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湖地区,不少往来于此的人可能不曾留意过,竖立在白家庄小学附近智能报警柱,每天都在像警卫一样执勤。报警柱的功能包括:监控,对讲,警灯,应急广播。报警住与街道办事处的维稳中心相结合。报警时,第一个看到现场情况的是指挥中心,紧急报警的时候,按下报警柱上的钮,就可以开启通话功能,两个摄像头开始工作,值班中心的人紧急启动警灯,开启应急广播对不法行为进行警示。图像同步传到公安部门。监控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把出现的情况传到指挥中心去,指挥中心与公安系统有接口,完成整个传输过程。
这一应用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在北京乃至全国,物联网既不稀奇也不陌生;智能井盖、汛情预警、图像采集……在人们熟悉的场景中,物联网伴随应用在中国逐渐进入深入发展。
应用随处可见
两三年前,人们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在观望阶段,很多落地项目听上去不错,但总是有距离感。今天物联网几乎无处不在,即使没有意识到是物联网所为,却也无法泯灭其功效。
在江苏扬州公道镇,渔业产业园区采用的水产设施养殖物联网监控系统,可以对鱼塘内的溶解氧、pH值、水温等进行在线监测,通过控制节点无线远程控制增氧和投饵设施,及时调节水质,预测各种病情发生,使水产品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达到增产、节能、省工、适时用药、减少环境污染等效果。
在福田区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小区滨河新村,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垃圾桶和人机交互终端,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智能化。小区每户居民都被发放一张实名注册的“家园卡”,在倒垃圾的时候顺手在数字垃圾桶上刷一下,采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小区内部通讯网络就能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终端设备上。督导员就能了解居民投放垃圾的数据,比如数据显示哪户居民一段时期内没倒过垃圾,督导员就会上门督导,以防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
这些都是物联网在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应用。而在更为商业化和专业的领域,物联网的作用更加明显。
储粮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湖南的智慧粮仓工作人员介绍,粮食作为“活体”储藏,对温度、湿度、水分的要求极高。过去,储粮基本依靠主观经验,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一切变得有规可循。现在,粮仓中装有检测各项粮情指标的传感器,监测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等关键指标数据的变化;同时仓内还配套全景摄像机和激光测量仪,可实时观测仓内情况、精确测量仓内粮食的体积和数量。一旦采集的粮情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并通过播放警报音及发送短信的方式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检测数据统一通过企业专线网络传输至集团总部储粮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存储,管理人员可远程实现对粮仓的可视化管控。
北京市区停车难是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找一个便宜的车位更难。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引导,可以向用户手机发送信息,告知用户目的地周边的停车位的情况,还可以告知交通拥堵状况。在移动通信领域对于交通出行的引导,对今后智能交通的综合治理起到相应的作用。
决策与需求并促发展
对于更多技术以外的普通人来说,了解技术往往是从应用开始的。一项技术的落实有了市场化的需求就能够顺应规律在供需关系中不断优化、标准化,这是物联网走向成熟极为关键的一步。另一方面,决策者对于趋势的判断和引导以及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我国拥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自2 0 1 2年工信部发布《“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后,在2013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发展目标和思路。今年6月中旬,国家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重点推进传感器及芯片、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日前,财政部和工信部下发了《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补助资金支持的范围以及针对不同内容的支持方式,对于2014年物联网发展重点支持的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支持物联网标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与验证示范等。同时要提出明确当前的重点任务,根据实际需求、产业基础和信息化条件,突出区域特色,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这一举措强调了关键技术的标准制定及应用落实的方向。对于一路步伐紧凑的中国物联网来说,政策的跟进和支持无疑是最佳的肯定。
不仅仅是在中国,事实上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在全球都已是大势所趋。从应用来看,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M2M(Machine to Machine是通过移动通信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将商务的边界大幅度扩展或创造出较传统方式更高效率的经营方式,亦或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全新服务)已经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到2013年年底,已经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了M2M的服务,是物联网所有产业和应用里面产业链最完备、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我国物联网发展自2009年起步,以2012年8月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成立为标志,国家加大了顶层设计。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9月,印发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标准、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整体推动物联网发展工作。截至目前自2011年财政部会同工信部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以来,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年均5亿元,支持500多个研发项目。
