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体素质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基础,在青少年整体素质发展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青少年成长需要的营养能够跟上(当然在特别贫困的地区青少年成长的营养还是跟不上),青少年个子普遍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但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原因何在?本文就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健康 对策研究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学校教育本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求达到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为青少年的人生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好日子养出“弱”孩子
  “现在的孩子个子比以前高了,但有的跑不到20分钟就气喘吁吁。”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说,生活越来越好,但孩子体质却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19至22岁年龄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二)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7至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
  (三)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7至12岁小学生为40.89%,13至15岁初中生为67.33%,16至18岁高中生为79.20%,19至22岁大学生为84.72%。
  二、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学业负担过重,青少年的活动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调研中发现,全国仅有42.7%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上三节体育课,73.5%的高中生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应试教育决定了分数高于一切。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整天都是围着学生的分数转,大量的配套读物、各种光盘教材、没完没了的试卷练习,使青少年整天忙碌于题海之中。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了所谓的“不让青少年输在起跑线上”,不顾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在各种节假日参加各类补习班、培训班、辅导班、考证班,青少年连睡眠都得不到保障,更何况是“玩”。尽管国家要求要重视青少年体育活动,但在追求高分数、升学率的“政绩”中,各学校只看重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对学生体育活动只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好多体育课都让“主课”所占用,学校对此基本上是“睁只眼,闭只眼”。
  (二)青少年运动氛围缺失,普遍缺乏强身健体意识
  由于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青少年,有一些家长认为青少年吃好穿好,身体素质就提高了,用不着花时间去锻炼。生怕青少年受到意外伤害,所以宁可让孩子呆在家里也不让他们出去“玩”,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懒”,最终是啥地方都不想去。同样,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再者,家长包办一切家务活,最终导致孩子怕苦怕累。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对生活质量认识的改变,一到双休日或节假日有的人宁可呆在家里耗费时间,也不愿到大自然中去运动健身,家长的这些习惯也影响着孩子,使青少年对体育运动淡漠。由于认识上的偏见,行动上的误导和影响,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仅仅是建立在精神或是在感官的刺激上,不愿从事耐力性的体育锻炼。
  (三)学校体育锻炼方针和措施因素
  1.思想不重视
  当代许多学校往往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往往忽视这些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内容大幅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向往,从而抑制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是导致体育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没有正确发挥体育课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体育教师通过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和身体机能的测试,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身体锻炼方法,但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事实上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生力量的青少年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基础上,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对各类基本保健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质健康的发展。
  3.忽视身体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和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身体素质教育是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意识和身体素质教育能力的教、学、练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身体素质教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强调将身体锻炼看作是一个有自身规律、内容、方法体系的过程,提倡防患于未然。很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面对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不愿意身体锻炼的情况,体育老师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这是当今体育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4.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够健全,运动设施不够完善
  除了一部分学校因整合随着校区硬件建设的发展,活动场地得到改善外,我们也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设施依然相当紧缺,特别是室内运动场所以及某些特殊运动项目场所等明显不足。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减少运动设施和器材的不足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WTO曾宣布21世纪最大的杀手是生活方式病。现代生活方式确实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脱轨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恶劣影响。盲目偏食、乱吃零食尤其是彩色食品,加上运动不够,导致青少年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小胖墩儿,要么是豆芽菜。一类是营养过剩,出现了学生超重和肥胖现象,还有不少超重青少年,过早地患上了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等“成年病”;另一类是局部营养素不足,如钙、维生素A缺乏等。不过,前一类问题更严重。
  三、还青少年健康体魄
  (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呼吁,要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扭转青少年健康滑坡、体质下降的局面,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强化学生的体能锻炼工作,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学校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机制,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彻底改变以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标准的错误导向,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健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强中职生身心健康方面考试的比重。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大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要保证体育经费稳定持续的增长。作为校方,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措学校体育经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为学生提供积极、优质、安全的锻炼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二)抓住身体素质的“敏感发育期”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证实;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项素质均有一个发育得最快的时期,称为“敏感发育期”,如果此期一过,则发育深受影响,甚至贻误终身。速度素质的敏感发育期为10-12岁;爆发力如弹跳力在12-13岁;力量素质在13岁-17岁;耐力素质在10岁、13岁和16岁;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均在10-12岁;反应速度、模仿能力均在9-12岁;跳跃耐力增长期女孩为9-10岁、男孩为8-11岁;背肌和腿肌力量猛增期女孩是9-10岁、男孩9-12岁和14-17岁,臂部肌肉增长到15岁就缓慢了;强度适中的工作耐力,男孩在8-10岁,女孩则更早些;体型的形成(指身高、四肢、肩宽)发育最快的时期为男孩11、13和17岁,女孩从11岁起,每隔两年出现一个高潮。因此,中小学时期,尤其是小学阶段,适时地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三)建立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青少年体质下降国家并非不重视,学校并非不作为,家长并非不关心,主要还是应试观念在社会上根深蒂固。”吕新萍代表表示,不解决应试教育的体制性问题,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恐怕成为空谈。要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中,学校体育教育要遵循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大熔炉,作为青少年理应辨别其个中的糟粕与精华;同样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倡议广大青少年学生保留现代生活方式中好的部分,养成一个适合自己的良好生活方式,不要让生活方式的错位危害我们的健康。
  四、小结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而且必须透过我国目前青少年学生健康现状,强化研究、提供对策、更新观念,让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这一历史性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共中央办公厅[1999]9号.
