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4月以来,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金融监管一时风声鹤唳,引发资本市场剧烈调整,债券市场资金市场波动越发剧烈,同业投资业务也面临不知所归的茫然局面。
本文通过电话交流、拜访交流、会议交流等形式与近18家中小银行机构金融同业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和探讨。从对18家中小银行机构金融同业部门负责人的调研来看,整体来说2017年将会是银行同业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部分省区的农商行目前基本已经全面暂停同业投资业务,仅有个别几家农商行利用他行同业投资暂停、优良资产浮出水面的机会大力推进投资。城商行中发展较为激进的几家行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同业业务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
目前各家银行的情况均有所不同,部分银行已有属地银监局入驻现场检查;部分银行开展自查。总体而言,银行目前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应付监管的检查和即将到来的检查。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对银行后期业务的发展和债券市场形成比较负面的冲击。
从银行的分类上看,部分省区的农商行目前已基本全面暂停了同业投资业务,仅有个别几家农商行利用他行同业投资暂停、优良资产浮出水面的机会大力推进投资。城商行中发展较为激进的几家行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同业业务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对于其他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而言,除调整部分业务结构和非标转标外,同业业务基本还可以正常开展。
各机构金融同业业务现状
总体来看,监管政策的出台和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目的和意图在于推动金融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多家银行对此观点还是非常认同的,也正在积极配合监管政策做结构调整和业务的重新布局。对目前同业业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同业存单规模增加,同业资产整体略有下降。很多银行已经在把同业存单视同同业负债管理(即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不超总负债1/3的限额之内)。同业存单具有发行便利性高、利率低于同业存款等银行传统同业负债的优点,未来银行同业负债“线下转线上”应是大趋势,即用成本更低、发行便利性更高的同业存单替换“非标准化”的同业存款等传统同业负债。未来即使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负债的监管口径下(目前看可能性极大),监管和银行控制的也是同业负债的结构,而非同业存单本身。即使压缩也是压同业负债,不会改变“同业负债线下转线上,同业存单占比提升”的大趋势。不能只盯着同业存单发了多少,更该从年报季报中看看同业负债下降了多少。对于同业资产到期的时间表,如果遵循到期不续作的方式“温和去杠杆”,预计到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同业杠杆可以基本降完,届时银行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可能会逐步下降。
委外业务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委外业务,这次交流的机构委外占比都相对比较低,只有部分理财规模发展迅猛的小型农商行委外规模占比较大。某行金融同业规模占比高达80%,但该行并未有大量委外,而是成立了一个宏观研究团队,该团队在2016年9月提示该行利率债是卖出时机,因此该行较完美地躲过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债市下跌。对于市场最关心的“委外赎回”,从沟通的情况来看,目前主基调是“观望”,委外赎回的情况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由于监管规则尚未明确,对于到期的委外资金,多家银行会选择暂不续作。有几家委外规模占比较大的银行表示,如果赎回,也会选择赎回有盈利的业务,对于亏损部分会选择继续扛,等待市场环境回暖。
但从委外真实的收益情况来看,多数机构的最终收益都不理想,甚至有部分机构的委外出现亏损,与目前的负债成本出现了明显的倒挂。从这个角度来看,预计年末有部分激进的银行会出现理财打破刚兑的局面,从而更加影响委外的持续。
各家银行采取的对应策略不一。比如,某行面对监管的检查似乎没有特别受影响,业务依旧正常开展,估计与股东背景等有关。各个地区的银监局对监管政策的执行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偏远地区的银监局可能对实际业务并不太熟悉,从而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变得比较模糊,变成“一刀切”,除了十分正规的业务外,什么都不让做。不同地域的银监部门水平有别,可能造成地区之间金融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当前处于各行自查自纠阶段,预计自查自纠和填表汇报工作结束后,才会有正式的监管细则落地。现阶段“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自查是与银监会的抽查结合起来开展的,自查的过程是以“随时查、随时调整、随时汇报”的方式进行的。现在虽难以精确判断后续监管方向和力度,但各行对本轮监管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对监管最终目标的判断与市场基本一致: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环节,最终推动更有效地“脱虚向实”,提升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
