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来源 :才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在世情社情国情党情舆情飞速变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注重传承发挥红色资源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基因,责无旁贷.进入网络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值得做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本文从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出发,采取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找出提高红色文化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症结所在,并尝试从红色资源体系构建和完善、加强一体化网络平台及监管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系统地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优化红色基因教育社会环境和加强大学生主体对“红色基因”的自我传承等五个方面提升红色基因传承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融共进.
其他文献
一棵树在悄然无声中成长,历经风霜雨雪,身姿挺拔伟岸,把所有的经历铭刻成曲曲折折的年轮.rn树种来到这个世界,从没想过要把根扎在谁的舌头上,把枯荣寄托在谁的唇齿间.作为自然的子民,树落脚的地方即我们生死相依的大地.其根紧握着泥土,在大地上站立起来,寒山深处,青松翠柏挺拔;大漠荒原,胡杨梭梭顽强……rn我曾在乌尔禾见到过一小片野生胡杨林.树身上那又宽又深的皱纹,像无数条干沟,耳朵贴上去似听见漫漫黄沙的奔走声.站立荒原,胡杨将风沙攫掠不走的稀疏枝桠举入苍穹,在生命罕至的地方,挺立苍劲的躯干.
期刊
本研究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在英语类专业二年级选修课《中国文化概要》上进行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践和探究,包括如何在中国文化概要的思政课堂上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如何通过驱动-促成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产出、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实践等.此教学流程有助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内涵和传播能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发现对于改进传统的中国文化概要英语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当前,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高校党建工作是全党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二者都是落实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着手,详细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立足于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探寻了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
图书馆既是保存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担着文化育人的使命.本文通过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图书馆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的高校读书会的实践案例,通过实践发现广大高校读书会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和效果影响分析,从而提出针对高校在文化育人背景下读书会的问题,并根据读书会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从而达到以文化之的效果,使学生做一个会读书的读书人,进而使之思维得到转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对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也是如此.师范类高校肩负着未来国家教育的艰巨任务,师范类高校学生毕业后很大程度上坚守在教育一线.为了加强师范类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本文提出利用新媒体媒介去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建设阵地,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通识教育不仅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知识层次,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思政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此类外显的思政教育相比,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则体现出更多的内隐融合性特质.本文以广东某高校通识课程《中国文化与电影》为例,从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模式,并进一步思考文化类通识课程中地区特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儒家思想作为传承上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宝藏,即使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仍有着独特的发展意义.本文介绍了将儒家思想中的生命观应用到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启示、现实需要以及具体方法,以期通过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思政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延伸,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逐渐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面对新形势,高校应加快健全网络思政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大数据+精准思政”,积极应对挑战.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时,围绕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维度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三点教育对策: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要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营造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价值观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基于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思考,对如何传承民族精神进行考问,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构建系统化理论体系为基础、以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机制为主线、以创新型“第二课堂”为动力、以法治建设和学校章程为保障的四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