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传统,探索创新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qads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上海评弹团副团长周震华的采访,采访内容主要围绕评弹团的历史背景、演出与发展情况以及市场运作以及如何去传承传统评弹艺术,除了访谈内容之外,笔者也对评弹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上海评弹团 舞台艺术 市场运作 书目 书场 即兴能力
  
  3月30日,我们上音采风社的同学在社长方博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评弹团,同评弹团的周震华副团长进行了2个钟头的采访。周团长就上海评弹团的历史背景、评弹团演出情况、发展状况、以及市场运作等几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详尽的阐述,以下是这次的访谈内容。
  上海评弹团建立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今已五十余年了。五十年前,首批十八位演员怀着投身革命的自豪感与光荣感,参加了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剧团。他们是刘天韵、蒋月泉、唐耿良、张鸿声、张鉴庭、姚荫梅、周云瑞、朱慧珍、徐雪月、陈希安、张鉴国、王柏荫、姚声江、吴剑秋、韩士良、谢毓菁、程红叶、陈红霞。这些艺人在社会上演出是处于一个很激烈的自由竞争状态下,在这个状态下有一批艺人脱颖而出,进入上海后一举成名。评弹在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很大原因是依靠上海电台,当时电台的内容很多都以评弹为主,整个大街小巷放的都是评弹。评弹团以电台为载体,电台以我们为内容,当时一条街从头走到尾都是在放评弹,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都是发展的高峰,家喻户晓。其后,一批又一批的评弹名家和著名演员相继加入上海评弹团,不久又以委托培训、开办学馆或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使得精英荟萃的上海评弹团有着强大的艺术活动的实力。
  从1951年建团到现在评弹团经历里几个起起伏伏,五六十年代是个高潮。文革以前的演出主要传统作品为主,解放以后1963年左右开始演很多新作品,如市里领导提出大写十七年,艺人很敏感,跟着党走,大家都不演传统的,开始写新编的东西。评弹分为传统的、新编的(根据戏曲、小说改编)、完全新创的三类。原国家副主席陈云同志在1959年生病以后特别关注评弹,同评弹团原来的团长从1959年到1989年之间频繁的通信来往,谈的都是关于评弹发展的意见,他把评弹的书目归为:一类书、二类书、三类书,一类书就是完全传统的、二类书是新编历史等、三类书就是完全新创作的。并且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比如对传统的书目要辩证的看待对其的改编,不要一下全部否定。在现在看来,大家都有要辩证的看待书目的改编的思维,但在五几年这是很难的,因为刚刚解放,人的思想要适应新的社会,从旧社会转变过来,党的一个号召下来,下面就会产生一些很“左”的东西。现在回过去看很多当时走的很先进的一些艺人,还有当时报上登的很多作品,都深深的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也不光是评弹,整个戏曲、文艺都有这样的情况。因为都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不管是过“左”的还是现在不能接受的也好,但是这个时代确确实实是这样走过来的。
  到文化大革命以后,全部活动就嘎然终止,一些艺术家都被关进牛棚,团长也被关进去,然后就采取一些惨无人道的手段对老艺人进行逼供,关了很长时间,还编出很多故事。走过文革那一段,到了七十年代,老艺人们陆陆续续开始重新工作了,评弹经过那么长的一段停止以后(因为那个时候八个样板戏,其它几乎都没有了),有一段时间比较兴盛,因为大家对这个也很渴望,一开始也是演些比较现代的东西,然后再说一些传统的,当传统开始恢复的时候,观众很喜欢,大概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有一个高潮。再之后有一些上上下下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评弹从整个市场、整个社会需求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尽管上海的书场在很厉害的递减,这个数字从以前几百家,再以前可能上千家,到现在大概还有六十几家书场吧(专业的评弹书场,卖票的),从数字来看下来很多,听众统计下来大概有220万左右。随着国家对文艺的重视,开展了很多戏曲、交响乐等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评弹跟其它区都建立了一个共建关系,直接可以进入社区讲书,对老百姓是公益的。这样做一方面会直接冲击正规书场,去书场听需要收费,现在公益的一开,人家当然都愿意到不要钱的地方去,对评弹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冲击。另外对事业发展来说一旦把这一块做规整了,将来有一定的法律或政策的保障,等于是国家换了一个渠道来扶持这个事业,让这门艺术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就评弹团来说,进社区做的很多,就数量来看大概做到整个商演的三分之一,现在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因为平时一趟趟出去演出都是直接接到书场,但现在接出去的演员,不通过团里、不通过中方配送、不进社区这块,进的外面的书场有的也不是商业书场,也是社区,当地已经演变了,这种情况很多,所以说进社区这块在越来越扩大。客观上,真正在卖票的商业书场在缩小,我们现在走的就是两条路,白天公益性的日场,卖三十块二十块在上海可以说是最贵的。书场跟其它地方不一样的是,其它任何长篇书场都是每天做一次,十五天一个单元,我们是一周一回书,做两个月把一个故事说完,大概十回书左右,对演员来讲是另外一种形式,那么在上海、对南京路这块地方来说,可能需要这样的,观众每天来也有问题的,人家今天来听听书,明天可能做别的事情去了,每个礼拜听一天差不多,所以这个能很长时间延续下来。这个票价从经营上来说,以前也亏损,现在是两百个人的场子,没有坐到一定人数就会亏损。通过卖联票的方式,把一期的整个卖掉,三十的半价就十五块一张,也有少些零售的,买联票的多,这样这段时间就基本持平,剧团也不用贴很多钱进去。最近到六月份为止我们又做了一年的夜场,每个星期四晚上是会书,也就是几档书会在一起做。这个夜场在评弹界可以说绝无仅有的,晚上是卖120、80、50、30这四档的票价,做了将近一年。做的很辛苦,因为每次的节目必须要不断的更换,但还是有一批观众,大概60%的上座率吧。就是说这一块应该可以算得上商业化的演出,不管将来国家在这一块怎么扶持、扶持的力度怎样,作为一个曲种来讲,自己最好有一块商业的阵地,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剧团的生存能力受到威胁,如果老是卖不出票的话是有问题的。