推动高企的资金成本趋于平缓。多家银行都反馈,目前1年同业理财报价最高已经达到5.6%的成本水平,保本达到5.4%的成本水平,但还是销售乏力,银行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刚兑不被错配打破,需求力量较弱。资金成本高企对应的资产价格大多是固定的,导致银行理财和自营投资的收益急剧下降,利差空间越来越薄。由于同业成本居高不下,很多银行开始注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而理财成本持续提高。从短期看,利率无疑将会明显上行;但从长期看,由于不存在可以支撑利率继续上行的基础,笔者认为半年后利率将会出现明显回调。
受此次监管政策的影响,多数银行已经开始谋划推动业务转型与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就目前来看,尚无可以广泛借鉴的模式。整体来说,2017年将会是银行同业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缩表、调结构、降杠杆、去通道业已成为业界共识。
下阶段业务开展的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目前金融监管的思路基本已定,所以大概率上只会从严而不會从松,除非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是经济明显下行,且下行程度足以影响全年GDP目标的完成。二是出现流动性风险,比如监管继续严下去,资产端变现不了,负债端滚动不了,出现兑付问题。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同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都将处于如履薄冰的缓慢发展的状态。 通过与各家银行机构的交流调研,结合自身在金融行业的一些工作经验,拟提出如下建议:
从全行角度出发关注资产负债平衡。建议从全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的视角进行研究,如果短期负债占比较高,适度加长负债期限。笔者判断,只有在2017年三季度政策因素影响落地后,资产价格走势才会根据政策形势逐步明朗化,建议某行将久期为3个月左右的资产作为主要配置。三季度后根据形势判定资产价格是否处于相对高位,如果处于高位,建议拉长配置资产久期。信用债逐步出现配置机会。鉴于实体经济暂时未触底回暖,建议信用债以1年期为主,信用品种集中在2A-—2A+,采用逐步小量建仓的策略。同时也可以待到三季度后视情况入场。利率债方面,今年利率的波动愈加频繁,会是一个波段操作的好时机,但对于时机的判断和止损机制的设置,需要培育一批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专业交易人才。
培育宏观经济与信用风险分析的专业团队。经过与某机构和某私募的交流,发现拥有专业的宏观研究能力和信用风险评估及识别能力,将是未来金融行业拉开差距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只有真正拥有信评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宏观经济研究能力的金融机构,才能较好地规避风险。如果仅仅依靠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后续一旦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损失可能会比较严重。如果有较好的信用风险研究能力,从事垃圾债的投资也可能会获取巨额收益,因此收益的实现最终还是体现在研究能力上和决断能力上。
适度加大交易业务的占比。某农商行在积极筹划新型的交易业务,准备从同业业务转型到交易型业务上。从国外金融行业的情况来看,获取利润较高的基本是投资银行,主要从事交易和并购类业务。我国的金融机构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等逐步过渡到成熟时期后,将会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要利润增长点。建议某行可以逐步开始适度培育交易型人才,通过利率债、信用债等交易为行内贡献利润。
创新业务模式,多渠道拓展营业收入。近期各家金融机构也在密集地举办各类研讨会议,旨在集思广益碰撞出新的业务思路。总体而言,目前并没有可以直接复制和借鉴的模式,各家银行的资产情况、风险管理水平、业务重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转型的业务模式也只能是百花齐放。如某行,整体资产质量较好,经营较为稳健,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较大,但并没有很高的杠杆,建议某该行可以从委托贷款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同业投资逐步转型到委托贷款模式上。
对于银登中心的挂牌业务,其实本质上更类似于波段投资业务,属于某行真实投资且持有一定时间的特定资产,该业务的风险低且收益高,在目前有非标转标和出表需求的特殊阶段,可以重点开展该类业务,为该行今年完成既定利润做出贡献。
投行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是可以创造良好利润的业务模式,在某行投行业务自身资源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借助外力的方式开展合作,比如与某证券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到项目的融资承做承销,收取一定的财务顾问费用,一方面可以积累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人才队伍,同时创造无风险收益。
