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的广博,山川的峻秀,日月的灵气,孕育出了一个将星璀灿的兴国县。共和国开国上将肖华就是江西兴国县潋江镇人,也是兴国县54位将军中的杰出代表。
1961年3月,春暖江南,桃红柳绿,杜鹃花开。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肖华上将偕夫人王新兰回到了故乡……
一
从南昌开出的一辆小车驶过春暖花开的田野,沿着岁月尘封的山径,载着将军夫妇对故乡的眷恋和虔诚,向兴国县驶去。向车窗外望去,但见公路两旁工厂烟囱、高压线塔一晃而过,乡村的炊烟、牛背上的牧童、田间的红花草、和风轻拂的杨柳,在朝霞金辉的涂抹下,宛如一幅水彩画。
车过东固岭,就可以远远瞥见家乡的母亲河———潋江。1916年1月,肖华将军就出生在潋江江畔。这条母亲河包容了将军童年的欢乐和忧愁。1930年夏天,年仅14岁的肖华便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四军,也就离开了这条母亲河。如今30年一晃而过,故乡的小河就在眼前,将军不禁思绪如潮,乡情绵绵。
小车不知不觉驶进了兴国县委大院。王新兰高兴地说:“到了,到家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立即迎上前去热情欢迎。在县委招待所下榻之后,稍事休息,大家请肖华将军用餐。但将军执意辞去招待所安排的“三牲”荤菜,坚持只吃南瓜、辣椒、芋头、萝卜、蕃薯等家乡菜蔬。下午,将军不顾长途颠簸的疲劳,认真听取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汇报。之后,他说:“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我们既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又要发动群众多种南瓜蔬菜,自力更生度过春荒。”他特别强调,“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千万不能饿死人。一定要用这条要求来衡量干部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态度。”他还向前来看望的亲友们说,“要充分理解国家的困难,不能向地方政府提任何要求,要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他把随身带的一些钱粮分发给生活困难的亲友,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
二
肖华将军这次回乡是要做些调查研究的,同时,也想弄清楚解放前母亲牺牲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经过。肖华的母亲严招胜,原名严招秀,入党后,企盼革命早日胜利,于是改名为招胜。当年,她在家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织妇女做军鞋,筹军粮支援红军,是党组织的基层骨干。曾经担任过兴国县区苏妇委书记和赤卫连指导员。肖华参军不久,时任中共兴国县委宣传部长的父亲肖能球却不幸牺牲了,这给严招胜带来很大的痛苦。1934年10月红军出发长征后,敌人猖狂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家属。严招胜丢下身边小儿子肖以傅,到留龙乡附近的九山岭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后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献身。1958年春,肖华第一次回到家乡,因为公务在身,逗留两天便匆匆赶赴福建军区,来不及了解母亲牺牲的情况。不过,那次有个很重要收获是在自家老屋的屋檐下找到了一包珍藏多年的苏区文件,其中有赣西南苏维埃主席曾山亲笔签署的文件,也有包括肖华父母在内的兴国城区党员花名册。当年,肖华把这些珍贵文件如数交给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存档。
这次,将军与当年和母亲共同战斗过的游击队员一起,到留龙乡附近的九山岭考察。老游击队员告诉他,1935年岁首,大雪纷飞的一天,红军游击队就在九山岭遭到了敌人的“围剿”。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员大多牺牲在这深山密林里。幸存者很少,又囿于当时的艰苦环境,根本无法及时考证牺牲者的具体地点在哪里。
走上山来,往事历历又涌上了肖华将军的心头,母亲的亲切形象又浮现在眼前。母亲是温柔贤慧的,她的身上充溢着一种对亲骨肉的自始至终、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的爱,这种全心全意不图回报的关怀和呵护让儿女刻骨铭心。母亲不仅养育了他,而且亲自把他送进了革命队伍。
回忆起入伍时的情况,肖华陷入了沉思。记得1929年春和1930年3月,毛泽东率红四军曾先后二次来到兴国,听取了当时兴国县团委书记肖华的工作汇报,对兴国县团委开展“扩红”工作,迅速组建“兴国模范师”的卓著成绩十分赞赏。之后,便拟调肖华到红四军工作。1930年6月,接任团县委书记的曾觉非到职后,肖华即动身前往红四军报到。
临行前夜,肖华在床上辗转难寐。少年的他还从未离开过家乡、离开过父母。如今,父母多病,弟弟年幼,作为长子要去参军,父母怎么割舍得下呢?于是,他决定悄悄离家,天不亮就起床,摸了双草鞋便匆匆上路了。可是,天刚亮父亲就发现了他留下的字条,母亲急忙从箱子里找出一双新布鞋便追出门去,一口气追到五里亭口才赶上了肖华。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通情达理地说:“儿啊,你要参加红军,跟着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妈支持你。我知道,共产党是为咱老百姓谋利益的,你就放心去吧。只是要记得经常捎个信回家,莫要父母牵挂呵!”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肖华热泪盈眶,急忙点点头说:“娘呵,你们也多保重呵!”便又匆匆上路了。肖华没有料想那一次竟成了母子最后的诀别。
在九山岭,老游击队员告诉肖华说:“严招胜牺牲后,你弟弟便无依无靠,四处飘零,不久又摔成瘫痪,竟活活饿死了。”听着乡亲们如泣如诉的叙说,肖华夫妇禁不住潸然泪下,心中有说不出的悲痛。他们和乡亲们一起去到九山岭中的杰村一带寻找母亲战斗过的故地。眼前满山杜鹃犹如燃烧着的火把。面对浸染了母亲鲜血的山野,肖华仰天长呼一声:“妈!”便泣不成声了。这一声呼唤在山间久久回响。尽管没有找到母亲牺牲的确切地址,但他觉得母亲已经化作了群山峻峰,化作了九山岭的护卫神,她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晚上,肖华奋笔疾书,含泪吟成祭母诗一首《哭严招胜同志》,以此告慰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
“辞别故乡去远征,
母亲送别五里亭。
儿跟毛委员去杀敌,
娘在家乡干革命。
红旗插到南京城,
公忙匆忘寄家音。
征师凯旋回兴国,
山歌满道迎亲人。
青松挺拔严招胜,
鞠躬尽瘁为人民。
任凭黑夜豺狼嚎,
雄踞东江唱黎明。
烈士忠骨埋桑梓,
鲜花朵朵祭英灵。”
三
1981年12月初,肖华南下广东视察工作结束后又顺路回到兴国,随行的有夫人王新兰、儿子肖云及儿媳等人。肖华要让下一代了解故乡,永远铭记故乡的恩情。他领着子女参观了兴国县革命纪念馆和毛泽东在兴国调查时住过的文昌宫、潋江书院,又参观了自己儿时的母校潋江一小和平川中学,并瞻仰了九山岭战斗旧址。本来还打算去抚州地区瞻仰已故老战友、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烈士墓冢的,因临时接到中央开会的通知,只好匆匆返回北京。这次肖华将军带回了有关兴国县开展绿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切和重视。
1985年8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因病在北京不幸逝世。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兴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儿子。如今,兴国将军广场已经开放,肖华将军的雕像和其他53位将军的雕像一起陈列在将军公园里。他的伟大功绩和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爱,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的心里。