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对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与训练规定了具体要求。而实际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因此口算必须要从低年级入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多年的教学告诉我,培养小学生口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的速度。
有人认为口算题易教,学生易学,则出现了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重速度,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了口算又简单又好学,一听就会的错误思想,因而学生不肯动脑筋,仅满足于机械练习。其实这是低年级口算教学的一个误区。在基本口算教学中,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
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弄清为什么8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2和几,如教学8+6=14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6之和,应把6分成2和4 ,8与2组成10,10加4等于14。同时,教师画出口算8+6=14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出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而总结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6+9”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在计算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入一定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准,算得快的目的。如:在教“比较小数大小”时,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知道了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针对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准备些数学竞赛,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星。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想计算,要计算。
三、注重变换形式,提高口算的趣味性。
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需要多练,才能得以提高。在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尤其如此。因此,每节数学课,教师都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2~4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估算
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所谓估算:指在计算测量时无法或没必要精确时,或是为了先大概的判断,再检验计算或测量是否正确,在进行计算、测量的学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估算通常是要确定一个范围,在小学阶段一般是口算和目测。对小学生而言,估算很大范围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例如:食指大约宽1厘米,1个2分币大约重1克……还可以用估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不用尺,想办法量出教室的长和宽,教室的占地面积等。估算的结果虽不一定精确,但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有助于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
五: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学生是开发不尽的资源,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全班几十个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智力水平又会暴露出不同的思维层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对自己尚未想到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法时,要勇于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去迎合学生的新思维。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计算能力,比较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口算,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而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是小学教师长期、仔细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的速度。
有人认为口算题易教,学生易学,则出现了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重速度,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了口算又简单又好学,一听就会的错误思想,因而学生不肯动脑筋,仅满足于机械练习。其实这是低年级口算教学的一个误区。在基本口算教学中,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
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弄清为什么8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2和几,如教学8+6=14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6之和,应把6分成2和4 ,8与2组成10,10加4等于14。同时,教师画出口算8+6=14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出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而总结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6+9”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在计算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入一定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准,算得快的目的。如:在教“比较小数大小”时,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知道了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针对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准备些数学竞赛,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星。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想计算,要计算。
三、注重变换形式,提高口算的趣味性。
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需要多练,才能得以提高。在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尤其如此。因此,每节数学课,教师都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2~4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估算
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所谓估算:指在计算测量时无法或没必要精确时,或是为了先大概的判断,再检验计算或测量是否正确,在进行计算、测量的学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估算通常是要确定一个范围,在小学阶段一般是口算和目测。对小学生而言,估算很大范围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例如:食指大约宽1厘米,1个2分币大约重1克……还可以用估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不用尺,想办法量出教室的长和宽,教室的占地面积等。估算的结果虽不一定精确,但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有助于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
五: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学生是开发不尽的资源,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全班几十个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智力水平又会暴露出不同的思维层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对自己尚未想到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法时,要勇于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去迎合学生的新思维。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计算能力,比较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口算,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而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是小学教师长期、仔细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