重视个人客户的维护与开发。个人客户的议价能力较低,且不会出现同业机构的踩踏事件,个人客户的稳定性和黏性都比同业客户具有優势,建议可以重点加强个人客户的维护与开发,借助网点优势和人力优势加强个人客户的获取。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人事局)
本文通过电话交流、拜访交流、会议交流等形式与近18家中小银行机构金融同业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和探讨。从对18家中小银行机构金融同业部门负责人的调研来看,整体来说2017年将会是银行同业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部分省区的农商行目前基本已经全面暂停同业投资业务,仅有个别几家农商行利用他行同业投资暂停、优良资产浮出水面的机会大力推进投资。城商行中发展较为激进的几家行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同业业务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
目前各家银行的情况均有所不同,部分银行已有属地银监局入驻现场检查;部分银行开展自查。总体而言,银行目前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应付监管的检查和即将到来的检查。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对银行后期业务的发展和债券市场形成比较负面的冲击。
从银行的分类上看,部分省区的农商行目前已基本全面暂停了同业投资业务,仅有个别几家农商行利用他行同业投资暂停、优良资产浮出水面的机会大力推进投资。城商行中发展较为激进的几家行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同业业务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对于其他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而言,除调整部分业务结构和非标转标外,同业业务基本还可以正常开展。
各机构金融同业业务现状
总体来看,监管政策的出台和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目的和意图在于推动金融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多家银行对此观点还是非常认同的,也正在积极配合监管政策做结构调整和业务的重新布局。对目前同业业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同业存单规模增加,同业资产整体略有下降。很多银行已经在把同业存单视同同业负债管理(即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不超总负债1/3的限额之内)。同业存单具有发行便利性高、利率低于同业存款等银行传统同业负债的优点,未来银行同业负债“线下转线上”应是大趋势,即用成本更低、发行便利性更高的同业存单替换“非标准化”的同业存款等传统同业负债。未来即使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负债的监管口径下(目前看可能性极大),监管和银行控制的也是同业负债的结构,而非同业存单本身。即使压缩也是压同业负债,不会改变“同业负债线下转线上,同业存单占比提升”的大趋势。不能只盯着同业存单发了多少,更该从年报季报中看看同业负债下降了多少。对于同业资产到期的时间表,如果遵循到期不续作的方式“温和去杠杆”,预计到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同业杠杆可以基本降完,届时银行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可能会逐步下降。
委外业务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委外业务,这次交流的机构委外占比都相对比较低,只有部分理财规模发展迅猛的小型农商行委外规模占比较大。某行金融同业规模占比高达80%,但该行并未有大量委外,而是成立了一个宏观研究团队,该团队在2016年9月提示该行利率债是卖出时机,因此该行较完美地躲过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债市下跌。对于市场最关心的“委外赎回”,从沟通的情况来看,目前主基调是“观望”,委外赎回的情况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由于监管规则尚未明确,对于到期的委外资金,多家银行会选择暂不续作。有几家委外规模占比较大的银行表示,如果赎回,也会选择赎回有盈利的业务,对于亏损部分会选择继续扛,等待市场环境回暖。
但从委外真实的收益情况来看,多数机构的最终收益都不理想,甚至有部分机构的委外出现亏损,与目前的负债成本出现了明显的倒挂。从这个角度来看,预计年末有部分激进的银行会出现理财打破刚兑的局面,从而更加影响委外的持续。
各家银行采取的对应策略不一。比如,某行面对监管的检查似乎没有特别受影响,业务依旧正常开展,估计与股东背景等有关。各个地区的银监局对监管政策的执行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偏远地区的银监局可能对实际业务并不太熟悉,从而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变得比较模糊,变成“一刀切”,除了十分正规的业务外,什么都不让做。不同地域的银监部门水平有别,可能造成地区之间金融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当前处于各行自查自纠阶段,预计自查自纠和填表汇报工作结束后,才会有正式的监管细则落地。现阶段“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自查是与银监会的抽查结合起来开展的,自查的过程是以“随时查、随时调整、随时汇报”的方式进行的。现在虽难以精确判断后续监管方向和力度,但各行对本轮监管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对监管最终目标的判断与市场基本一致: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环节,最终推动更有效地“脱虚向实”,提升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
