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蚕新品种选育及鉴定的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多年家蚕育种工作经验,指出家蚕新品种选育的目标与途径,并探讨了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方向,提出了完善和改进家蚕新品种鉴定工作的建议,以期尽快选育优良品种,为蚕桑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家蚕;新品种;选育;鉴定;发展方向;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304-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of silkworm breeding,goals and ways on selection of new silkworm variety work were presented,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ilkworm breeding was discussed,and suggestions on per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new silkworm variety identification work were propose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reeding of new silkworm variety,and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sericulture production.
  Key words silkworm;new variety;breeding;identification;development direction;suggestion
  桑蚕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以茧丝绸为单一产物的蚕桑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培育并推广高产稳产、体质强健、抗逆性强的桑蚕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个新品种的育成,需要经过实验室鉴定、农村少量试养和大面积推广,以适应今后农村养蚕体系向条桑育、大棚育等简易化、省力化、大规模、高效益方向发展的需要。为了加速实现家蚕品种的良种化,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尽快鉴定出好养、优质、高产的家蚕新品种,现结合笔者多年的育种经验,对家蚕新品种选育及鉴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与途径
  1.1 制定明确的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要有针对性,制定育种目标时,既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生产技术水平,又要充分考虑现行品种的特点和广大蚕农及丝场对品种的要求,保证一定的预见性,预见今后10年蚕桑生产和缫丝工业对蚕品种新的要求。应避免由于育种工作者思想方法的主观性、片面性导致考虑育种目标比较单一,不够全面,育出品种不符合客观形势要求。总的要求是“好养、高产、优质”,合乎农村、丝厂、种场3个方面的要求,即“三满意”。
  1.2 采取有效的育种途径
  1.2.1 引种选拔。家蚕多在室内饲养,小气候等环境条件容易控制,因此从其他省份和国外引进新品种,根据本省的要求加以研究、选拔,是行之有效的选种途径。此期要注意卵、蚕技术性状分析及技术处理,丝质调查要比较解舒率、净度、一粒缫成绩,可将引进种提纯或杂交改良,培育成育种素材或新品种。
  1.2.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利用不同品种杂交后,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或遗传结构的重新排列而产生的变异。目前,杂交育种是最有效的育种方法。根据一代杂种综合指标,正确评价其使用价值。可创造特定条件,调查品种的用桑量,抗病力以及其他特征、特性,选出优良杂种组合,进一步进行农村多点试验,了解品种的地区适应性,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资料。
  1.2.3 系统选育。蚕是异体受精的,因此任何一个蚕品种的“纯”“稳定”都是相对的,即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1]。利用现行品种,在符合育种目标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单蛾育,仔细比较各蛾区之间的差异,朝一定的方向连续不断地选择,扩大其差异,选出与原来不同的新品系或新品种。
  1.2.4 抗病育种。对育种材料连续多代添食病原,选出强健性高的蛾区,育成抗病品系,这是目前育种方法的一个补充手段,实用价值很高。
  1.3 创造适宜的培育条件
  一般说来,如选择体质较强、丝量较多的品种,在选育的前期,分离比较复杂,后代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培育条件应有偏差,以利于人工选择;选育后期,培育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充分发挥品种特性,并且进一步巩固提高。在选育过程中,培育条件尽量与农村或丝场接近,以粗放型为主,这样选育的品种适应性更强,更容易被蚕农接受。
  1.4 推进高效的育种进程
