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与品味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品味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产生共鸣,激起感情的波澜,体验文章的美,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
  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世界,美化了心灵,指导了言行。
  
  一、初读,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美与崇高其实就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中。”同样“美与崇高”存在于课文中,生活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见诸语言文字中,课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材料,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不仅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作者的审美理想,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就象徜徉在美的艺术世界。“社会无处不美,留心处处皆是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各种形象都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和加工而来的,因而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丰富复杂的生活现实在艺术中的升华。这些形象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感染。有的描绘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自然之美,如《济南的冬天》、《春》、《秋天》等,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有的叙述人类社会中的美,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如《散步》体现了人性之美,……这些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一味地提问所能达到的,读是感知阅读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形象美感的主要途径。读不单单是“口”的任务,它需要口、眼、耳、脑协同运动。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韩愈也说过:“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学生通过目视、口咏、耳听、心惟,调动大脑中所积蓄的生活表象,把那些无形的文字组合、还原成与之相应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还原”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起初,这些画面往往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得来的,也许是模糊的。通过反复地读,使文章在脑中形成的画面更清晰、更客观、更准确、更深刻,学生也就更清晰、更客观、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了语言文字,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体味了艺术形象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探求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趣、情趣,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二、细读,体味作品的思想美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创作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在对作品体验基础上,由情人理,把握作者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深入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直觉之中。在对教材的美进行渲染的同时,要作出相应的有说服力的理性分析,让学生在剖析形象的过程中体味作品的思想美。
  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真善美的识别,对审美客体逐渐加深理解、并能给予审美评价,得到新的领悟,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挖掘作品的思想美。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应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挫折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生命,生命》一文歌咏生命,礼赞生命,思考生命,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山中访友》应让学生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感悟到对人生的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通过对作品思想美的体味。获得人生的启迪和顿悟,伴有广泛审美能力的迁移,提高审美能力。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若能在细读中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哀或乐的审美体验中感知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进入审美意境,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不断丰富美育内容,扩大知识视野,拓展知识面,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
  
  三、研读,体味作品的意境美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作品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意境是作者对生活的艺术反映,它是由生活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熔铸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作者之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寄情于景、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学生要体味这些情感,只有通过“披文”方能“人情”。“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只有通过学生深入的研读,去细细体味琢磨,才可以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轨迹,才可以体味出作者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字中之情,做到与作者两心相通,真正与作者情感相契合,真正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选材、组材,深入理解课文层次内容,设身处地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意境美),产生情感的共鸣。
  用学生的研读、品味代替了教师多而杂的提问和讲解,学生反而能更好地领悟文本所达到的“韵外之致”的极高意境。使学生在意境审美中,得到了美感的熏陶。
其他文献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
期刊
摘要 快乐羽毛球运动是指日常生活中羽毛球运动而非竞技运动。其运动理念为:乐、道、和。其中“乐”是直观感受、“道”是最高境界、“和”是核心理念。快乐羽毛球运动的实施应极大限度降低对外界的要求。快乐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根本是心态的调适问题,用“圆方训练法”进行技艺训练,采取由小圆到大圆,由单圆到多圆的层进方略,把握圆中求方而不是方中求圆的关键。  关键词 快乐羽毛球运动;乐;道;和;圆方训练法    一、
期刊
前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数学授课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两者在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如何在实现教师有效主导的基础上,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巩固,成为现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性课题。对于此种情况,数学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
期刊
[摘要]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让课堂成为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一个平台,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无限的延展。  [关键词]课堂;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创新教学,灵活使用新教材因材施教,注重以人为本的
期刊
初中学生初次正式接触英语,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在启蒙阶段不断地强化兴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我注重兴趣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在初级阶
期刊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互动活动,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周密思考,设计出一套循序渐进的问题,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变为生动活泼、有问有答的场所,以便提高课堂的教
期刊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如教学《比例尺》一课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
期刊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文章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种种举措。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关系;热爱;期待;语言;引导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