推动高企的资金成本趋于平缓。多家银行都反馈,目前1年同业理财报价最高已经达到5.6%的成本水平,保本达到5.4%的成本水平,但还是销售乏力,银行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刚兑不被错配打破,需求力量较弱。资金成本高企对应的资产价格大多是固定的,导致银行理财和自营投资的收益急剧下降,利差空间越来越薄。由于同业成本居高不下,很多银行开始注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而理财成本持续提高。从短期看,利率无疑将会明显上行;但从长期看,由于不存在可以支撑利率继续上行的基础,笔者认为半年后利率将会出现明显回调。
受此次监管政策的影响,多数银行已经开始谋划推动业务转型与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就目前来看,尚无可以广泛借鉴的模式。整体来说,2017年将会是银行同业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缩表、调结构、降杠杆、去通道业已成为业界共识。
下阶段业务开展的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目前金融监管的思路基本已定,所以大概率上只会从严而不會从松,除非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是经济明显下行,且下行程度足以影响全年GDP目标的完成。二是出现流动性风险,比如监管继续严下去,资产端变现不了,负债端滚动不了,出现兑付问题。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同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都将处于如履薄冰的缓慢发展的状态。 通过与各家银行机构的交流调研,结合自身在金融行业的一些工作经验,拟提出如下建议:
从全行角度出发关注资产负债平衡。建议从全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的视角进行研究,如果短期负债占比较高,适度加长负债期限。笔者判断,只有在2017年三季度政策因素影响落地后,资产价格走势才会根据政策形势逐步明朗化,建议某行将久期为3个月左右的资产作为主要配置。三季度后根据形势判定资产价格是否处于相对高位,如果处于高位,建议拉长配置资产久期。信用债逐步出现配置机会。鉴于实体经济暂时未触底回暖,建议信用债以1年期为主,信用品种集中在2A-—2A+,采用逐步小量建仓的策略。同时也可以待到三季度后视情况入场。利率债方面,今年利率的波动愈加频繁,会是一个波段操作的好时机,但对于时机的判断和止损机制的设置,需要培育一批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专业交易人才。
培育宏观经济与信用风险分析的专业团队。经过与某机构和某私募的交流,发现拥有专业的宏观研究能力和信用风险评估及识别能力,将是未来金融行业拉开差距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只有真正拥有信评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宏观经济研究能力的金融机构,才能较好地规避风险。如果仅仅依靠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后续一旦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损失可能会比较严重。如果有较好的信用风险研究能力,从事垃圾债的投资也可能会获取巨额收益,因此收益的实现最终还是体现在研究能力上和决断能力上。
适度加大交易业务的占比。某农商行在积极筹划新型的交易业务,准备从同业业务转型到交易型业务上。从国外金融行业的情况来看,获取利润较高的基本是投资银行,主要从事交易和并购类业务。我国的金融机构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等逐步过渡到成熟时期后,将会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要利润增长点。建议某行可以逐步开始适度培育交易型人才,通过利率债、信用债等交易为行内贡献利润。
创新业务模式,多渠道拓展营业收入。近期各家金融机构也在密集地举办各类研讨会议,旨在集思广益碰撞出新的业务思路。总体而言,目前并没有可以直接复制和借鉴的模式,各家银行的资产情况、风险管理水平、业务重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转型的业务模式也只能是百花齐放。如某行,整体资产质量较好,经营较为稳健,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较大,但并没有很高的杠杆,建议某该行可以从委托贷款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同业投资逐步转型到委托贷款模式上。
对于银登中心的挂牌业务,其实本质上更类似于波段投资业务,属于某行真实投资且持有一定时间的特定资产,该业务的风险低且收益高,在目前有非标转标和出表需求的特殊阶段,可以重点开展该类业务,为该行今年完成既定利润做出贡献。
投行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是可以创造良好利润的业务模式,在某行投行业务自身资源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借助外力的方式开展合作,比如与某证券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到项目的融资承做承销,收取一定的财务顾问费用,一方面可以积累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人才队伍,同时创造无风险收益。
重视个人客户的维护与开发。个人客户的议价能力较低,且不会出现同业机构的踩踏事件,个人客户的稳定性和黏性都比同业客户具有優势,建议可以重点加强个人客户的维护与开发,借助网点优势和人力优势加强个人客户的获取。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