  育成品种能否在生产上利用,关键在于育成品种是否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成对选择现行推广的优良蚕品种资源,开展多元杂交种的组配与筛选鉴定,既可因品种间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育成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还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2]。另外,除注意选配亲本组合外,还应通过早期测交,及早了解选育品种配合力的好坏,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通过早期测交,对于那些杂种优势强的选育类型应扩大繁育量,进一步培育提高,不仅可以加快育种进程,还可以减少育种工作的盲目性,有效缩短育种时间,从而尽快培育优良新品种。
  2 家蚕新品种选育发展方向
  2.1 限性品种选育
  选育杂交种时,必须对2个原种的雌雄加以鉴别,目前主要根据幼虫或蛹的生殖器原基形态进行鉴别,其工作程序繁琐、工作量大。为了使制种更加省力化,利用卵色及壮蚕斑纹、茧色来鉴别雌雄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限性品种的选育是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的一个主要方向。
  2.2 人工饲料适应性强的家蚕品种选育
  人工饲料育作为一种养蚕新技术,饲料营养均衡,则消毒防病简单。现如今家蚕饲育用途多样,但生产高等级生丝仍是不可舍弃的一个单元[3]。结合人工饲料育,培育专用蚕品种,进而结合产业化、工厂化、机械化研制适合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技术规程,不受或少受鲜桑饲料制约,创建高品位丝原料生产基地很有必要。因此,选育摄食性强的家蚕新品种成为未来选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2.3 特色优良家蚕新品种选育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纯系分离等育种方法,育成抗病性强、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品种;采用连续回交方法,获得含有耐氟基因、抗NPV基因、天然采色茧基因等家蚕新种质资源8个。苏州大学选育的天然黄色茧丝特殊用途家蚕品种彩茧一号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4]。这些项目成果的逐步应用将对我国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 家蚕新品种鉴定建议
  3.1 饲养环境一致,技术处理相同
  一是收蚁日期相同。鉴定种和对照种要求同一天同一时间收蚁,避免因气侯条件的差异而影响对比的正确性。二是感温程度相同。鉴定种和对照种要求同室饲养,保持同样的保护温度,蚕室条件力求相同。三是用桑质量相同。鉴定种和对照种要求同吃一块桑田里的桑叶,桑树品种要一致,桑田的管理要一致,贮桑的条件、方法力求一致。四是饲育技术相同。鉴定种和对照种在饲育技术上要求各龄蚕头疏密相同、饲养区数相同;给桑次数、切桑大小、喂蚕厚薄相同(吃叶需求大的可以补给桑,记录清楚即可);提青分批、眠起处理相同;蚕期消毒、添食药物相同;饲育方式相同,比如统一用条桑育或蚕台育等。
  3.2 严格分区饲养,防止品种混淆
  鉴定种和对照种自收蚁、饲养到样茧送缫丝厂,都要严格分清,条蚕不混,颗粒不乱。在饲养过程中,首先在人员管理上要做到专人专品种负责到底,各品种严格分区,鉴定种和对照种分贴不同颜色的标签,记录本严格分开。特别是除沙时的“网下蚕”最易混,采取“除一匾清一匾,除一台清一台”的方法,对于无法确定品种的蚕坚决淘汰。其次,上簇时易相混,采取专人、专品种、专匾上簇,每匾覆盖小蚕网,以免熟蚕乱爬,造成品种混杂。最后,在选送样茧进行缫丝鉴定时,必须与缫丝厂人员配合,由专人、专具运送,缫丝过程严格区分品种,缫丝成绩分品种记录清楚,及时进行汇总分析。
  3.3 调查记载详实,仔细认真分析
  家蚕新品种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将试验结果应用于生产。为了保证遗传性状的稳定,在养蚕环境和饲育技术处理一致的情况下,认真细致地做好调查记载工作十分重要。在调查各项数据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如实记录,保证数据的正确无误。
  3.3.1 孵化情况调查。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蚕卵,每日记录孵化头数,计算实用孵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实用孵化率(%)=最多2 d内孵化卵数/受精卵数×100
  记录不孵化卵数、死卵数及不受精卵数,结合调查卵期生命力,描述孵化是否齐一,蚁蚕是否活泼,做好记载,及时计算分析数据。
  3.3.2 蚕期调查。包括五龄经过、全龄经过、用桑量、蚕体发育匀整度、稚蚕趋性、壮蚕食性、抗病性等各项调查。其中,用桑量调查很重要,新品种要求好养、优质、高产、低消耗。正确的用叶量统计是新品种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每次喂蚕由专人负责称量、专人记录,根据品种特性,给予合适的饲喂量,及时汇总统计,计算其担桑产茧量和张种用桑量,作为新蚕品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3.3.3 簇中调查。括簇中营茧快慢情况,营茧位置,病毙蚕、不结茧蚕数量等调查。
  3.3.4 茧期调查。一般在大批上簇后6~8 d进行,过早化蛹不彻底,过迟则重量减轻,产生误差,影响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产茧量调查包括上茧、双宫茧、选除茧量调查;茧质调查包括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等各项指标的调查。为选育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此期应特别注意健蛹率的调查。
