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篇: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民机产业体系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球来看,中国向大型喷气式民用客机挺进的时机并不算晚,运10的立项甚至比空客的成立还早几个月。然而,空客如今已成长为比肩波音的航空业巨子,而我们的运10,以及后来与麦道的合作项目,却相继失败。
  “运10只是一个产品,它没有产业体系的支撑。在任何行业,得不到产业体系支撑的产品,哪怕在技术上再先进,也是不可能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的。”一位曾经参与运10项目的专家总结说。21世纪以来,中国打造民机产业体系,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是先锋,打下了一些基础,但整体的推进,则是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立项之后。
  自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C919大型客机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民机产业坚持“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原则,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技术路线,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全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在内的100多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形成了“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民机产业体系。
  以中国商飞为核心:形成主制造商核心能力
  中国商飞公司是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自成立以来,中國商飞公司以大型客机项目为引领,努力开创民机产业科学发展之路。经过十年艰辛创业、攻坚克难,在型号研制、战略布局、经营管理和专业能力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能力建设上,中国商飞公司以“项目引领、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实现跨越”为基本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辐射全国、延伸国际的民机制造和服务产业布局,并且以上海为核心,确立了“一个总部、六大中心”发展蓝图,着力建设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美国公司和上海《大飞机》杂志社等所属单位。
  通过设立分公司、办事机构以及参股供应链企业等形式,中国商飞公司积极提升主制造商核心能力,发挥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适航取证和供应商管理等六大核心能力基本形成。总装移动生产、中央翼、中机身、水平尾翼、全机对接等国际先进生产线全部建成。
  在管理上,中国商飞公司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实现过程,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协同高效运行,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COMAC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国际一流航空企业建设进程。
  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已经实现ARJ21新支线飞机交付、运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并开始进行试验试飞,CR929远程宽体客机立项并开始研制。同时开展三个项目,对一家成立仅十年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商飞公司通过创新项目管理体系,深化项目组织变革,建立了多型号并举的项目管理体系,使自身能适应多品种发展,不断提升系统工程管理能力,实现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形成了“两透一控、双五归零”的质量管理体系。
  十年来,中国商飞公司在打造主制造商核心能力并推动中国民机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以ARJ21新支线飞机为例,ARJ21的运营,标志着中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运营、批产的全过程,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这在中国民机产业史上是第一次。
  联合中航工业:建设关键配套能力
  ARJ21新支线飞机也好,C919大型客机也好,CR929远程宽体客机也好,采取的都是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在中国商飞公司这个主制造商之下,还有很多供应商围绕着项目参与研制工作。比如,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中航工业旗下就有7家机体供应商、2家材料供应商、8家标准件供应商、17家系统供应商、5家小设备及结构件供应商、30余家参研/参试单位参与研制工作。C919大型客机的机体结构,如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外翼、副翼、中后机身、后机身、垂尾、平尾、活动面等部段和相关部件,由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设计,分别由中航工业成飞、洪都、西飞、沈飞、哈飞和航天特种材料等单位制造,再由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负责总装。
  通过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研制,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7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群体性突破。
  比如,在材料方面,中航工业旗下企业承担了长周期材料锻件制造和采购工作,共同承担C919大型客机锻件模具的制造和机加。在机载系统方面,C919的26个机载系统中,中航工业旗下企业研制了9个系统,还与别的企业合作研制或参与研制了其他系统。
  这些成果的取得,证明了在提升中国民机产业企业的能力、打造中国民机产业关键配套能力等方面,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辐射全国:提升产业配套能级
  大飞机的拉动力不仅表现在航空工业内部,很多看似与航空工业无关的产业,比如机械制造、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都会受益于其溢出效应。同时,由于大飞机研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数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流体力学等上百种学科和7000余项技术,所以很多基础学科的研究也会受益。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后,按照“项目引领、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实现跨越”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布局,不仅带动一大批国内骨干企业快速提升能力,培育了一批潜在供应商,还引导国内省市地方建立航空产业基地,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研制。   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就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作为机体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营企业,西子航空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辅助动力(APU)舱门和应急发电机(RAT)舱门的研制。2015年6月,西子航空生产的首架份RAT舱门通过中国民航局的适航检查。通过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的锻炼,西子航空目前已经通过国际航空巨头的272项特种工艺资质认证,能够为空客A320、波音737、庞巴迪C系列、中国商飞C919、中航工业蛟龙600等飞机提供零部件。
  不断推进国内民机配套企业在机载系统、机体结构件、标准件/材料等方面开展国产化工作,是中国商飞公司的目标。为此,中国商飞公司与政府机构、中央企业、民营企业、银行、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政企合作、央企合作、民企合作、银企合作和校企合作,带动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供应商和30多所国内高校参与研制,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
  民机研制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对经济发展、技术工艺创新、人才就业与培养、学科发展等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時辐射带动原材料、机械装备、电子及仪器仪表、航空金融、航空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关研究认为,从投入产出效益比来看,每向航空工业投入1万美元,十年后大约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相信随着ARJ21新支线飞机的批产,以及C919大型客机在试验、试飞、取证、交付、运营和批产道路上的推进,中国民机产业企业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其配套能力也会随着项目的推进而不断增强。
  面向全球: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民机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如今,没有一家公司能独立完成大飞机所有的研制工作。为此,中国商飞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坚持“聚全球之智”,充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
  为学习国际先进航空制造企业的经验,中国商飞公司在大力加强与国际著名供应商合作的同时,有计划、有选择地与国际先进航空制造企业开展沟通、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政府间航空项目合作和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活动。