  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讲述一个故事,它有很高的艺术积淀在里面,有很高的说表的艺术,用说或白刻画内心人物,有很多的急速转化的表白方式,让人身临其境。评弹跟戏曲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服装道具,靠一张嘴,嘴里可以出千军万马、出窈窕淑女、出年迈的老人,人们看到的不是具象的,而是在听的时候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说的好的人可以几句话马上跟人沟通,以前那些老艺术家,他们到一个场子里,在表演之前先到观众中坐一会,了解一下都是什么人,上场后就可以几句话就把场子哄起来,下面再继续说他的内容观众们就很愿意笑,很愿意被演员全神贯注的拉住。这就是说表的一个艺术。凭演员的资历、学识、当代的时代观念来对书中人物、事件进行评说,现在这个部分的能力在大大的削弱。现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倒过来的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的信息量巨大,演员如果不注意学习的话,他讲起来这个信息量肯定会枯竭,那就很尴尬,演员就不敢展开了,这种即兴能力的下降也是现在这代人无法超过前人的原因。现在教学上最缺乏的就是教根本的叙述能力,这和从前师传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师承方式有它保守的一面,师傅带徒弟说到要紧的地方就不让徒弟听了,再好的学生也就能学到60%到70%,其它的空白就是要靠徒弟自己填进去的,自己发展,慢慢的即兴的方式就形成了。现在的评弹教学,把课堂教育放大,把跟师教育缩小了,学生也就很难具有即兴的能力。
  现在舞台艺术整体来讲都有一个下坡,评弹也不例外,客观原因是大家选择的东西多了,娱乐的项目多了,社会多样化了,比如电视媒体的兴起,都对舞台艺术有一个冲击,这客观原因我们不去讲它。从主观上原因来说,一门古老的艺术、传统的艺术,怎样能被现在人、年轻人更多的了解、愿意了解,并且接受它喜欢它,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现在的书场,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主要的听众群是以老年人为主,很少有中青年人走进书场。如何才能吸引到年轻的听众群,笔者认为可以打着高雅艺术进学校的课题,适当的选择一些故事情节独立、节奏快、信息容量相对大些的,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的节目进学校,演员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其次,评弹节目需要创新,现在是一个信息容量非常大的社会,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新编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剧目来吸引听众,比如说大学生找工作或者一些社会现象等等。评弹团可以借媒体网络的平台进行宣传,并且可以在一些以中青年群体为主的网站上刊登组织相应得活动吸引一批新老观众前去书场。最后,评弹演员的即兴性需要加强,在评弹的教学上注重叙述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在书目拯救创新方面,上海评弹团曾整理出了很多旧的书目,如《厅堂夺子》等,把这些书目进行了独立的加工,把人物树正规正,文人整理后,着重注重人物逻辑的关系、作品结构等,这些结合起来使得评弹向更高一层发展,留下了很多好的作品。把原有的艺术积淀保留了,又注重了书目的发展,在创新这一块,也写出了当时很有影响的一些节目,上海评弹团也一直在不断的努力,为评弹艺术和文化事业的繁荣谱写了新章。
  
  作者简介:顾韫玉(1987—),女,苏州人,上海音乐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导师:郭树荟教授。
其他文献
电子自动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促使传感器技术、特别是集成智能传感技术日趋活跃发展,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和高等院校正在大力开展有关集成智能传感器的研制,国内一些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公司也积极跟进,集成智能传感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中。  在工业领域,以油田开采为例,通过在井场、站库等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
期刊
2012年末,3D打印着实火了一把,不少创业公司和普通用户都对3D打印的相关产品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2013年,3D打印的热度不减: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政府计划未来4年在1000所美国学校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随后,中国国家相关部门也来推波助澜,工信部高层表态要推动3D打印产业化,科技部有关人士也表示3D打印相关战略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
期刊
