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支架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的荟萃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胆道支架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与单纯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起至2021年2月。比较胆道支架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与单纯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以患者1年生存率、胆道支架术后6个月再梗阻率、术后并发症为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2篇随机试验,7篇回顾性研究。共443例患者纳入分析,211例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联合组),232例患者采用单纯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单纯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组比较,联合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支架术后6个月胆道再梗阻率降低(OR=0.24,95%CI:0.13~0.42)、1年生存率增加(OR=3.79,95%CI:2.08~6.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自2017年《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发表以来,肝血管瘤热消融治疗技术得到了较快的推广普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包括对适应证的再认识、消融策略的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措施的丰富、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的探索、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特点的比较等。为进一步推动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科学和规范化,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近五年来该领域的进展进行讨论和总结,对2017版共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本共识。
目的探讨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微创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例采用微创治疗的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8±9)岁。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和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MARPN)。记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Ⅲ级损伤者9例,Ⅳ级损伤者4例。13例患者早期均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后13例均出现局部并发症;局部并发症采用微创治疗的策略。13例患者均首先行PCD,PCD
目的探讨经腹腔前入路穿刺导管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经腹腔前入路穿刺导管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7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9.6±9.4)岁,年龄范围32~65岁。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术后1周复查肝胆胰CT,观察囊腔大小变化、双套管位置及坏死组织清除效果。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在B超定位下行感染性坏死病灶穿刺引流术,发病至经
目的基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并发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G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4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7例,中位年龄65.0岁。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胰腺炎分为AGP组(n=174)和非AGP组(n=130)。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患者并发AGP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急性胆管
目的对比探讨非选择性与高选择性插管后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选脾功能亢进患者6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58.5±9.8)岁。65例患者中,26例行脾动脉非选择性部分脾栓塞术(非选择组),39例行高选择性插管后部分脾栓塞术(高选择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外周血液学指标、肝功能、手术相关并发症、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目的考察术前应用全氟丁烷超声造影(S-CEUS)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及术后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可疑肝细胞癌患者42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56.51±11.9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S-CEUS,观察并记录病变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血管相及Kupffer相特点。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MVI组和非MVI组。患者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以确定肿瘤是否复发。依据术后6个月肝细胞癌是否复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类别与肝细胞癌肿瘤分化程度、Ki67指数、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17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78例肝细胞癌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22例,年龄(57±10)岁。178例患者依照2018版LI-RADS评估LI-RADS类别,按照评估结果分为4组:归为LI-RADS-3者12例(LI-RADS-3组);LI-RADS-4者26
目的研究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3例患者,其中男性133例,女性70例,年龄(52.9±19.2)岁。随机数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接受间断式Pringle第一肝门阻断法者72例为Pringle阻断组;接受控制性第一肝门阻断法者66例为控制性阻断组;接受单纯门静脉阻断法者65例为门静脉阻断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断肝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术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3p(miR-129-3p)通过靶向E2F转录因子5(E2F5)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肝癌细胞株与正常肝细胞株中miR-129-3p及E2F5的表达;构建过表达miR-129-3p的HepG2细胞株,噻唑蓝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miR-129-3p和E2F5的靶向关系。
目的探索微小RNA-506(miR-506)对胰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Panc02细胞建立原位成瘤模型。将C57BL/6荷瘤小鼠分为miR-ctrlC57组和miR-506C57组,每组15只,成瘤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脂质体包被的miR-ctrl(miR-ctrl/DOPC)或miR-506(miR-506/DOPC),测量肿瘤重量和体积,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并监测小鼠生存期。将荷瘤裸鼠分为miR-ctrlnude组和miR-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