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有效对接的实现机制研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45395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财会教育与企业间的联系十分松散和随机,没有能够建立系统而有机的联系,造成当前地方高校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现高校和企业间人才的有效对接,财会类毕业生一次就业较困难。本文以财会类专业为例,在分析高校财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有效对接的实现机制作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地方高校;企业;有效对接;实现机制;财会类专业
  目前浙江67所普通高校和20所独立学院几乎都开设了财会类专业,平均10名毕业生中就有一名学财会,而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显然跟不上毕业生的增幅。财会行业已属于饱和行业,毕业生要有工作经验,要有职称才好找工作,企业等用人单位不怎么喜欢应届生,招聘时“2-3年实践经验”的条件,直接致使财会类毕业生一次就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主要是由于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重理论轻实践、高校与企业间人才未能实现有效对接所造成的,而实践能力的缺乏恰恰是其突出表现。本文拟以财会类专业为例,对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有效对接的实现机制作一系统的研究。
  一、地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财会教育与企业间的联系十分松散和随机,没有能够建立系统而有机的联系,造成当前地方高校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现高校和企业间人才的有效对接,具体表现在:
  1、培养目标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层层次的高校均开有财会类专业,但地方院校与其他大学基本上没有区别,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等方面大同小异,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导致财会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间的距离较大。
  2、专业课程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的学习,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实务中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要求。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规范。目前的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没有改革,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的大纲、教材和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工作前后财会类学生相对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活跃度普遍不足,较为“死板”,已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识。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财会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财会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企业从事财会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5、高校财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财会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财会工作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新教师以及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日益增多,他们缺少实践教学经验。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論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和企业实践脱节较为严重。
  6、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各高校在加强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道德思想体现较少。
  二、地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改革理念和思路
  (一)改革理念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这类企业和单位的财会人才还是十分紧缺的,但对财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并不是太强,它们要求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既能从事财会工作,有时还要一专多能,能从事其他企业管理工作如人事管理等。在专业方面,要求专业能力强,岗位适应快,努力培养财会人才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因为如此,校企合作下的地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改革的理念是:培养适应巿场经济和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各方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改革思路
  我们力求能够构建一个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财会人才的机制,将企业需要与学校培养紧密相连,最终实现人才有效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缩短就业距离。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具体将体现在以下方面:A、人才培养方案改革;B、专业课程设置;C、教学方法改革;D、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边教学边实践;E、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F、探索合作培养、共建基地等多样化的产学研结合方式,实现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有效对接的实现机制
  1、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企业有效对接机制
  地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财会人才,所谓地方应用型财会人才,是指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能熟练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高级财会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十分了解地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财会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方案。这方面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财会人才的需求调查;②地方高校财会类人才培养与其他大学的区别;③设计企业界参与制订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机制。
  2、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有效对接机制
  课堂教学内容是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基础。可通过建立学校、政府与企业的联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的确定、教材的编写等);同时遴选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案例纳入教材或授课讲义。这样,通过教材开发、实践课题及案例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环节进行链接,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的“零距离”。这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①明确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②提高财会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③各学科知识注重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④及时更新财会教学内容,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等;⑤与市场同步的教材编写工作;⑥适应企业需要,鼓励学生报考各类会计资格证书。   3、教学方法与企业有效对接机制
  财会专业课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特别强调实践性,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直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①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精讲多练式等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如自助式教学法,有选择地让学生自学讲授一定的课程内容,教师作总结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实践教学逐步采用“情境逼近式”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動手能力。可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机制
  财会专业实验体系的设计应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角度出发并符合提高实践能力的规律,这方面主要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①充分利用我校国家级经管实验中心,探索全真企业情境模拟实验教学体系。②校企合作,辅导学生参加省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实践;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主动与会计核算规范的单位取得联系,建立财会实习基地,真正建立起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④手工模拟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并行开展问题研究。
