢来调戏我,马上就大祸临头了。”  富少信以为真,吓得魂不附
期刊
李九想做个刀客,纵横江湖,行侠仗义。一想这事,血压就高。  李九是个磨刀的,磨菜刀、镰刀、砍柴刀……有时,也磨别的刀,比如说,刀客的刀。  刀客身上有杀气,把刀一放,就去一旁闭目养神,或饮茶喝酒。  每当此时,李九就很用心磨刀。  李九也跟刀客搭讪,问,做刀客,很刺激吧?  刀客斜一眼李九,不回答。待刀磨好了,丢下钱,遂持刀离去。  每当此时,李九就想找个能欺负得过的人,发点儿脾气。  这天,杀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