  [2]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教育部教体艺[2011]4号.
  [3]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5).
  [4] 姚大林.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
  [5] 房淑珍.从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现象反思学校体育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9(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足球竞技比赛中要赢得比赛,掌握一定的战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足球队员训练中,采用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关键。足球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在训练中就要分阶段进行,而且每一个训练阶段都要采用相应的足球训练方法,以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本论文针对球比赛中科学化训练方法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 足球比赛 训练方法 科学化 运用  在世界运动中,足球运动属于是单项体育运动,在体育界极具影响力。
目前我国养殖近40年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绝大部分是从日本引进亲本的后代。本文以经过15年繁殖的罗氏沼虾上海地方种群为基础群,通过对基础群各指标的数据
平顶山局一矿三食堂,依靠科学管理和深化改革,使饭莱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1989年10月被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命名为“生产福利达标点”。为达到部颁标准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
在国务院下发精神领导下,各大高校开展了校园足球建设.高校足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时期,对于如何再进一步推进高校足球建设,如何在现在背景下寻找高校足球发展的新方向,笔
摘 要 功能性体能训练已经在我国的许多优势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但是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引入到赛艇运动当中来改进赛艇运动员的技术等训练的方法和研究较少。建议增加赛艇运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关键词 赛艇技术 功能性体能训练  赛艇是一项传统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它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利用桨与船艇和桨架的杠杆原理来进行运动的。优秀的赛艇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平衡等素
1990年6月至8日,河南省煤炭工业厅、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河南公司在焦作矿务局召开了河南煤炭工业科技工作会议。这是十年来河南煤炭科技界的一次盛会,有近三百名 June 1990 to
摘 要 在篮球运动中,有必要加强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培养,从技巧、方法和心理等方面提高篮球运动技能。因此,本文将以美国职业篮球运动为研究对象,从篮球战术意识、主观环境与客观条件、篮球技巧等方面浅谈了美国职业篮球运动中战术能力培养的研究,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培养,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出发,切实提升和加强美国篮球运动联赛等中运用战术的能力,从而对篮球战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职业篮球
本文以西北太平洋三种海洋鱼类白姑鱼、黄姑鱼和玉筋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DNA、AFLP和同工酶等标记技术开展了这三种海洋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系统研究了三种鱼类的分子
一、三爪自定心卡盘 全苏采煤机械制造科学研究工艺设计院研制了三爪自定心卡盘(见图),滑块穿过机床主轴通过其斜面移动顶杆,作用于三个卡爪上(发明证书264881)。 为了提高
摘 要 力量训练成为特警体能训练的重点,是提高警务技能、战术的关键。经调查表明,学员的上肢力量水平离专业标准存在差距,伴随训练热情不高,训练保障不足等不良现状。本文根据浙江警察学院特警班学员训练实际,从上肢力量训练的实际意义着手,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特警班学员训练存在的问题,增加上肢力量训练的模式,着重三个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上肢力量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 特警 上肢力量 现状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