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能理念的高职教师管理有效性的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管理逐步由注重影响教师工作的外部因素向内部因素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重要内部原因。探讨教师管理效能理念,对于提高高职教师管理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管理效能理念;管理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巧兰(1967-),女,湖南冷水江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农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高文(1968-),女,湖南怀化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高级讲师,农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湖南 怀化 418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教师管理有效性研究”(立项号:XJK08BZC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教师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教师管理逐步由注重影响教师工作的外部因素向内部因素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重要内部原因。高职院校面对新的现实,教师管理的理念须更新,充分挖掘并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内心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满足程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探讨高职教师管理理念对于提高教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管理效能理念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行为主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即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预期。班杜拉进一步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对未来状态的估计,而且通过一些中介过程作用于个体的行为,从而构成决定个体行为的一种内部原因。
  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选择过程。当个体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活动行为方式的时候,个体往往选择自我效能感强的环境和活动行为方式,而回避自感把握性不大的环境和活动行为方式。此外,当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任务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是把它当作挑战去迎接还是当作困难而回避,只有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才会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目标设定、活动心像、归因分析等思维过程。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自我设定的目标常具有挑战性,其成就水平也更高。在活动场面的想象中,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往往会想象着成功的场面,而自我效能感不强的个体,往往会想象失败的场面,从而影响活动的执行。在归因分析中,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一般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不足。而自我效能感不强的个体,则一般归因于环境,认为自己无回天之力。
  再次,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个体的动机。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往往活动的动机也强烈,面对困难与挫折,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具有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困难或挫折面前,容易怀疑自己,放弃努力,而沦为失败者。
  最后,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反应过程。它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自我效能感不足常常会引起退缩或防卫行为,主观上长期的焦虑、痛苦感极易导致抑郁寡欢。
  在此基础上,班杜拉与其他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与教育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工作积极性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价值期待和学校客观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心理、行为、效果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因素,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成为教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此为依据,我们提出了教师管理的效能理念。教师管理的效能理念是指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行为,围绕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进行,通过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在积极的主体教育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效益和职业精神的一种教师管理理念。
  二、高职教师管理效能理念的基本观点
  高职教师管理效能就是指高职院校管理者围绕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在积极的主体教育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效益和职业精神的一种教师管理理念。
  1.效能管理理念认为:教师是管理的客体,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是有潜能的、可持续发展的
  这里的潜能不仅是指教师先天具有的而尚未显现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尚未激发的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能量和兴趣。管理者只有激发这种潜能,才能焕发出强劲的动力,催动教师主动积极地投入工作,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极大的发展。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使教师在后续行为中焕发出自我发展的更大能量和更强烈的兴趣,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2.效能管理理念认为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教师工作能力、效益和职业精神的全面提高,而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仅是提供教师自我发展动力的一种手段
  管理者应该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去锻炼发展。积极的支持和真诚的帮助,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教师管理是效能取向,而不是任务取向
  教师管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完成某项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取向,主要着眼点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教师对工作的情感、意志等。因而在帮助教师评价的时候,应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发现和肯定教师的成绩和长进,让教师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力量,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改正缺点,努力工作。
  三、基于管理效能理论的高职教师管理有效性
  教师管理效能理念的提出正是从当前学校教师管理实践出发的,符合教师管理发展的趋势。“教师管理有效性”专指学校领导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遵照国家有关教育和教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与教师们共同制定相关的学校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广大教师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使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学校育人目标的成功实现,推动学校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理论上讲,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所以教师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表现在多个方面,涉及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工作、科研活动、心理素质、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等。学校对教师管理某方面的低效或无效,都会影响教师管理整体的有效性。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是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的好坏、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多大程度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教师管理效能理念的提出是从当前学校教师管理实践出发的,符合教师管理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对提高教师管理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重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强化效能管理理念