  3.3.5 丝质调查。鉴定种和对照种分别在上茧中抽取鲜样茧2 kg,附清品种标签,烘干后送往有鉴定资质的缫丝厂进行丝质鉴定,此期调查数据包括茧丝长、茧丝纤度、解舒丝长、解舒率、净度检验、出丝率等各项指标[5]。
  在卵、蚕、茧、丝期需要调查近100次,记录近100次,记录要准确,一丝不苟,记载数据要及时、准确、全面,并注意育种工作的连续性,做好异季、异地、异蛾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为新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蚕桑生产已开始发生转变,其发展方向逐渐趋于集约化、规模化和高产、高效[6-7]。因此,面对这一新形势,要实现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改进蚕桑生产技术。优良的现行蚕品种在蚕桑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蚕品种性状退化,选育后备的优良品种就成为当务之急。在蚕桑生产中要不断地改进家蚕新品种鉴定工作方法,根据我国颁发的《桑蚕品种国家审定条例》中家蚕新品种审定标准,尽快选育优良品种,为蚕桑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8-9]。
  5 参考文献
  [1] 向仲怀.家蚕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79.
  [2] 陈登松,吴凡,李德臣,等.优质强健家蚕四元杂交新组合的筛选与鉴定[J].北方蚕业,2013(4):6-10.
  [3] 卢红,丁天龙,蒲彬,等.新疆家蚕资源研究方向探讨[J].北方蚕业,2013(1):4-6.
  [4] 吴凡,赵春晓,李德臣,等.我国特殊用途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北方蚕业,2013(2):1-5.
  [5] 罗玉功,刘重盈.陕西家蚕品种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99.
  [6] 肖金树,周安莲,张友洪,等.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J].蚕业科学,2010(4):650-655.
  [7] 张桂征,张雨丽,苏红梅,等.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J].广西蚕业,2014(3):1-7.
  [8] 姜虹,曾晓英,岳宣,等.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311-9313.
  [9] 郑茜,李庆荣,肖阳,等.抗性家蚕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2011(4):9-11.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光藓科Schistostegaceae植物光藓Schistostegapennata(hedw.)Web、etMohr在长白山的发现,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利用2010年《洛阳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截面数据资料,使用ELES模型,对洛阳市城市住户进行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贫富差距较大,存在需要关注的城市贫困群体,交通通讯项目和居住项目是
提篮式拱桥具有造型优美,横向稳定性高等特点,本文以某80m跨人行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提篮拱桥的结构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桥主要受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栝楼属Tridchosanthes31种变换,在光学显微镜和扫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
在通海烟区4种不同类型烤房中进行试验,研究带茎烘烤和分别采收烘烤对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6片叶一次性带茎采烤,不会延长烘烤时间,每1kg干烟的燃料消耗增加,单叶
独叶草属的胚乳发育为五福花型,其早期分化属细胞型;胚胎发育为石竹型下的独叶草亚型;珠被内层的部分细胞形成栅栏组织状,最后消失或近于消失;反足细胞宿存,部分不育大孢子宿存并和
四数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3细胞。子房2心皮,2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4列胚珠。薄珠
描述了兰科兜兰属的一个新种———心启兜兰PaphiopedilumsingchiiZ.J.LiuetJ.Y.Zhang。模式标本系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的栽培植物。原植物可能采自云南南部近中越边境处。
现今我国部分地区已启动的权属档案数字化工作,房屋权属档寨已全部录入微机系统,建立数据库,实现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重保护。这标志着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了
本文以形态学为依据,参考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分支分类方法并结合表征分类方法探讨了杉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在分支分类中,金松科被选作外类群,主要根据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