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两航起义开拓和奠定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航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改革开放的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航开肩了多轮改革从而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营资本有了进入民航领域,甚至开办控股航空公司的机会。
作为最早一批的探路者,均瑶集团、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当时地方政府希望将当地航空市场交给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但在各个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民航局还是希望中国民航对外开放。
开放不易,做好更难。在寡头占据主流的航空市场内,民营资本应该如何差异化竞争?民营航空公司应该如何抵御风险?这是每家民营航空公司掌舵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2005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以来,吉祥航空( 603885.SH)、春秋航空(601021.SH)、奥凯航空、鹰联航空、东星航空等第一批民营设立的航空公司得以兴起。
时过境迁,最终活下来并活得好的,也就是剩下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少数几家。
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王均金表示,民营资本只是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现在的民航业算是较为公平的。
王均金:当时温州很多商人经常在外出差,但交通却很不方便,坐火车需要从老家先到金华,再转火车。因为是过站车,所以经常没座。我们当时通过亚运会项目以及一些其他业务挣了些钱,这个交通现状带现金回家不安全。正值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就组织了一些老乡准备包机。
当时联系相关方面后,得到的答复是,临时包机不可以,长期包机可以考虑。大约从1990年开始,谈了一年多的时间,包括期间的成本核算、筹备组织,所以才有了我们说的“胆大包天”,这也是我们进入民航业的起源。
王均金:没有南方讲话,包机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我们包机之后,有一个运输师的师长还找到中南管理局湖南省局,质疑私人怎么可以包飞机?
我们那时是以天龙包机公司企业身份出面的。运行、安全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只负责组织人员。我们组织好旅客之后都要去民航售票处换机票。相关手续都按民航局规定去做。
王均金:这个要去很多部门盖很多章。包括两个管理局、空管、部队、民航局的计划处、运输、航管等都要批。具体手续是中南管理局湖南省局办的,我们配合他们跑各个部门。
王均金:包机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一开始也挣了点钱。之后我们包了不少航线,温州有一半以上航线是我们通过包机的方式开通的。后来尝试包大飞机,有上航的上海一温州757,云南一昆明737,这个就亏得比较多,每家公司亏了200多万元。当时一条小飞机的航线也就挣二三十万元,可以说老底都赔進去了,后来还是借钱把债还上。
之后我们去重新谈判,通过调整组织,调整客座率,同时开了很多义乌等地到北京的包机,慢慢把亏的钱都挣回来。总的来说,包机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比较红火的。
王均金:1996年开年会时,当时我负责航空业务,我说照这样培养下去这个业务没出路。我把它培养好了,航空公司不提供包机给你了,或者涨价涨得你没法包。中国民航在未来迟早要开放的,所以我就提出以后要办一家航空公司。
后来我到武汉工作,正好碰上他们要通过改制引进737飞机。因为之前和武汉也有包机合作,我们就提议参加改制。
王均金:当时是南航和东航两家在竞争,它们比较缺资金,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所以我们签了战略协议,提出不管怎么改制,我们都得参与进来,而且股比不低于10%。从1999年开始谈,到2002年才最终成立了武汉航空有限公司,股比是武汉方面占42%,东航占40%,我们占18%,七个董事会席位我们占一席。
王均金:武汉航空运营一段时间后,武汉市要退出,我们原本计划收了武汉的股份控股,但东航也要收。两家争了一段时间,后来市里来做工作,东航毕竟是三大航空公司之一,政府觉得还是他们靠谱些,希望我们让给东航,所以2003年的时候,我们也就退出了。
通过这个经历,我们吸取了国有航空的一些经验,包括怎么决策、成本模型怎么做,以及存在着哪些问题。
王均金:我不这么看,那时候总的调子是扩大开放,扩大民营的发展领域。虽然地方政府希望交给三大航,但民航局也看到当时各个领域都在开放的趋势,所以希望民航也开放,批一些民营航空,所以我们就开始跟上,做自己的航空公司。
王均金:因为当时上海有春秋航空,所以主管部门希望我把航空公司放到杭州去。因为放杭州还是放上海这个问题,还耽误了半年的批文。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做航空公司有市场,所以怎么都要往上海做。上海有两个机场,两家航空公司也不多,民航局总体还是支持的,上海市的工作我们也觉得可以做通。
另外,我们是上海的民营企业,总部在上海,这也是落地上海的一个理由。后来,我们把注册基地放在浦东,春秋航空在虹桥,等于和它错开了。
