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碎石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交通世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选取集料、填料和沥青等原材料,并对其各项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所选原材料性质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性能验证.依托实际工程,采用沥青碎石进行施工,详细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并在施工结束后对其压实度、平整度和芯样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沥青碎石作为柔性路面基层具有良好的压实度、平整度和抗压强度,适合在高等级道路中应用和推广.
其他文献
指出气体管道压降计算中,传统的等温公式在压降较大时误差大的原因是平均密度假设.由于Cheng-Hao公式推导过程不引入该假设,因此,可以判断Cheng-Hao公式应比传统的等温公式更准确.为证明上述判断,利用等温公式、韦默思公式、潘汉德公式和Cheng-Hao公式同时计算了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压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管道长度10-250 km、压降在0-50%的范围内,Cheng-Hao公式和韦默思公式、潘汉德公式的计算结果吻合,说明Cheng-Hao公式有很好的压降范围的普适性,而传统的等温公式在压降达到
以某公路工程项目为例,对该公路施工进度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对构建BIM进度管理体系以及基于BIM的进度管理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在应用BIM技术对该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施工进度管理体系,并依托BIM平台及相关模型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且逐步优化,监测进度,并找出其中存在的偏差,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消除偏差,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结合某市公路养护现状,分析研究了网络化管理方法在公路养护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公路养护管理创新实施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起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公路养护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公路养护责任.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精馏有机釜残属于危废(废物类别:HW02),为加快实现其清洁回收和安全转化,文中基于制药危废的燃烧特性,运用热分析动力学计算分析了精馏釜残可能的燃烧机理.反应活化能E可为高温处置釜残所需热量提供依据,指前因子A可预测反应发生趋势,最概然机理函数G(α)可推测燃烧机理.此研究将精馏釜残的燃烧过程分为挥发、碳化、汽化3个温度区域,分别遵循Jander方程(2D,D3),Mample Power规则(M2,M3/2)和反Jander方程(3D)的机理函数,E值范围在149.4-498.6 kJ
为考察MnOx/MWCNTs催化剂抗水效果,实验研究了水蒸气对其低温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比表面积(BET),程序升温还原(TPR)和热重(TG)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蒸气存在下,催化剂低温活性明显受到抑制,NOx最高转化率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约30℃.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降低,NOx转化率下降幅度变大.240℃下通入5%、8%和10%H20,脱硝率由94.5%分别下降至83%,75%和64%.水蒸气在催化剂毛细孔中凝聚,受热膨胀后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导
采用八元瓜环、凹凸棒黏土为双交联剂制备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八元瓜环/凹凸棒黏土水凝胶(CMC/AA/CB[8]/ATP水凝胶),采用FT-IR、SEM技术对该凝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溶胀规律,并对其力学性能以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MC与AA接枝共聚形成长链,CB[8]和ATP分别以氢键与AA结合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CB[8]或ATP的单独加入增加了原水凝胶的弹性,其应变分别达到1 800%和2 300%,而CB[8]和ATP同时加入使CMC/AA/CB[8]/ATP水凝胶的抗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不断变化,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发展形势日益严峻.鉴于此,以威海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威海市城市交通现状特点,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制约交通需求增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在分析襄阳市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襄阳市交通发展的战略定位,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慧交通、行业治理等方面提出襄阳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发展思路,为襄阳市在建设“一极两中心”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结合某桥梁工程,重点分析了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在桥面防水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桥梁防水施工中采用橡胶沥青碎石封层作为防水黏结层,通过规范防水黏结层施工准备、原材料选定、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检测等作业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桥面防渗水性能.
以氮气作为气相流体,分别采用纯水和乙醇为液相流体,对水平矩形小通道(dh=1.2 mm)内的两相流压力降开展实验研究,同时采集了两相流压降数据,采用高速摄影仪对两相流流型进行了拍摄.根据流型解释了表面张力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并将均相流模型和分相流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在较低折算流速下,均相流模型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效果较好;分相流模型对于实验结果预测的整体性较好,其中预测效果最好的是Zhang计算模型.基于实验得到的Chisholm系数C和X之间的变化关系,同时考虑了流体物性对摩擦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