  成立十年来,中国商飞公司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原则,加强与CFM、霍尼韦尔、GE、联合技术公司等国际顶尖民机供应商的高层互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培训资源,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等国际知名航空院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项目。
  在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和CR929远程宽体客机研制中,中国商飞公司对标国际一流,主动与FAA、 EASA等欧美适航当局合作交流,采用国际通行的适航标准研制飞机,为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取得通行证。同时,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了美国分公司、欧洲办事处,加强与北美和欧洲供应商的沟通和交流,在国际合作、人才引进、政府交流、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商飞公司特聘专家鲍盼麒就是一位来自美国的适航工程专家。在加入中国商飞之前,鲍盼麒在FAA工作了22年,曾任FAA北亚总代表,是兼具试飞技术、试飞管理、适航取证等多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014年,鲍盼麒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他曾在一次座谈中说:“我很庆幸来到中国,见证了这一航空发展史上令人振奋的时代,有幸亲身经历中国民机产业的创新发展历程,我期待与我的同事共同打造中国商飞在世界航空市场中的理念、品牌和标杆。”
  鲍盼麒是中国商飞公司与国际同行合作的一个典型。在民机产业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是一个后来者。向先行者学习,与先行者合作,引进先行者的智慧,是中国商飞公司作为一个后来者必须持有的心态,也是中国打造民机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十年来,我国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取得重要进展。两架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正在开展试验试飞。ARJ21新支线飞机投入商业航线运营,开始批生产。CR929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研制全面展开,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通过三个项目研制,我国基本建成了民机产业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例如,我国的民机产业链还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发动机、机载系统和设备、铝锂合金、高性能碳纤维等关键材料和标准件研发方面落后于国际同行。
  此外,中国民机产业在现阶段的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布局较为分散,生产效率低、物流成本高,还存在同质重复建设的现象,难以满足批产配套能力。
  未来20年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顶层策划,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主制造商核心能力建设,科学布局航空产业园,努力形成完整的中国民机产业体系。
其他文献
2009年年末,一起并购案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中航工业西飞以1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这既是中国航空制造企业首次实现海外并购,也是亚洲航空制造企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在之后的几年间,中航工业又先后并购了西锐、耐世特、THOMPSON等海外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与并购企业的不断磨合中,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布局也初步形成。2017年,中航工业
期刊
2018年对于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莫测,航空燃油价格大幅震荡,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民航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8年,对于全行业来说,有机遇,更有挑战。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2018年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航空运输安全、运输总周转量、吞吐量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航企改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
期刊
2018年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用“暗流涌动,风起云涌”八个字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空客与庞巴迪、波音与巴航工业的联手彻底打破了商用飞机领域几十年来的市场平衡。这种被打破的平衡在2018年两家飞机制造商交出的成绩单中已经有所体现。在新飞机的交付上,空客凭借对庞巴迪C系列的控股在年度交付量上与波音不相上下。而波音则凭借737MAX的热卖, 6年来首次在飞机订单量上超越空客。2018年,诸多机型的研制都取
期刊
德国是一个具有浓厚航空传统的国家,从发明滑翔机、第一个冲上蓝天的李林达尔开始,涌现出大批著名航空先驱,恩斯特·海因克尔就是其中之一。  海因克尔的经历与同时代的航空先驱类似:学航空、设计飞机、自己办企业生产飞机。但在知人善任这一点上,海因克尔比其他航空先驱更胜一筹。因此,他团结了一大批顶尖的专家和学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He70是当时时速最高的运输机,He176是世界上第一种以火箭为动力的飞
期刊
2018年7月12日,在CAAC适航代表全程目击下,国产大飞机C919“全机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项试验被认为是航空制造领域最为凶险也最经典的试验,是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试验科目,是对飞机结构强度的一次“极限考验”,只有经受住这项考验才能证明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  我们知道,一架飞机从滑跑、起飞、爬升、巡航,到下降、着陆,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各种力的作用,比如空气
期刊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十周年。  十年前的5月11日,肩负着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的神圣使命,中国商飞公司踏上了采撷“现代工业之花”的征程  而今,十年过去了。十年间,ARJ21-700飞机投入航线運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中俄远程宽体客机CR929开始研制……十年间,商飞人在体味艰辛的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喜悦和荣耀。  凡是过去,
期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航空史上公认的“黄金时代”。作为推动这个时代的力量之一,德国航空界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胡戈·容克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飞机、第一架从东向西飞越北大西洋的飞机、德国第一次远航中国的飞机都出自他的手。  容克斯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为航空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一生。希特勒上台后,他拒绝与纳粹为伍,因而被剥夺了专利和股权,还被软禁在家里。然而,二战开始后公司生产的飞机依然带着他的
期刊
不少60后、70后小時候的梦想都是“长大要做科学家”。揭裕文告诉记者,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感慨:“我们这个班也就你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  揭裕文是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他是飞机总体设计、飞行性能操稳以及适航审定、适航试飞等方面的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是中国民航2013年特聘的25位中青年技术带头人之一。  40岁的时候,揭裕文从飞机设计师转行从事飞
期刊
围绕着要不要研制大型客机,是坚持自主研制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生产大型客机,中国航空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不同的认识。达成“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这一共识并成功付诸实践,中国航空工业耗费了近半个世纪。  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越来越多的航空人意识到,技术能力的增长不能脱离研发活动的物质对象,必须以产品开发作为其发展的“台阶”或“工作平台”。当年“运10”项目下马,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不仅是结束了
期刊
对于高端复杂的民机制造业来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一铁律显得尤为明显。而对于中国商飞这样一个民机制造领域的“新来者”来说,能否掌握和突破关键技术,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如今,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依托三大型号发展,中国商飞公司初步建立了多团队协同、多专业融合、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先后攻克108项关键技术,突破超临界机翼、钛合金3D打印等核心技术,掌握5类4级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