王均金:当时我们也在选择,到底是低成本还是全服务,因此两边都在谈。亚航和新航也都有合作意向,我去参观了它们的机上监控、运营模式、成本机制、客舱培训等。我们学到了一些模式和服务理念。 那时国有模式效率不高,不可取。低成本也不可取,因为上海已经有春秋航空了,没必要搞两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差异化,按照低成本理念做成本控制,在服务理念上借鉴新加坡。
王均金:我们并不是什么都做,吉祥的战略很清晰,就是守住主阵地,抓住北京新机遇,所以华东和北京新机场是吉祥的重点,西南市场也会考量。珠三角、大湾区是下属九元航空的核心,将来西南是它的一块重要区域。
王均金:我们和东航的合作对航空港建设是有好处的,有利于上海枢纽港的便利通达。至于和东航之间,肯定有竞争,但合作大于竞争。因为只有市场有序,才能有利于上海枢纽港的建设,保障上海商务、物流的便捷性。
我们和东航的合作对东航来说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帮它降杠杆。第二是我们作为东航的二股东,在内部资源保障的协同性上以及避免恶性竞争等方面都能提供价值。
王均金:民航这个行业,原来的蛋糕是国有多,但现在新的蛋糕分配原则做了调整,体现了公平。我们也认可中国民航在这方面做的调整。不合理的规则也会考虑优化,启动修改措施。比如一些热门航线,按照原来的规则民营公司是拿不到的。
王均金:我觉得未来民营的发展机遇很多,国家也肯定民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民营有自己的效率优势,有效率才有竞争力,竞争力强生存空间就大,才能立足长远。我们只要局方能平等对待,提供公平的环境就满足了。现在的民航基本上还是比较公平的。
王均金:我覺得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民营航空还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的品牌也在不断提升,洲际航线的口碑、公共舱销售也都不错。只有品牌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改革开放的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航开肩了多轮改革从而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营资本有了进入民航领域,甚至开办控股航空公司的机会。
作为最早一批的探路者,均瑶集团、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当时地方政府希望将当地航空市场交给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但在各个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民航局还是希望中国民航对外开放。
开放不易,做好更难。在寡头占据主流的航空市场内,民营资本应该如何差异化竞争?民营航空公司应该如何抵御风险?这是每家民营航空公司掌舵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2005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以来,吉祥航空( 603885.SH)、春秋航空(601021.SH)、奥凯航空、鹰联航空、东星航空等第一批民营设立的航空公司得以兴起。
时过境迁,最终活下来并活得好的,也就是剩下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少数几家。
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王均金表示,民营资本只是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现在的民航业算是较为公平的。
1991:几十个章下的“胆大包天”
《财经》:1991年为什么会下定决心做包机业务?
王均金:当时温州很多商人经常在外出差,但交通却很不方便,坐火车需要从老家先到金华,再转火车。因为是过站车,所以经常没座。我们当时通过亚运会项目以及一些其他业务挣了些钱,这个交通现状带现金回家不安全。正值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就组织了一些老乡准备包机。
当时联系相关方面后,得到的答复是,临时包机不可以,长期包机可以考虑。大约从1990年开始,谈了一年多的时间,包括期间的成本核算、筹备组织,所以才有了我们说的“胆大包天”,这也是我们进入民航业的起源。
《财经》:当时为什么敢做包机,是因为南方讲话吗?
王均金:没有南方讲话,包机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我们包机之后,有一个运输师的师长还找到中南管理局湖南省局,质疑私人怎么可以包飞机?
我们那时是以天龙包机公司企业身份出面的。运行、安全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只负责组织人员。我们组织好旅客之后都要去民航售票处换机票。相关手续都按民航局规定去做。
《财经》:在民航业未完全开放背景下,您是怎么拿到包机许可的?
王均金:这个要去很多部门盖很多章。包括两个管理局、空管、部队、民航局的计划处、运输、航管等都要批。具体手续是中南管理局湖南省局办的,我们配合他们跑各个部门。
《财经》:当时包机业务能赚到钱吗?
王均金:包机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一开始也挣了点钱。之后我们包了不少航线,温州有一半以上航线是我们通过包机的方式开通的。后来尝试包大飞机,有上航的上海一温州757,云南一昆明737,这个就亏得比较多,每家公司亏了200多万元。当时一条小飞机的航线也就挣二三十万元,可以说老底都赔進去了,后来还是借钱把债还上。
之后我们去重新谈判,通过调整组织,调整客座率,同时开了很多义乌等地到北京的包机,慢慢把亏的钱都挣回来。总的来说,包机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比较红火的。
2005:民营航空抢滩登陆
《财经》:包机业务比较火红,为什么会想到入股武汉航空?