在2013年5月初举办的“2013深圳国际专业无线通信技术与信息博览会暨中国专业无线通信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普天研究院展台上演示的“3G井下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和参观者驻足观看。这套为煤炭行业量身打造的综合无线通信“智慧矿山”系统依托成熟的TD-SCDMA技术,集语音、数据、视频、调度于一体,覆盖了通信联络、人员定位、监控检测三大功能的安全生产系统,为矿山智能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
期刊
農贸市场是城市的窗口,与百姓生活也息息相关,为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对于農贸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已经成了政府部门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环节。当前工商、爱卫会、食药监、城管等政府各相关部门正积极开展对農贸市场的联合检查行动,严格按照考评的各项标准,指导市场逐项过关、对照整改,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本系统是针对農贸市场打分机制,并结合其应用特点,进行定制性开
期刊
摘要:介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及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从市场的角度介绍全球和中国的物联网发展现状,接着具体介绍美国、欧盟、日韩等经济强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概况,最后重点介绍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市场 产业  1 物联网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1.1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据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透露的消息,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会超过1700亿美
期刊
5月22至26日,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在北京举办,展会由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贸促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展示。来自11个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个政府、科技、工商代表团;国内30多个省市组团、2000多家来自国内外
期刊
视频监控行業在2005年之前属于模拟监控时代,2005到2009年是数字监控时代,2009年到现在则进入了IP网络的监控时代,下一个阶段将朝着高清化硬件、智能化应用软件发展。视频监控也将在交通、商業住宅、金融、公检法等领域继续得到火热应用。  1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现状及挑战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力现场监控,全靠人脑、眼睛盯着现场。后来发展为传统视频监控,电子眼和中控室结合
期刊
卢梭有一句名言:  “城市是人类的深渊。”但在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看来,卢梭似乎把事情完全弄颠倒了。他认为,城市为那种能够让人类最大限度地发光发热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不论一座城市的起源是多么普通,城市的集聚都有可能产生神奇的效果。  这样的观点正是爱德华·格莱泽在其著作《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向人们表达的。2011年底出版的《城市的胜利》,引起了从《经济学人》到
期刊
阿里巴巴领衔智能物流骨干网建设  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启动与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相关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Smart Logistic Network,简称CSN,内部被称为“地网”)”,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  今年初已有相关消息传出,据悉该网络能够支撑日均300亿(年均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
期刊
摘要:智慧城市能够利用最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化,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目前全球有6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同时,现在发达国家地区正值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时期,他们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前瞻性、超前性,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本文以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为案例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进而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 市巴塞罗那 案例分析 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