  5、校企合作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知识结构、水平的机制
  随着财务、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会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我们提高专业老师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为此我们须明确并做好以下工作:①市场经济对财会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②财会教师下基层、不断地充实其对会计实务的了解,持续不断地充实更新知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需求。③加强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的培训。
  6、探索校内外“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实际,熟悉实务,加强实践,把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特色和优势落到实处,我们经过充分酝酿论证,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双导师制”指导制度,目前在聘的校外导师已达100多名,分别来自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企业,且大多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是为每位在校生配备二位导师,大二配备校内导师负责其专业学习,大三配备校外导师负责其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双导师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在校大学生既具有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也应具有融入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校外导师的专业实务指导作用,稳定实习基地,在我校六届双导师制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校外导师”的长效机制:①建立联系单制度对学生接受校外导师指导进行过程监控;②设置“双导师制企业实践”课程,学生接受校外导师指导成绩计入该课程学分;③校外导师作为实践教师由学校颁发聘书;④每年安排校内、外导师座谈会与师生见面会;⑤学校拨专项经费用于支付校外导师的薪酬;⑥利用短学期等聘请校外导师举办各种不同形式及内容的学术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本文考察分析了地方高校与其他类型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办学特点,期望构建地方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平台,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的教育机制,制定出适合地方高校的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财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实现财会类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黄淑珍.实用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济宁师专学报,2006(6)
  [2]余兴无.浅探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会计之友,2009(3)
  [3]张传明.基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教育改革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9(7)
  作者简介
  李郁明,1970年9月生,男,浙江嘉兴人,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非效率投资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是否具有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盈余管理因素之后,会计稳健性程度与投资过度(不足)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促使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监管和准则制定部门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具
期刊
【摘 要】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而电力行业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在电能的质量方面。电能质量问题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本文就电能质量的重要性、定义、及经常出现的问题为文章的切入点,并以精伊霍线路敖包站为例,分析一下电能质量在铁路系统中对系统稳定性的危害。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岩石路堑边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且简要说明了岩石路堑边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堑边路面稳定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堑边路面稳定性;分析方法;防治措施  1、影响岩石路堑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1岩石构造和地质类型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因素和工程因素。地理因素包括岩石的结构密度,地貌特征等等因素。而工程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工程损伤和地震等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2012年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全厂工艺及热力管网改造项目中铬钼钢管道安装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控制,以及安装施工过程的实施质量控制要点。  茂名石化分公司炼油分部全厂工艺及热力管网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新建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2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240万吨/年加氢裂化联合装置、1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含溶剂再生)等装置配套的工艺及热
期刊
【摘 要】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是孤立地实现的,相邻区域之间存在着空间相互关系,也就是空间依赖性。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分析了安徽相邻省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认为应构建各大经济区域的联动发展机制,发挥区域协调效应,寻找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因素之外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关键词】空间依赖性;产业结构;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安
期刊
【摘 要】全球经济受金融海啸重创以来,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岌岌可危,人民币作为新的经济体货币代表,国际化进程也呼之欲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对外贸易、稳定的币值和强大的政治格局等基本条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难免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风险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风险、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风险、币值的不稳定
期刊
【摘 要】为了充分回收村庄下的煤炭资源,缓解煤矿采掘紧张的矛盾以及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某矿决定回收保护煤柱。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和岩层与地表地动机理,对该村庄下的煤炭回收提出了不同的开采方案。通过经济技术的优化,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有效的控制了地表变形。地面建筑物采取了一些加固维修及拆迁补偿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回收了村庄下压煤,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村庄下
期刊
【摘 要】主要从近年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腐败案例,分析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关键词】腐败案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对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王朝兴亡更替“周期律”,提出要靠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有丝毫懈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提出“两手抓,两手都
期刊
【摘 要】党建工作是煤矿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牵头带动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保证矿井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村煤矿历来重视基层党建,侧重于做人的思想、政治等工作,用理论知识渗透影响职工的行为,继而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为全面推进“品牌化新常村”建设,本文结合常村矿工作实际,对基层党建谈一些想
期刊
【摘 要】借助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明确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成长规律;工学结合  1、前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建设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