王均金:1996年开年会时,当时我负责航空业务,我说照这样培养下去这个业务没出路。我把它培养好了,航空公司不提供包机给你了,或者涨价涨得你没法包。中国民航在未来迟早要开放的,所以我就提出以后要办一家航空公司。
后来我到武汉工作,正好碰上他们要通过改制引进737飞机。因为之前和武汉也有包机合作,我们就提议参加改制。
《财经》:当时是如何参与的?
王均金:当时是南航和东航两家在竞争,它们比较缺资金,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所以我们签了战略协议,提出不管怎么改制,我们都得参与进来,而且股比不低于10%。从1999年开始谈,到2002年才最终成立了武汉航空有限公司,股比是武汉方面占42%,东航占40%,我们占18%,七个董事会席位我们占一席。
《财经》:后来为什么退出了武汉航空?
王均金:武汉航空运营一段时间后,武汉市要退出,我们原本计划收了武汉的股份控股,但东航也要收。两家争了一段时间,后来市里来做工作,东航毕竟是三大航空公司之一,政府觉得还是他们靠谱些,希望我们让给东航,所以2003年的时候,我们也就退出了。
通过这个经历,我们吸取了国有航空的一些经验,包括怎么决策、成本模型怎么做,以及存在着哪些问题。
《财经》:当时有没有认为民航不欢迎民资进入?
王均金:我不这么看,那时候总的调子是扩大开放,扩大民营的发展领域。虽然地方政府希望交给三大航,但民航局也看到当时各个领域都在开放的趋势,所以希望民航也开放,批一些民营航空,所以我们就开始跟上,做自己的航空公司。
《财经》:上海全服务航空公司有东航( 600115.SH/00670.HK/NYSE:CEA),低成本航空公司有春秋,是怎么说服主管部门把吉祥航空落地在上海?
王均金:因为当时上海有春秋航空,所以主管部门希望我把航空公司放到杭州去。因为放杭州还是放上海这个问题,还耽误了半年的批文。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做航空公司有市场,所以怎么都要往上海做。上海有两个机场,两家航空公司也不多,民航局总体还是支持的,上海市的工作我们也觉得可以做通。
另外,我们是上海的民营企业,总部在上海,这也是落地上海的一个理由。后来,我们把注册基地放在浦东,春秋航空在虹桥,等于和它错开了。
《财经》:吉祥航空成立之初,怎么会想到借鉴并结合亚航和新加坡航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王均金:当时我们也在选择,到底是低成本还是全服务,因此两边都在谈。亚航和新航也都有合作意向,我去参观了它们的机上监控、运营模式、成本机制、客舱培训等。我们学到了一些模式和服务理念。 那时国有模式效率不高,不可取。低成本也不可取,因为上海已经有春秋航空了,没必要搞两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差异化,按照低成本理念做成本控制,在服务理念上借鉴新加坡。
2019:开放与公平是民营资本的要求?
《财经》:随着中国航空市场的兴起,现在地方政府都在扶植自己的航空公司,吉祥航空是否会受到挑战?
王均金:我们并不是什么都做,吉祥的战略很清晰,就是守住主阵地,抓住北京新机遇,所以华东和北京新机场是吉祥的重点,西南市场也会考量。珠三角、大湾区是下属九元航空的核心,将来西南是它的一块重要区域。
《财经》:吉祥通过国航( 60111.SH/00753.HK),成为星空联盟优联伙伴,现在又和天合联盟东航交叉持股,这是不是在为国际竞争做准备?
王均金:我们和东航的合作对航空港建设是有好处的,有利于上海枢纽港的便利通达。至于和东航之间,肯定有竞争,但合作大于竞争。因为只有市场有序,才能有利于上海枢纽港的建设,保障上海商务、物流的便捷性。
我们和东航的合作对东航来说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帮它降杠杆。第二是我们作为东航的二股东,在内部资源保障的协同性上以及避免恶性竞争等方面都能提供价值。
《财经》: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民航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如何?
王均金:民航这个行业,原来的蛋糕是国有多,但现在新的蛋糕分配原则做了调整,体现了公平。我们也认可中国民航在这方面做的调整。不合理的规则也会考虑优化,启动修改措施。比如一些热门航线,按照原来的规则民营公司是拿不到的。
《财经》:未来中国民航应该怎么鼓励民营航空的发展?
王均金:我觉得未来民营的发展机遇很多,国家也肯定民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民营有自己的效率优势,有效率才有竞争力,竞争力强生存空间就大,才能立足长远。我们只要局方能平等对待,提供公平的环境就满足了。现在的民航基本上还是比较公平的。
《财经》:民营航空在民航强国战略上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均金:我覺得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民营航空还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的品牌也在不断提升,洲际航线的口碑、公共舱销售也都不错。只有品牌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才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