  管理行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管”和“理”。“管”是控制、约束,“理”是沟通、协调。传统管理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集中于“管”而并不重视“理”,忽视了人的自我价值。学校管理者应更新管理观念,把教师成功作为教师管理的首要任务,把主要的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到帮助教师成功中去,把教师的工作与人格发展统一起来,充当“导师”与“助手”的角色。提供各种场合让教师不断挑战自我,在活动中得到帮助,不断走向成功。这样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不断使教师获得成功体验,增强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动机。
  2.引导教师正确定位,不断超越自我
  自我认知,正确定位。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担当的角色。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挑战。否则就会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自尊自强,悦纳自己。学会悦纳自己,提高自信心和耐压力;学会放松自己,降低紧张感;掌握沟通技巧,做到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创造更多训练和提高的机会,不断超越自我。
  3.重视教师的培训学习,激发工作积极性
  教师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对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为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领导者要在学校构建起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氛围,对教师的个人学习发展要提供条件使其不与工作相冲突、对教师的互相学习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倡导。其次,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科研和教育教学研究。最后,合理公正的奖励制度是发挥教师积极性的有力的管理举措。
  4.采用积极肯定的教师评价方式,提高管理有效性
  学校管理者应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首先,评价应该着眼于未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通过对教师过去的分析,发现和肯定教师的成绩和长进。让教师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力量,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改正缺点,努力工作。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采用协同自评的方式。引导教师自主、自律。第三,在评价意向上,应体现鼓励性原则:一方面以传递肯定优点、成绩的信息为主,切忌公开批评教师;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利于教师形成自信、自律的良性循环。
  以教师管理效能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整体效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满足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改变其工作行为,从而增进教师管理有效性,是对以前管理模式的超越,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社会管理实践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新形势下高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掘和创造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徐金贵,唐玉昕.教师管理的效能理念与操作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0,(1).
  [2]谢海琼.农村初中教师管理有效性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变电站运行事故会引起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引起重视。而人为失误是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人因加以研究,在变电站各个阶段应用人因工程的原则来防止和减少人的失误,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变电运行操作中的人机环境安全性,希望对于变电站可靠运行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运行;人机环境安全;可靠性  作者简介:白艳(1973-),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市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变电站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和配网建设发展,像蜘蛛网般的配电架空线路和柱上设备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城市环境和美观程度的要求。随着电力电缆的应用日益增加,电缆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电力配网建设主力军,所以加强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已迫在眉睫。阜阳公司在多年的电力电缆运行维护中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配网;电缆;管理模式;经验  作者简介:朱杰(1979-),男,安徽阜阳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几种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研发现状。介绍了生物质能发电的优点及利用形式,并阐明了生物质能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生物质能;开发现状;利用形式  作者简介:谭宗云(1970-),男,重庆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四川 成都 610039)赵朝华(1985-),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利源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
期刊
摘要:在面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包括生态哲学教育、生态科学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审美教育等;加强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关键词:高校;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谢磊(1975-),男,湖南湘潭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 周晓阳(1953-),男
期刊
摘要:《学记》中“善喻”教学思想的含义是要对学生要引导而不牵制,即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而不强迫,即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要进行强迫和灌输教育;启发而不代替学生独立思考,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善喻”教学思想时,一是要设置好问题情境,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家庭影响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家长的观念及自身素质对子女的影响以及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这几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的病理,并针对这些病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病理;环境  作者简介:滕刚(1985-),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家庭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的。是个
期刊
摘要:当前地方大学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本文试图用阿特巴赫的中心—边缘学说和生物学上的生态位学说来分析地方大学的发展困境,提出对策,立足地方大学优势,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探讨区域大学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并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关键词:地方大学;生态位;中心—边缘;文化生态  作者简介:赵霞(1986-),女,陕西宝鸡人,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文
期刊
摘要:在我国电力企业主要实行委托代理的管理模式背景下,二级(省级)电网企业已经成为了具有相对完全经营管理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体。如何科学完善省公司(集团公司)对内部各个主营业务单位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已经成为省级电网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健全内部管理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综合绩效评价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作用,结合电网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对综合绩效评价的进一步完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近机类“工程力学”实验课时减少的情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力学;少学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常利武(1977-),男,河南洛阳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安全;李冬霞(1
期刊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特别明确了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规定,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切实履行和实践;笔者结合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和解读,阐述科学实践规范的必要性。  关键词: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  作者简介:曹所江(1967-),男,江苏南通人,扬州大学基建处科长,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江苏 扬州 225009)刘红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