在下一步发展中,我国物联网还将更多从产业方向着眼。在市场化运作中注意战略定位和投入产出比的调整,让新技术与传统业务实现平滑对接,为规模化推广做好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准备,逐渐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良性互动。
这一应用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在北京乃至全国,物联网既不稀奇也不陌生;智能井盖、汛情预警、图像采集……在人们熟悉的场景中,物联网伴随应用在中国逐渐进入深入发展。
应用随处可见
两三年前,人们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在观望阶段,很多落地项目听上去不错,但总是有距离感。今天物联网几乎无处不在,即使没有意识到是物联网所为,却也无法泯灭其功效。
在江苏扬州公道镇,渔业产业园区采用的水产设施养殖物联网监控系统,可以对鱼塘内的溶解氧、pH值、水温等进行在线监测,通过控制节点无线远程控制增氧和投饵设施,及时调节水质,预测各种病情发生,使水产品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达到增产、节能、省工、适时用药、减少环境污染等效果。
在福田区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小区滨河新村,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垃圾桶和人机交互终端,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智能化。小区每户居民都被发放一张实名注册的“家园卡”,在倒垃圾的时候顺手在数字垃圾桶上刷一下,采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小区内部通讯网络就能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终端设备上。督导员就能了解居民投放垃圾的数据,比如数据显示哪户居民一段时期内没倒过垃圾,督导员就会上门督导,以防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
这些都是物联网在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应用。而在更为商业化和专业的领域,物联网的作用更加明显。
储粮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湖南的智慧粮仓工作人员介绍,粮食作为“活体”储藏,对温度、湿度、水分的要求极高。过去,储粮基本依靠主观经验,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一切变得有规可循。现在,粮仓中装有检测各项粮情指标的传感器,监测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等关键指标数据的变化;同时仓内还配套全景摄像机和激光测量仪,可实时观测仓内情况、精确测量仓内粮食的体积和数量。一旦采集的粮情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并通过播放警报音及发送短信的方式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检测数据统一通过企业专线网络传输至集团总部储粮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存储,管理人员可远程实现对粮仓的可视化管控。
北京市区停车难是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找一个便宜的车位更难。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引导,可以向用户手机发送信息,告知用户目的地周边的停车位的情况,还可以告知交通拥堵状况。在移动通信领域对于交通出行的引导,对今后智能交通的综合治理起到相应的作用。
决策与需求并促发展
对于更多技术以外的普通人来说,了解技术往往是从应用开始的。一项技术的落实有了市场化的需求就能够顺应规律在供需关系中不断优化、标准化,这是物联网走向成熟极为关键的一步。另一方面,决策者对于趋势的判断和引导以及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我国拥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自2 0 1 2年工信部发布《“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后,在2013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发展目标和思路。今年6月中旬,国家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重点推进传感器及芯片、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日前,财政部和工信部下发了《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补助资金支持的范围以及针对不同内容的支持方式,对于2014年物联网发展重点支持的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支持物联网标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与验证示范等。同时要提出明确当前的重点任务,根据实际需求、产业基础和信息化条件,突出区域特色,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这一举措强调了关键技术的标准制定及应用落实的方向。对于一路步伐紧凑的中国物联网来说,政策的跟进和支持无疑是最佳的肯定。
不仅仅是在中国,事实上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在全球都已是大势所趋。从应用来看,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M2M(Machine to Machine是通过移动通信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将商务的边界大幅度扩展或创造出较传统方式更高效率的经营方式,亦或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全新服务)已经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到2013年年底,已经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了M2M的服务,是物联网所有产业和应用里面产业链最完备、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我国物联网发展自2009年起步,以2012年8月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成立为标志,国家加大了顶层设计。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9月,印发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标准、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整体推动物联网发展工作。截至目前自2011年财政部会同工信部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以来,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年均5亿元,支持500多个研发项目。
在下一步发展中,我国物联网还将更多从产业方向着眼。在市场化运作中注意战略定位和投入产出比的调整,让新技术与传统业务实现平滑对接,为规模化推广做好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准备,逐渐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